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雪華
摘 要:賞識教育能夠有效幫助后進生,成為后進生建立信心、持續(xù)前進的動力。在實施賞識教育中,教師應當改變原本的認知,從內心角度探究,在情感上走進學生,維護學生的自尊心與榮譽感,不斷激勵、贊揚,讓后進生體會到教師的關心,在情感中引發(fā)共鳴,開始積極行動,不斷進步。通過對執(zhí)行賞識教育激勵轉化后進生的方式給予分析,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賞識教育;激勵;轉化;后進學生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fā)展,國力競爭愈發(fā)激烈。教育在綜合國力中處在基礎位置,國力的增強依賴勞動者的素質,依賴各種人才的數量與質量,這就對培養(yǎng)并造就我國21世紀全新人才提出了極為緊迫的要求。可以看出,未來教育更加注重以人為本的教育。所以,培養(yǎng)人才時,使用哪種教育方法與模式極其關鍵。
一、關心后進生,建立人人成才的意識
教師對后進學生的關注,有利于后進學生找回自信并看到希望,因此不斷努力,獲得較大的進步。教師只有真心關愛學生,才能夠促進學生在智力、情感乃至個性方面健康成長,而教師對學生的厭惡則會令學生智力下降、精神萎靡、情感扭曲。對于轉化后進生而言,教師應當建立“生生發(fā)展、人人成才”的理念,通過無私的關愛保護學生,真心誠意對待學生,公平對待學生,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情感,讓學生體會教師的信任、期待與尊重,學生就會有快樂的心情,不會與教師之間產生敵對心理,會對教師講真話,主動接受教師的教育及幫助。后進生的自尊心、自信感與學習激情也會隨之產生,建立“我可以學好”的自信,提高“我要學好”的自信。教師知曉后進學生的想法,能夠給予學生更多的關心與指導,從而形成良性循環(huán),成為改變后進學生的第一步。
教育實則為愛,愛心成為賞識教育的根基,一個內心有愛的教師,將會真情全身心灌注給學生,找出學生的優(yōu)點,賞識學生的優(yōu)勢,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自信。
二、加快后進學生的轉變
為后進生做好思想基礎鋪墊后,教師通過賞識教育加速學生的轉變,這也成為轉變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若想獲得顯著的成效,則應做到以下方面:
首先,賞識教育需要找到后進學生的優(yōu)點,班主任需要透過諸多層面進行分析,例如通過他們周圍的好友、親人更多地了解學生,盡量找出學生的長處與興趣所在。
其次,通過分析,運用賞識技巧十分關鍵。教師應當擁有認真熱情的態(tài)度,有效運用后進學生的愛好、興趣及長處,通過不同方式讓后進學生多加表現,提高后進學生的信心。并且注重后進學生細微的轉變,及時了解學生積極的表現,及時給予鼓勵,讓后進學生獲得應有的關心與表揚,實現學生的自身價值。最關鍵的則為重視賞識的方法,不將優(yōu)秀學生與后進學生進行對比,避免打擊后進學生的自信,并且不斷地對后進生進行賞識與贊揚,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自身的價值。
再次,教師對后進生要有耐心,不可由于只有一點進步,或進步極為緩慢,則放棄后進學生。
三、促成后進學生的轉化
找到優(yōu)勢后,教師要有效運用不同條件為賞識教育打下根基,盡量將后進學生的光芒真正展現出來。教師要通過少數班干部關愛后進學生,提高后進學生的學習,盡量提高后進生對學習的興趣,讓學生隨時了解到自身獲取的成果。班主任需要通過思想、學習、生活關愛后進學生,讓他們體會到老師的重視及熱情,不會在內心形成心理落差,讓他們從本質上了解到自己的優(yōu)勢。教師應當通過一些成功案例指引學生,讓學生感受到希望,讓學生向著自身的目標奮斗,最終實現自己的理想。
四、教師應積極改變自身的價值觀
教師應當有積極向上的教育態(tài)度,須意識到后進學生是動態(tài)的、可變的,了解學生的差異性。相信所有學生均有自身的亮點,多關心、多理解,對成功之處及時給予肯定,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不斷提升對學習的熱情。從而,消除他們恐懼與敵對的心理,建立對學習的自信。
后進生時常被家庭、學校、教師批評,或遭遇冷落,對老師產生敵對情緒,需教師積極了解后進學生,通過不斷關心,縮小教師與后進生之間的距離。假如在課堂中發(fā)現問題,教師不可指責及諷刺,可以通過課后時間,講事實感染后進學生,以此提高教師在學生內心中的親切感。
教師應當認真了解學生,掌握學生所需,不同學生具有不同需求,教師應當心中有數。教師不應以成人視角看待問題,而應當考慮到學生、孩子的位置,只有真正體會到學生的內心想法,才可以更好地進行教育。
愛心是建立師生關系的有效根基,尊重、信任是師生情感溝通的渠道。只有老師通過自身行為讓學生體會到教師是真正可信的朋友,學生才能夠對教師打開內心。
綜上所述,后進生是客觀存在的,后進生轉變工作十分艱辛。學校及教師要及時、有效地進行賞識教育,不斷尊重、表揚、關懷、肯定后進生,激發(fā)后進生的興趣,激勵后進學生自我規(guī)范學習行為與道德行為,促進后進生的轉變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施琦.輔導員的賞識教育理念與后進生轉化策略[J].考試周刊,2010(5):195-197.
[2]李慶亮.淺議對后進生的賞識教育[J].課堂內外,2010(7):84-85.
編輯 馬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