摘 要:生命化課堂教學研究中,無論哪一種有益的嘗試,都必須建立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這一基礎之上。“教是為了不教”,只有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師生平等,我們的教育教學才能做到順其自然,彰顯個性,構建真正生命化的課堂。
關鍵詞:生命化課堂;人性化閱讀;主動性;個性
就我們的課堂教學來說,并不是所有的教育活動都必須通過正言厲色的教育手段來達到教育的目的,最優秀的教育、教學行為也總是發生在自然的生活之內,生成在成長過程之中,彰顯在個性的飛揚之處。也就是說課堂不是一個名詞,而是一個動詞,是一個動態的生命場,是一個不斷變化不斷豐富的過程,是一個生命不斷成長的過程。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若能因勢利導,不搞機械灌輸,而是順著學生的發展趨勢相機點撥、誘導,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體驗,讓學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能積極參與的“教育者”,其教學效益必然會大幅提升,這就是我們一直倡導的學生為主體的課堂,也是真正生命化的課堂。
一、 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讓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化學習方式,才能充分發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而且正因為有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才能培養出各種各樣人才,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和時代的發展。
在《我和祖父的園子》一課的教學中,一學生從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個自然段中讀出了作家蕭紅童年的寂寞和蒼涼。《夕照》一課的教學中,學生用了李商隱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來表達自己的感想。這些都是多么獨特的個性化閱讀體驗啊!對于這樣特別的充滿靈氣的閱讀體會我無不進行大力地贊賞,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正如我們的閱讀教學中,常常讓學生在文中做一些閱讀批注,這就是對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充分關注和尊重。
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而不強求唯一的答案,這樣才能更好地構建以人為本的生命化課堂。也就是說,我們不僅要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更要針對學生個性差異來進行教育教學,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培養自主性,才能做到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就語文教學來說,課文只是例子,教師要借著這個例子,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讓學生充分學會自主學習,學會自能思考,自能閱讀。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體驗,才能充分展示個性閱讀的魅力,彰顯語文課堂活力,從而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
二、 善用點撥促發學習主動性
點撥,意味著在以學生為主體、以其自主學習為主要特征的生命化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敏銳的感覺、獨特的慧眼、細致的觀察,發現學生的欠缺、不足和錯誤,及時予以點化和撥正。這種點撥往往就是教師的三言兩語或簡單的比劃,卻往往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就生字教學來說吧,我常常讓學生在自學生字的音、形、義之后,當一當“小老師”,把自己學會的字寫在黑板上,再說說怎樣記這個字,最容易寫錯的地方是哪兒,你想要提醒同學注意什么等等。對“小老師”教學中出現的臨時狀況再進行適當的點撥,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學習“辯”字時,“小老師”就寫了個錯別字“辨”,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區別這兩個字,我讓學生進行討論,在他們討論的過程中,再適時地出示“辯”,突出中間的“讠”,是更多帶有言語爭論等方面的意思。而“辨”呢?我同時出示語文書和數學書的底面,讓學生判斷是什么書,學生很快就能分辨出來,從而領悟到“辨”是“分辨”“辨別”的意思。
“人人都是小老師”的學習方式,是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前提,教師的適時介入起到了啟發、引領的作用,使教師不再扮演“講授者”的角色,而是站到了“引導者”的高度,起到了組織和引導的作用,這樣一來學生可以學得更主動,更自主,更富有創造性,從而更好地構建我們的生命化課堂。
三、 獨特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彰顯個性
新課程的語文教學提倡個性化學習,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獨特見解,陶行知先生更倡導“教要根據學的法子”,課堂上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獨特的教學方式,以學定教,形成生命化的課堂。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扮演的是導演的角色,是能“為”之,卻不“為”,讓學生去“為”之,讓學生去“能”之,這樣既尊重學生獨特體驗,又彰顯了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學得更輕松,更突出了課堂的個性化特征。
就從一節口語交際課來說吧。針對口語交際課的教學目標,我組織了一次辯論。課前我讓學生觀摩了大學生辯論賽的視頻,再讓學生自己整理出幾個比較感興趣的問題,確定辯論的主題是“小學生要不要多看電視”。對于這種比較新奇的學習方式,學生充滿了興趣與期待。正方和反方都積極地去找資料,模仿大學生辯論賽的形式,做好準備。經過幾天的醞釀,學生全都躍躍欲試。正方和反方都推出了自己的辯手,辯論進行到白熱化的程度時,有的辯手甚至捶桌子瞪眼,完全進入情境。雙方的“啦啦隊”也不甘示弱,掌聲一浪蓋過一浪,整個課堂精彩紛呈,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活躍、興奮的狀態。這樣讓個性飛揚的課堂受到了學生的歡迎,課后許多學生都把它當作“最精彩的一課”寫入作文中。在復習課上,我還引入了“漢字聽寫大賽”“古詩詞大賽”等復習方式,學生無不興趣盎然,個性張揚,顯示出極其出色的自主學習能力,這不正是我們生命化課堂所需要的嗎?
“教的法子必須根據于學的法子”,這樣的生命化課堂既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經驗,又促進了學生獲取知識能力和運用知識能力的提高,是對課標提出的自主學習、自能讀書要求的極好貫徹。生命化課堂教學研究中,無論哪一種有益的嘗試,都必須建立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這一基礎之上。“教是為了不教”,只有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師生平等,我們的教育教學才能做到順其自然,彰顯個性,構建真正生命化的課堂。
作者簡介:
莊志娟,福建省福鼎市,福建省福鼎市白琳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