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王曙光
【摘要】隨著經濟轉型和人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個人所得稅即將成為我國最有發展前途的稅種。雖然近年來,我國的實際納稅額逐漸上升,但是仍然存在偷稅漏稅的現象。為此,相關的單位必須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加強個人所得稅征管。本文就加強個人所得稅征管的幾點思考進行探討,首先,闡述了在個人所得稅征管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其次,提出了具體的解決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個人所得稅 征管措施 思考
眾所周知,個人所得稅是調節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之一,通過強化征管、加大對高收入者的調節力度,能夠有效的緩解收入分配懸殊的矛盾,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然而,現階段,由于人們的納稅意識淡薄,缺乏相關的監控,使得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在征管上存在問題,經常發生稅源流失的現象。為此,為了更好的發揮個人所得稅的作用,必須要加強個人所得稅征管。
一、在個人所得稅征管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片面強調納稅義務,忽視納稅人權利
“依法納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光榮義務”,這是我國稅收宣傳中常見的口號,計劃經濟時期,人們的活動可以不講成本、不計報酬而無償奉獻,這句口號還能發揮一定的作用,但在市場經濟下該口號因違背市場經濟本質而顯得軟弱無力。市場活動具有成本與收益對稱的特性,它決定著人們活動的權利與義務的統一性。正如馬克思所言:“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脫離納稅人權利片面強調“應盡義務”,使人們覺得只有付出而無回報,這在市場意識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只能使人們對納稅反感,不繳稅或者盡量少繳稅。
(二)納稅人的納稅意識薄弱,法制觀念較差
納稅人法制觀念不強,納稅意識淡薄突出表現在一些納稅人沒有主動納稅的愿望,攀比和僥幸心理嚴重,導致不能保證稅收能夠全額收繳情況的發生。另外,這種情況的發生也受到稅務部門的影響,稅務部門在培育納稅人的納稅意識時,更多地以道德標準去衡量人們的涉稅行為,誤導了人們的納稅意識,似乎納稅只關乎品質問題,與守法違法并無多大關系,導致人們納稅意識薄弱。
(三)納稅管控力度小,導致一些單位沒有依法納稅
個人所得稅在申報明細時很多單位并沒有如實申報,對于這個源頭之上的管控相對不能做到足夠全面。我國對于個人所得稅的征收一般就是工薪階層的征收工作,主要是經過單位申報以及代扣代繳的方式征繳與進行,但是這樣的單位自行申報的方式并沒有想象的那樣理想和全面。從理論上分析,其實如果各個單位能夠在申報以及代扣代繳上做到認真執行,絕對能夠防止個人所得稅漏繳情況的發生。但是,因為利益驅使以及其他原因的影響與限制,部分單位在履行上并沒有做到全面與認真,有些時候應付了事,代扣代繳義務沒有完好履行,這種現象就會必然導致漏稅情況的發生。另外,由于我國經濟正處于轉型期,收入分配渠道不規范,金融系統發展滯后,導致現實生活中收入的貨幣化程度不高,現金交易頻繁,并產生大量的隱性收入、灰色收入,稅務機關在實際工作中對收入的監控乏力。
二、加強個人所得稅征管的有效措施
(一)尊重納稅人權利,并產全“納稅應該,納稅光榮”的觀念
我們應當看到,一個不尊重納稅人權利的國家,不可能造就出自覺守法的納稅義務人。為此,需要完善我國在治稅理論與實踐中存在的片面強調納稅人義務而忽視其權利的做法,尊重納稅人應有的權利,明確公民依法納稅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具體體現。納稅具有個人委托國家代為完成自己所需卻又無力提供的公共服務的本質。納稅人是在為自己納稅,是出于自身需要并能按照自身的意愿去決定國家的稅收狀況監督財政分配。據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目前對北京、上海、廣州700余位居民的訪問調查,接近27%的被訪者聲稱:即便好好繳稅也未必能享受到相應的權利。可見,只有當納稅人的合法權利在稅收征納過程中切實得到稅務機關的維護和保障時,納稅人才不會將納稅行為看成是一種被迫的經濟行為,而視為一種權利實現,產生“納稅應該,納稅光榮”的觀念。
(二)提高納稅人自覺納稅意識,為依法納稅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現實中,人們自覺申報納稅的意識較差,社會沒有形成一種良好的納稅文化環境。而經濟發達國家稅法宣傳側重將法制觀念貫穿始終,使公民充分認識到依法納稅是其應盡的義務和責任,是一種守法行為。所以,培育公民的納稅意識,一要稅務機關要拓寬思路,把對納稅意識的培養從側重道德標準引到法治的軌道上來,才能為個人所得稅自行申報方式的運行提供先決條件。二要建立與個人所得稅法相配套的社會保障制度,從制度上激發納稅人的納稅意識和納稅積極性,使不依法納稅的公民認識到如果不履行納稅義務和如實申報納稅,就有可能喪失應享受的社會福利權利,并可能受到嚴厲的懲罰。三要細化設計申報表的內容,使納稅申報表成為稅法的化身,對財務會計制度健全、依法納稅的公民,給予延期納稅等優惠,同時減少審核次數。
(三)加強稅源監控,防止稅收流失
為了建設稅收漏洞,防止稅收流失,其根本的辦法是對納稅人所得信息的掌握。我國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對稅源實施監控:第一,要盡早實現個人收入的規范化和透明化,嚴格控制個個現金收入,減少現金使用量,推行信用卡、支票、轉賬結算、電子貨幣等非現金形式,以票據代替現金,防止收入藏匿。第二,要進一步完善儲蓄存款實名制度,實行其它金融資產實名制,建立個入賬戶體制和個人信用制度,嚴禁企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銀行多開戶頭,盡快實現銀行間和各地區間的聯網。第三,要建立與納稅人身份證號碼相對應的納稅編碼,個人各項來源的所得都必須填寫代碼,甚至納稅人所從事的各項經濟與社會活動都必須填寫該代碼,同時規定同一代碼所反映的各種信息都要經過各經濟部門匯集到稅務機關。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存在收入分配不平衡的問題,必須要通過個人所得稅進行適當的調節,但是,在繳納個人所得稅的過程中,存在著大量的偷稅漏稅問題,這些問題導致稅源流失,不利于社會的發展和再分配。為此,必須要加強對個人所得稅的征管力度,促使人們提高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意識,以促進社會的再分配。
參考文獻:
[1]汪富生.關于中國式個人所得稅征管模式的思考[J] .納稅,2017,(32).
[2]白文華.完善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征收管理的建議[J].智富時代,2017,(3).
[3]郟祥弟,凌秋峰,袁偉.完善個人所得稅征管的思考[J].稅務研究,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