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做到實實在在教語文,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也是現階段小學教學改革最核心的因素。教學方法是否有效,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成敗,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就是提高老師的教學水平,改善教學質量,讓學生能夠簡簡單單地學語文。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要充分利用課堂活動、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設備等方式,優化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率。探索語文教學的有效性,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大大縮短學習的時間,使語文教學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教學方法
一、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
根據小學生的生理特點,其感知正處于起步發展的階段,根據對各年級的小學生的觀察品質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在觀察的精確性方面,一年級的學生更多的只能關注到事物的整體特征和大致輪廓,對細節把握和精細分析無法做到,比如在學習“鳥”和“烏”字的過程中,如果老師不做強調,學生很容易混淆這兩個字。在目的性方面,小學生無法保持長時間的專注力,抗干擾能力較差。除此之外,小學生對事物的感知往往是跟著興趣走,觀察事物分不清主次,無法有意識地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感知,所以顯得缺乏順序性。而且小學生的有意注意還不完善,無意注意占主要優勢,他們很容易會被有趣的、新穎的、新鮮的或者活動的事物所吸引,容易出現注意力分散的情況。
在《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小學生的教學方法也提出了明確的規定,而為了確保教學目標的完成,老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更多地在教法層面研究如何讓學生學好語文,在學法層面的研究和應用則比較匱乏,沒有考慮到如何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給學生創設足夠的學習空間。與此同時,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老師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學生被動地接收老師講解的知識,參與課堂的主導意識和實踐能力較差。
二、 提高小學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方法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活動中,不能過多地關注那些操作性很強的語言技能,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精神感受,同時為了確保教學活動的趣味性,追求更高的學習效率,要加強教學方法的趣味性,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生命力,而且不能盲目地為了趣味而趣味,前提是要對學生的具體情況有所了解,掌握學生的基礎知識,才能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活動,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要利用語文自身的規律,采用趣味性、形象化的教學方法,深入挖掘教材中相關形象的因素,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在觀察、思考、比較、聯想中愉快地學習,促進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讓老師實實在在地教語文,學生能夠簡簡單單地學語文。所以,通過結合實際工作,筆者總結以下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加強自主學習,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一) 教師要理解新教材和新的教學設備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小學語文老師要強化語文課程和現代化教育技術的整合應用,合理、科學地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效率。通過使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在悅耳的語音、活動的畫面中,將教學內容與生活體驗、知識背景聯系起來,進而全面地掌握語文知識。比如在《夏》的教學過程中,首先在多媒體上展示和夏天有關的美景,讓學生感受到夏天的氣息,然后播放蟬鳴等夏天的聲音,讓學生體驗到夏天的魅力,然后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共同探討生命的張力和夏天的美麗。通過這種教學活動,在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溝通協作能力。這種教學方式的轉變,也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實現了老師和學生的平等交流。
(二) 活躍課堂,激發學生興趣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工具課,交際性也是語文的一個重要的特點,這就要求在小學語文的教學活動中,老師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語文語言實踐和應用語文的機會。由于小學生比較活潑好動,喜歡玩耍,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設計教學活動,創設生動的場景,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比如在學習《小雨,沙沙沙》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在春雨中觀察動植物,在細雨中撐著傘朗誦課文,在這一過程中,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情緒,達到讓學生自主快樂學習語文的教學目標。除此之外,不僅要自主運用和積累課本上的字、詞、句,也要創設好的語境,在這一過程中,以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為依據,使用多媒體、實物和圖片展示等方式,精心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游戲,積極開展情境教學,讓學生身臨其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進而讓學生從整體上理解知識點。
(三) 改善教學方法,創設教學環境
在教學方法的使用上,要以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為目標,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更好更快地學習語文知識,應用語文知識。僅僅依靠課堂進行語言訓練是遠遠不夠的,要加強學生課下的自主學習,也就是課內課外相結合、課上課下相聯系,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比如在完成《小兔運南瓜》的課堂教學任務之后,老師可以給學生布置這樣的作業:“同學們,你們把故事演的真精彩,都是非常棒的演員,在回家后,你們再向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講述你學到的故事,并表演給他們看,好嗎?”又如,在學習完《有趣的游戲》之后,老師可以這樣啟發學生:“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到的游戲你們喜歡嗎?下課之后要不要繼續玩呢?那你們回家之后向你們的爸爸媽媽或者鄰居的小朋友介紹你學習到的游戲,然后和他們一起玩,好嗎?”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把課堂知識的鞏固延續到家庭,拓展學生的交流空間,也實現了家校合作,讓家長更多地參與到對學生的教育中來。
三、 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各科教學的基礎課程,小學語文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老師要努力提高和完善教學質量,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給學生營造一個愉快、輕松的學習環境,讓老師實實在在地教語文,讓學生能夠簡簡單單地學習語文,在實現素質教育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別新均.淺談微課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培訓,2016(2):223.
[2]李茂林.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對策分析[J].學周刊,2016(32):96-97.
作者簡介:陳?;?,江西省豐城市,江西省豐城市第八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