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娟
【內容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展開,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已經成為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語文知識的積累和掌握,更要不斷培養(yǎng)學生語文思維能力,以達到激發(fā)學生熱情,發(fā)揮其主動性,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本文從語文思維能力中的獨立思維、質疑精神、全面思考三方面探討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語文思維。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 培養(yǎng) 語文思維
語文是集人文性和工具性為一體的基礎課程,與其他學科息息相關,與經濟、生活、政治、文化等都存在必然的聯系,因此,提升語文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語文思維對促進學生個人及社會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①。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課程容量較大,學生為準備考試要記憶、掌握的知識非常多,導致了學生往往沉浸在語文“記”和“寫”的過程中,不僅不利于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對學生的語文思維的培養(yǎng)也難見成效。語文是一種復雜的語言,培養(yǎng)學生語文思維可以幫助學生有效總結歸納語文相關知識,進而形成一套系統(tǒng)化、個性化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幫助學生體會語文的魅力。
一、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維的能力
在目前的高中教育中,通常是采用所謂大班教學,在班級統(tǒng)一的教學模式中進行。在傳統(tǒng)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主導課堂,通過最省時間的灌輸、填鴨的方式講解相關語文知識,學生只要聽和記憶,這種課堂模式較為枯燥、沉悶,也減去了學生思考的時間,導致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教學知識,適應、習慣教師的主導模式。在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已經習慣教師“自問自答、快問快答”的教學模式,當教師拋出問題時,學生想到的是等待老師或是“學霸”的答案解析,很少第一時間進行思考,自取找尋答案,這一現象極大的制約了學生的思維活躍性②。例如:在進行蘇教版《六國論》的教學時,教師對文章含義進行總結,告訴學生一篇文章是蘇洵借總結六國戰(zhàn)敗亡國的教訓來警示宋朝切勿重蹈覆轍,是借古喻今。學生們能立刻記住,但很少會去思考宋朝當時的格局,思索蘇洵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盡量避免直接灌輸的教學方式,留下足夠的思考時間供學生獨立思考。在實踐中,教師應以引導、啟發(fā)為主,減少是與非問題的提出。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建學生獨立思考的環(huán)境,提出的問題具有開放性和深層意味,盡量少給標準答案。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維是長時間的訓練任何,教師應深挖教學材料,給予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機會,培養(yǎng)其獨立思考意識,逐漸提高其思維主動性。
二、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精神
培養(yǎng)學生語文思維中鍛煉其質疑精神是極其重要的,不迷信權威,保持對任何事物的質疑,才能不斷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總是將教師當作權威,過于相信書本,對書本和教師傳授的知識深信不疑,導致學生思想固化,思維習慣統(tǒng)一標準化,對學生的個性化思維發(fā)展造成了極大的阻礙。語文應該是沒有完全統(tǒng)一標準,它是求同存異的過程,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時引導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發(fā)揮其無限的想象力。
我國高中教育依然受應試教育影響,確定的答案導致學生所有新奇、有趣的想法被抹殺,學生不得不將思維模式向考卷答案靠攏,就連語文作文都有著嚴格的硬性要求,限制了學生個性思維的表達。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思維表達,并針對其質疑意識進行培養(yǎng),提高其主觀能動性。過程中教師可以故意犯一些錯誤,從顯眼到隱藏,逐漸培養(yǎng)學生質疑意識,通過觀察學生反應,結合實際需求給出進一步的提示,或直接詢問剛剛講解的內容是否存在問題,通過反復、不定期的試煉,提高學生課堂學習專注度③。例如:在進行《六國論》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講解作者主旨時,只講解淺層含義即六國亡國教訓,然后查看學生反應,并提示學生作者蘇洵的時代背景,引導學生質疑自己。
三、幫助學生形成全面的思維習慣
高中生已經開始健全思維模式,思考問題已經不再僅限于是與非或對與錯,不能再片面的思考某一事物。目前大部分高中生思維較為局限,是事物正反面界定太明確,以簡單的好壞來評價人物,導致學生的思維高度和發(fā)展性不足,難以全面客觀的看待事物發(fā)展。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時,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多層面的思維模式,從主觀到客觀全面進行思考,正確看待事物發(fā)展和人性變化。例如:在進行《阿房宮賦》的教學時,必定會解析秦始皇嬴政,從其驕奢淫逸、荒淫無道等方面批判他是個昏君,此外要引導學生站在更高層面,脫離課本全面的評價其人,以歷史的思維模式評價其好與壞,如建設古長城、統(tǒng)一中原對后世的影響,引導學生跳出簡單的黑與白,思維更全面。
結語
總之,高中語文知識大量且復雜,依靠單純的講解完全不能將學生的文學性提升到預期高度,學生也難以積累掌握足夠的語文知識,對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有著不利影響。因此,要加強學生語文思維的培養(yǎng),鍛煉其思維才能幫助學生形成一套切合自身成系統(tǒng)的學習方式,自主獲取更多的知識。在實踐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獨立思維、質疑精神、全面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針對性的訓練學生,不斷促進其語文思維提升,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
【注釋】
① 董素敏. 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J]. 新課程(中學),2017,12(08):178.
② 史海英. 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J]. 學周刊,2016,13(07):95.
③ 霍曉麗. 論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J]. 語文學刊,2015,21(10):144-145.
(作者單位:山東省壽光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