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標中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它是社會發(fā)展的產物。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分享學習成果,是提高數(shù)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自主裸學,明確方向,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把握教學方向。小組助學,互幫互學,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展示說學,互糾互補,在展示交流中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的糾正與彌補學習內容。反饋思學,體驗成功,在評價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欣賞,學會鼓勵,體驗成功,讓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上得更實效。
關鍵詞:自主;合作;展示;反饋
實施課程改革以來,許多學校都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提高教學質量”為中心,課堂教學發(fā)生了可喜的變化: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行為,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課堂教學以人為本,教會學生自主互助地學習,分享學習成果,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意識,展示反饋意識,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讓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上得更實效。
一、 自主裸學明確方向
“課前裸學”就是讓學生在老師沒有任何具體的導學提示下課前直面課本,自主走進教材,從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出發(fā),進行獨立自學,探索新知識,掌握新規(guī)律,解決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在學習的過程中并在書本上留下自學痕跡,包括自定的目標,想問的問題,重要的發(fā)現(xiàn),必要的解答等。
例如《圓的認識》這課通過學生的裸學,在新課開始的前3分鐘左右,學生會把本課的學習目標分享給老師與同學,同學們互相評議后,老師相機引導確定今天的學習目標:1. 認識圓的特征。2. 畫圓。3. 圓在生活中有什么應用。明確學習方向,學習就有了方向,這就是創(chuàng)新,就是自主學習。這樣即培養(yǎng)了學生的目標意識,提高自學能力,也提高數(shù)學課堂教學實效。
二、 小組助學互幫互學
《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驗、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是建立在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討論解決自學時無法解決的問題。小組合作學習是當代教育的重要特點,是學生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方法。
例如: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圖形的旋轉二》聚焦的問題是:1. 你是怎樣畫出旋轉后小旗和三角形的完整圖形?2. 旋轉后的圖形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有了第一課時線段的旋轉經驗小組中差生也能很快的從問題串中找出旋轉所要求的三要素的信息,但是第二個小問題:你是怎樣畫出旋轉后小旗和三角形的完整圖形?對差生無論是在繪圖上還是在描述上就有點困難了,這時小組的好生就發(fā)揮了作用,他能這么說與操作:根據前面學習的線段的旋轉方法,找到旗桿,在旗桿繞點M順時針旋轉90°后的位置畫出這條線段。最后根據小旗中旗桿與旗面的位置關系畫出旋轉后的圖形。在這環(huán)節(jié)中小組成員有的描述得不完整,有的畫法錯誤,在互相講解的過程中,促進加深了對旋轉三要素的理解及旋轉時的注意事項。
小組互助學習就是一種近距離的學習,對學優(yōu)生幫助學困生分析、講解的過程中是在一種平等的氛圍中學會新知,學困生聽得清楚,聽得明白,不懂還可以問,還可以換另外一個學生講解,他們消除了請教老師的那種恐懼心理,促進了學困生學學優(yōu)生教的效果。
三、 展示說學,互糾互補
“展示說學、互糾互補”這是課堂核心部分,由某一同學代表其小組向全班同學進行展示,征詢學習成果,其余同學進行補充。學生上講臺(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全組同學)用“我是老師”的角色,向全班同學講解第三環(huán)節(jié)中聚焦的問題,回答同學的質疑,必要時也可以向老師提請幫助,老師根據自己的預設,傾聽學生的展示與交流,適時點撥,幫助學生實現(xiàn)知識水平的提高與跳躍。
例如:教學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生活中的比》第一課時,第一小組的學生認真的從兩個特征量(長與寬)的關系上進行研究了幾張圖片與圖片A比較像的問題。從而得出比的概念:兩個數(shù)相除,又叫做這兩個數(shù)的比。另一小組結合具體的例子理解了比的數(shù)學意義,讀寫方法,各部分名稱,以及求比值。從兩組學生的展示說學中應該是很完美的。我有問題,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請問兩個數(shù)相除,又叫這兩個數(shù)的比,那兩個數(shù)的比能不能叫兩個數(shù)相除呢?還有我們學了除法又為什么要學比呢?
學生突如其來的質疑不得不讓我反思:看似一個簡單的概念學生提出了讓我一下沒法給他們完美答案的問題,課堂上我十分沮喪與無奈,課外我查了“兩個數(shù)相除”與“兩個量的比”不是等價概念的有關資料,再次的給學生一個滿意的回答。課堂的生成有很多的意外,在上課時經常出現(xiàn)了“尷尬”“難堪”的場面,這就要求教師有過硬的專業(yè)知識,有一顆寬容的心,尊重學生,有機智的應變教學能力,能巧妙的抓住契機,及時調整教學。課堂上讓學生心服口服,讓課堂因“意外”更加精彩更加有效。
四、 反饋思學體驗成功
“課堂小結、小組評價”,課末讓學生對這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進行總結反思,回顧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收獲,交流學習經驗與一節(jié)課中感興趣的某個片斷,某個同學的發(fā)言,某個同學與眾不同的解題思路與解法,并進行自評和互評,在評價的過程中學會欣賞,學會鼓勵,體驗成功。
例如在教完《三角形的面積》后,我說“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對什么最感興趣?”
生1:我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底乘高除以2。
生2:我的收獲是我知道要學習一個新的圖形面積求法要想辦法把它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來求。
生3:我知道了轉化的過程是形變積不變。
生4:我最感興趣的是李玥的轉化法,他利用一個三角形就能轉化成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他真聰明。
生5:我最佩服的是張小旭同學他回答問題總是那么大聲,那么有條理。
從幾個同學的反饋與評價中我看出了同學們對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掌握程度,看出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看出了他們的成功的喜悅。從學生的評價中我不得不反思,課堂是學生的,課堂的主人是學生,課堂的主動權要交給學生,只有當學生學會真正的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才會落到實處,課堂教學才會有效。
總之,新課程呼喚生成性的課堂,無論什么模式的課堂教學,老師都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讓學生主動思考、樂于探索、勤于動手,大膽創(chuàng)新,確確實實把課堂放開,讓他們積極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讓他們認識到數(shù)學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
謝文麗,福建省建甌市,建甌市芝山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