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不斷地發展,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越來越重視。在當下“互聯網+”的時代,這種背景條件和教育的結合,對于信息技術學科而言,十分有利于核心素養的培養。本文主要對核心素養進行分析,再結合時代背景下,研究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培養
一、 引言
隨著對教育越來越重視,對于高中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也是不斷被強調,同時提出了核心素養這一個詞,核心素養培養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走出校門步入社會后,可以滿足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可以有一定的競爭力。同時在時代的信息化程度越來越深的情況下,核心素養的培養讓學生可以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和思想,面對網絡上的信息和思想,可以有個冷靜和客觀的態度,吸收正能量,全面發展自己。
二、 “互聯網+教育”時代背景
社會的不斷發展,外界給學生和教師帶來的信息量是巨大的,帶來的影響也是很大的,不管是對學生的思想觀念,還是對學生的行為方式,并且這種影響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具體點來說,隨著網絡逐漸步入教育領域,首先其讓學生和教師都可以更容易收集更加全面的學習資料,其次網絡等技術可以讓教師的教學方式進行前所未有的改變和創新,而這些教學方式以其一定的趣味性讓教學效果得到大大的提升,并且在教學中也補充了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形成,尤其是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形成。然而在網絡和互聯網給教學帶來優勢的同時,不可避免地也會帶來一定的挑戰。隨著網絡深入人們的生活,學生和教師對其的依賴程度很高,并且網絡中也存在很多誘惑,很多負面的思想和觀念,需要學生和教師都與之進行抗爭。
“互聯網+”時代和教育的有效結合可以給教育帶來許多的改革和幫助。聯系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的要求,面對“互聯網+”的背景,面對不斷變化的信息,在教學中需要讓學生可以做到正確辨別各種信息,抵抗各種誘惑以及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而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培養學生相關的核心素養,主要是讓學生可以有著自己的信息意識,之后面對各種信息有著自己的計算思維,然后就是進行數字化的學習與創新,最后形成信息社會責任。
三、 信息技術學科課程核心素養的內涵
第一個是信息意識的形成。在“互聯網+”背景下,學生不可以為了學習而兩耳不聞窗外事,只是低頭讀書,這種學習方式造就的學生當面對網絡信息和網絡誘惑時很容易迷失自己。那么學生第一步要形成信息意識,學會去積極地利用互聯網上的信息和資源,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同時也要主動培養其他方面的能力,進而跟上時代的腳步。信息意識的形成可以讓學生面對巨大的信息量提取出適合自己的信息,進而讓學生在分析信息的過程中找到有自己的觀念和原則,有著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分析信息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增加對一些數學信息的反應速度,而且可以提高思維和探究能力,讓學生可以通過探究獲得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習效率。所以教師應該充分抓住這些機會,盡可能增強學生的信息意識。在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案例教學法,利用一些案例,讓學生在課前收集信息,同時教師自己也收集不同的知識信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信息收集過程,在課堂上交流如何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并且針對課堂上的信息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在學生積極主動的交流過程中,逐漸去形成學生的信息意識,帶領學生正確的判斷、選擇各種信息,挖掘信息中的重點。
第二個是計算思維的形成。計算思維在信息技術學科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簡單來說就是充分利用計算機這一方面的思維方式,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體問題進行解答,例如數學建模在一定程度上就應用了計算思維。計算思維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有著很大的幫助。在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最好的教學方式就是結合情景教學法和合作探究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對一些具體的問題進行討論,進而在分析和思考的過程中提升計算思維,并且不斷地訓練計算思維。例如,在“視頻加工之高中點滴生活”這個章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一些視頻,讓學生投入到情景中去。同時,將學生進行分組,結合一些問題“視頻中是什么進行變動?為什么會發生變動?”等,為了確保每個人都參與到討論中,小組內討論完再小組之間進行兩兩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教師主要是對一些問題進行疏導,讓學生討論可以順利進行下去,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培養計算思維能力,還可以形成一定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第三個是培養學生的數字化學習與創新。數字化學習和創新簡單來說就是利用一些數字化工具,協助問題的解決和加強創新能力的培養。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數字化表現程度越來越深。在高中教學中,一些信息化的工具也不斷被引進到課堂上。像一些翻轉課堂、微課等各種教學方式的產生都是借助這些信息化工具。教師在他們尋找各種教學所需的數據和資料的過程中,也是在不斷進行數字化學習。那么對于學生的數字化學習和創新在教學的許多方面都可以得到體現。
第四個是學生信息社會責任感的形成。在網絡信息發達的情況下,每一個人都要有著自己的文化素質,思想品格等,為自己的行為舉止負責。在學生形成一定的信息意識的過程中,必須也要嚴格遵守相關的法律制度以及有著自己的思想原則,保證自己的信息安全的同時,也要為社會的信息安全
貢獻一分力量。那么在信息技術的課堂中可以潛移默化地去培養學生信息社會責任感,例如在必修一“圖像加工與處理”這一知識點的教學中,對于教學中的相關素材,可以利用一些感動中國的人物,讓學生在處理圖像的過程中,可以了解一些著名人物的知識和道德品質,進而讓學生學會判斷各類信息,吸收積極的信息,提高社會責任感。
四、 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的專業能力已經不足以滿足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越來越注重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包含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和創新以及信息社會責任感這四個方面的培養,在課堂中需要結合“互聯網+”的特點和優勢,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進而幫助學生整體水平的提高,為學生之后的發展道路奠定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廖招香.淺談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7(22):26.
[2]于歡,韓文峰,蘭碧瑩.淺析“互聯網+”時代高中信息技術核心素養[J].中小學電教,2017(09):34-36.
作者簡介:謝鴻飛,福建省南平市,南平市教師進修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