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爽
摘 要:班主任是班級的管理者、組織者、引導者。如何進行班級教育教學管理,引導每個孩子在班集體中都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呢?也許只有尊重客觀規律,踐行尊重教育,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力爭培養學生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成就美好人生為基礎的班級教育教學活動,才能扣住幸福。
關鍵詞:班主任;教育教學;核心素養
一、創建團體評價機制增強集體榮譽感
“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折不斷。”班級像一把筷子一樣團結起來,就是力量!良好的評價機制不僅是班級制度的體現,更有利于良好的班風建設。班級制定團體評價機制:將班級分成八個小組,以情感和學習為標準均衡劃分小組;設置個人表現良好時可為自己和小組其他成員同時加分,目的是發展突出的學生帶動需要提高的學生。無論學習還是活動學生們熱情高漲,組長積極帶領組員,行為習慣差的同學也嚴格規范自己的言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一個班集體就是要求我們勁往一處使,不各掃門前雪,人人都為班級添光彩。
二、利用網絡資源,提高核心素養
班主任用心良苦的說服教育,學生收效甚微。利用網絡資源教育學生,學生仿佛置身于此山中,觸動心靈。為了教育學生珍惜讀書的機會,下載貧困山區孩子在艱苦環境下刻苦學習的視頻;為了教育學生不挑食,下載營養專家講解合理膳食營養搭配和健康疾病息息相關的視頻;為了教育學生增強團隊意識和班級干部責任意識,下載《真正男子漢第二季》中一人違反部隊紀律,當集體需要承擔責任時,班長主動請纓負全部責任;為了讓學生樹立民族自豪感和增強民族使命感,下載《神舟十一》視頻;為了教育學生感恩父母,學生自行收集小時候的視頻,回顧和感受父母的養育之恩。學生收集和觀看這些視頻后觸動很大,比教師蒼白的說服教育效果顯著。而教育學生的網絡資源取之不竭、用之不盡,只要師生確立好教育主題,群策群力,共同搜集網絡資源,對提高班級管理水平和學生核心素養都大有裨益。
三、借助學科整合,提高規則意識
無規矩不成方圓,規章制度是班級良好建設和發展的保障。利用品德課中教學內容《一起制定規則》,師生在操場上共同制定一個玩沙包游戲規則:(1)將班級分成四組,每組一名組長,一名裁判;(2)首先學生在無規則前提下自由嘗試玩丟沙包游戲,在過程中裁判發現秩序混亂,然后集體叫停共同闡述游戲過程的問題及解決策略;(3)小組根據制定規則再次玩丟沙包游戲,學生秩序井然;(4)最后各小組派一名代表談感受。通過學科整合,在玩中學規則,提高規則意識,感受規則制定的必要性和優越性,從小事感悟道德與法治的真諦。
四、開展豐富活動,提高班級凝聚力
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給學生提供展示和鍛煉平臺,而且能提高學生團隊意識,增強班級凝聚力。開展《運球上籃》《小組籃球賽》《語數知識接龍賽》《報紙運輸橘子》《隊列展示活動》等系列分期的主題式素質拓展活動,為枯燥的復習點燃熱情。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團隊的力量,大大提高了班級凝聚力,同時開展圍繞學科知識與實踐活動相融合的班級活動,更培養了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讓學科核心素養落地生根,開出教育之花。
五、引領潛心閱讀,浸潤美好心靈
博覽群書,鑄就夢想,指引方向,凈化心靈。以學校讀書節為契機,班級開展“好書我推薦”、圖書漂流和親子閱讀等活動,激發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養成每天堅持讀書至少20分鐘的好習慣。以書為友,書香伴成長,提高閱讀和人文素養。學生對書有了深厚的感情,結合品德課中書的編寫、印刷、發行的教學內容,以小組為單位自行編寫自己喜歡的圖書,不但提高了學科實踐能力,更體現了學生對書籍的熱愛之情。
六、攜手家庭教育,打造教育合力
我們和家長共同引導學生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鼓勵他們走出課本,走進社會,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培養他們辨別是非善惡美丑的能力,讓他們學會選擇。學生在家開展《我是家庭小幫手》《我為父母洗腳》等系列感恩活動,學生每天選兩件家務勞動,例如洗碗、擇菜、拖地、收拾房間、為父母洗腳等。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想說:“感恩父母的辛苦養育之恩更會讓孩子在學習之路走得更遠。”感恩活動不僅讓學生感受到父母的辛苦,而且為加強親子間的交流搭建良好的平臺,以親情的陪伴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愛生如子,用涓涓細流的母愛滋養孩子們的心田,用大山般的父愛鑄造孩子們的港灣;以生為本,自我管理,詮釋“學生為主體”教育理念;以生為友,教學相長,共筑夢想。落實核心素養,攜手同行,踐行尊重教育,點亮學生美好人生。春風化雨,靜待花開,扣住幸福。
參考文獻:
[1]李偉勝.班級管理新探索[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34-95.
[2]馬欣川.現代心理學流派[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26-61.
[3]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M].漓江出版社,2008-04.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