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湘平
【摘 要】目的:分析不同手術時機小骨窗顯微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臨床療效。方法:將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作為本次研究時間段,在該時間段內總共選擇10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案例。應用對比研究的方式,采取隨機數字法的方法將100例患者劃分到實驗組與常規組,兩組患者在入院之后均采取血壓控制、降顱內壓、神經營養藥物、腦細胞代謝藥物等常規治療措施。實驗組在出血之后4至6小時內實行小骨窗微創手術。常規組在出血后7至72小時內開展小骨窗微創手術。統計并對比兩種患者干預前后運動與生活能力對比。結果:干預治療兩組患者的運動功能、生活質量評價均無明顯差異,數據差異未達到統計學標準(P<0.05);干預之后,實驗組患者的運動功能以及生活質量均顯著優于常規組患者,數據之間的差異均明顯,達到統計學標準(P<0.05)。結論:早期小骨窗顯微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療效更加突出,不僅可以有效的清除血塊、降低顱內壓,同時可以更好的預防腦組織繼發性損傷的現象,值得推廣普及。
【關鍵詞】不同手術時機;小骨窗顯微手術;高血壓腦出血;臨床對比
【中圖分類號】R736.9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4--02
高血壓腦出血是臨床中神經外科當中較為常見的非外傷性的腦實質內出血性的疾病,屬于高血壓的嚴重性合并疾病[1]。高血壓腦出血存在發病速度快、起病急、病情嚴重程度較高等因素,臨床當中的致殘、致死率較高,會對患者形成嚴重的生命安全危害。臨床中小骨窗顯微手術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式,具備創傷小、血腫清除能力強等優勢。但是目前關于這一手術的時機選擇并未達成共識[2]。對此,為了有效提高高血壓腦出血臨床干預能力,本文以我院患者為例,探討小骨窗顯微手術的最佳手術時機,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作為本次研究時間段,在該時間段內總共選擇10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案例。應用對比研究的方式,采取隨機數字法的方法將100例患者劃分到實驗組與常規組,每組患者分別50例。實驗組患者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5例,平均年齡(64.6±3.2)歲;常規組患者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14例,平均年齡(66.9±2.8)歲。兩組患者的多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未達到統計學標準(P>0.05),具備對比研究價值。
臨床癥狀表現:入院時GCS評分3至5分患者86例,6至8分患者121例,9至12分患者90例,13至15分患者30。存在心臟病病史患者90例,存在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病史患者46例,存在糖尿病病史患者20例。
1.2 方法
兩組患者在入院之后均采取血壓控制、降顱內壓、神經營養藥物、腦細胞代謝藥物等常規治療措施。
實驗組在出血之后4至6小時內實行小骨窗微創手術。常規組在出血后7至72小時內開展小骨窗微創手術。
手術均根據全身麻醉之下進行,根據血腫位置采取具體的切口部位,骨窗大小控制在3至4cm,實行弧型、直切口,顯微鏡之下將血腫進行清除并實行電凝止血,采取生理鹽水對傷口進行反復沖洗,并根據實際情況放置引流管,實行骨瓣復位關閉切口。手術之后對患者給予生命體征檢測,并持續應用脫水藥物,嚴格控制血壓、胃粘膜保護劑,根據實際情況酌情采取抗生素預防感染。
1.3 療效觀察
統計并對比兩種患者干預前后運動與生活能力對比。
運動與生活能力分別采取Fug1-Meyer評分、BartheL指數進行評價,每一項指標中統計項目總共50項,總分30分,分數越好說明患者的運動、生活能力越理想。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治療效果等數據均采取SPSS統計學軟件實行統計與分析,計量資料采取均數方式表達,例如(3.1±1.1),數據之間的檢驗采取P值實現,P<0.05代表數據差異明顯。
2 結果
干預治療兩組患者的運動功能、生活質量評價均無明顯差異,數據差異未達到統計學標準(P<0.05);干預之后,實驗組患者的運動功能以及生活質量均顯著優于常規組患者,數據之間的差異均明顯,達到統計學標準(P<0.05)。詳細數據情況見表1。
3 討論
小骨窗顯微手術對于出血量超過30ml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有著較高的臨床療效,不僅可以實現在早期清除血腫、規避血腫增大的療效,還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護神經功能從而實現對患者生存質量優化的目的[3]。有研究中額認為,在出血之后的6小時之內進行手術不僅可以更好的加快血腫消除速度,同時還可以一定程度的緩解血腫對于腦組織的壓迫性應想,規避腦功能進行性損傷的情況[4]。但是,也有研究者認為在出血之后的6小時之內可能會提升短期再出血的可能性,所以主張在出血之后的7小時后進行手術。因為中樞神經系統對于缺氧的耐受情況比較差,腦組織的缺氧時間越長便會導致神經功能的損害情況越嚴重,所以早期的手術治療不僅可以有效的緩解腦組織癥狀,同時還可以一定程度的改善腦組織缺氧狀態,減輕凝血、血液成分裂解等過程對中樞神經的影響[5]。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運動功能以及生活質量均顯著優于常規組患者,數據之間的差異均明顯。這一結果充分證明早期手術的方式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臨床療效,相對于晚期手術可以更好的優化患者的遠期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早期小骨窗顯微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療效更加突出,不僅可以有效的清除血塊、降低顱內壓,同時可以更好的預防腦組織繼發性損傷的現象,值得推廣普及。
參考文獻
許蘭勇.不同時期小骨窗顯微手術治療基底核高血壓腦出血的對比研究[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17,12(5):441-442.
何曉云.大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小骨窗顯微血腫清除術和鉆孔血腫抽吸引流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臨床療效對比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6,15(16):1612-1614.
范廣明,張文,毛振立.神經內鏡微創手術與小骨窗開顱顯微手術治療幕上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效果[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7,29(1):90-93.
韓繁龍,韓雪萍,張國來,等.小骨窗微創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療效[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6,16(22):4292-4294.
韓秀鵬,昝春樹,吳春明.神經內鏡與小骨窗開顱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療效比較[J].大連醫科大學學報,2017,39(3):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