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課改的進一步深入,課堂教學模式也發生著改變,課堂的主動權逐漸地由老師轉向學生。這就要求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學會如何自主學習,對于初中歷史來說這一點非常重要。初中歷史是初中課程中比較重要的一門課目,也是比較難學的一門科目。如果僅僅憑借老師的力量,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所以初中生歷史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更加有效學習歷史。本文就針對初中歷史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提出了部分意見與想法。
關鍵詞:初中歷史;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
初中歷史內容量比較多,初中歷史在初一主要是中國古代史,從原始人到南北朝;初二主要是中國近現代史,從鴉片戰爭開始,到江澤民時期;初三主要是世界近現代史。但是它的內容體系和框架比較簡單,知識點的難度量較小。根據以上初中歷史的一些特點來看,如果單單由老師進行主動授課,所講的內容比較單一,知識量較少。而配合學生的自覺主動學習,不僅可以減少老師的一定負擔,而且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增加學生對課本的印象,又可以培養學生各種學習能力。所以我們要對初中生歷史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做出更好努力。
一、 培養學習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愛好對于人們學習產生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與此同時,興趣愛好,也對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起著非常大的作用。所以我們要想培養學生的歷史自主學習習慣,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對于歷史這門科目產生強烈的喜愛之情,激發學生對歷史這門學科的興趣。從而進一步地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與此同時,要想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首先我們應該有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可以在輕松、壓力較小的環境中學習;其次友好的師生關系也會對學生興趣的培養產生一定的助推作用。
例如:在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甲午戰爭》這一課中,我們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技術,播放甲午戰爭的紀錄片,身臨其境,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當年戰爭的激烈,觀看紀錄片后,我們再激勵學生積極發言,對這一歷史事件給出自己的意見看法。對于本節的知識重點和難點——分析甲午戰爭的背景,對中國和世界產生的影響。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思考甲午戰爭前后日本國內與國外的經濟、政治、文化背景,和對中國及其世界在不同方面的影響。
在討論過程中,我們應該尊重每一位學生的發言,以親切和藹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可以充分地表達自己的見解,也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辯論。同時也可以鼓勵學生自主地尋找不同的資料及其歷史文獻。對于性格內向不善于發表言論的同學,我們要積極鼓勵,讓他們充分感受到他們在課堂中的地位。從而可以調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可以在輕松、平等的氛圍中,培養學生歷史自主學習的習慣。
二、 教授自主學習技巧
歷史學科雖然內容結構比較簡單,但是內容較多學生仍然需要進行背誦記憶。我們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應該教會學生一些學習的技巧。如框架背誦法、記憶簡化法等。讓學生,可以用簡便的方法背誦復雜難懂的歷史時間、背景、原因。
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辛亥革命》這一課時,我們可以采用框架背誦法,把辛亥革命這一刻的框架結構理清楚,讓學生明白這一課時主要是從辛亥革命產生的原因背景——主客觀原因、國內國際背景;發生的過程;產生的影響——有利影響、不利影響等這幾個方面來寫的,讓學生可以有條理框架,采取總分的形式背誦課文的重點和難點。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對該課時的理解能力,又可以有效地節約時間。
同樣,我們也可以采取記憶簡化法,如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可以簡化為四“反對”,四“倡導”這六個字,其詳細的含義是:提倡科學反對迷信,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化,反對舊文化。這樣通過多種自主背誦、學習的方法,讓學生來加深對這一些歷史知識點的理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學習到了不同的方法,同樣可以將其方法運用到不同的學科當中,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三、 注重實踐、培養學生自主運用知識的能力
學生在獲取知識之后,這僅僅是第一個環節,學生最終的目的是能夠順利自主地運用這些知識于課堂或者實踐之中,為此,我們可以組織和指導學生參加各式各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可以在各式各樣的活動中充分地調動課本的知識,將知識化為力量。如可以讓學生繪制某一時期的簡易地圖,制作某一歷史模型,制作某一課的課件。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親身體驗,身臨其境運用所學知識。明白所學知識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凸顯他們的主體性,激發他們自主學習和創新思維意識。
例如:讓學生自主地繪制出戰國時期,當時的各國的地理位置和秦滅六國的順序路線。在初中古代史的教學,我們也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繪制一張時間表,并按順序標明朝代和重大的歷史事件,如戰國(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公元前356年商鞅開始變法,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21年秦統一,秦始皇確立郡縣制,統一貨幣、度量衡和文字,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爆發,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戰……
我們也可以安排學生走上講臺成為小老師的環節,讓學生利用課前的時間,在圖書館或書店收集各種有關的歷史材料,編寫教案,使用電腦制作課件。如讓學生制作武昌起義這一歷史事件的教學課件,讓學生親自感受武昌起義對當時中國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可以讓學生在教學中處于主動地位,感受知識帶來的成就感,從而既達到了教學的目標,又很好地培養了學生歷史自主學習習慣。
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對于學生自身的學習成績和綜合學習水平的提高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也順應了當前素質教育的發展,和21世紀人才培養要求。但是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也并不是那么簡單,所以我們對于如何培養學生進一步養成歷史自主學習習慣,仍然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與汗水。繼續為教育事業奉獻出我們的一分力量。
參考文獻:
[1]陳剛.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J].中學教學參考,2016,(25):98.
[2]倪芳.初中歷史教學中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J].快樂學習報(信息教研周刊),2016,(7):44.
[3]鐘培平.淺談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5,(29):169-169.
作者簡介:史兵,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大關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