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
【摘要】本文概述了傳統文化的具體特點,研究了傳統文化在對高校大學生所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動過程中的重要意義,探討了高校如何在開展思想政治活動中應用傳統文化這一寶貴財富,展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傳統文化有機融合的前景。
【關鍵詞】大學生 思政教育 傳統文化
在全球一體化的大環境下,文化的全球化時代己經到來。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的普及,人們獲得信息的渠道空前廣泛。我國目前正面臨著許多外來文化思潮的滲入,各種思潮各種文化流派正在大學生中交流匯聚,對大學生從小所受到的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形成的觀念形成沖擊。要想使大學生們正確樹立堅定不移的共產主義信念,以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高校以及教師迫切需要將傳統的優良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在此,作者簡要的探討傳統文化的價值,以及二者有機結合的應用策略。
一、中華傳統文化的特點
(一)傳統文化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價值
中華民族的傳統優良文化,歷經了幾千年的發展變化,依然能夠一脈相承,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中最光輝燦爛的一頁。它祟尚與自然相依存,與環境相統一,講究的是天人合一,是一種樸素的世界觀,是自給自足的農耕文化的具體表現。他刻意強調在“禮”的基礎上,敬畏自然尊重他人。其倫理道德的核心是棄惡揚善去偽存真,這種文化的價值觀念與政治思想教育的目標是相一致的。
(二)傳統文化具有兩重性
傳統的文化講究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兼容并蓄,既有道家和儒家這兩種主流思想意識,也容納了墨家、法家等思想,從而形成了一個獨特的、富有民族特色的古老文化。其中,儒家文化對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政治思想以及行為準則等具有決定的支配作用,具有非凡的智慧。而傳統文化產生于古老的封建社會,所以他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所以我們一定要用馬克思哲學的辯證觀點來看待傳統文化。在這一揚棄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推陳出新,發揚優良傳統,結合時代發展的特色,去粗取精塑造富有活力的新文化。
二、傳統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
(一)有利于解決存在于大學生中的不良問題
傳統文化有深刻的內涵,有傳統的美德,這是先人給我們留下的精神財富,所以我們有責任將其傳承下去。特別是站在思想前沿的大學生,更應該承擔起弘揚民族優良文化的重任。但是,現階段有許多與傳統美德相悖的行為,出現在大學群中。這些具體的表現有:誠信意識的缺失;價值觀念的扭曲,金錢至上的錯誤的價值觀;還有責任感的缺失,眼里只有自己,沒有他人,不懂得感恩。所有的這些都警示著人們,必須讓傳統的中華文化美德重新回歸課堂,讓學生重新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
(二)傳統文化蘊藏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
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就是要樹立學生正確的“三觀”意識。傳統文化中的道家文化,正是蘊含了樸素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的天人合一思想正是我們目前所提倡的“尊重自然、熱愛生命”。同時,傳統文化中的禮儀廉恥觀念,對我們今天的學生來說,也并不過時。還有傳統文化中的行為素養,也是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重要元素。它所倡導的尊老愛幼、以禮待人、勤儉節約原則,以及生活細節中的行為準則,放在我們今天的社會中,對于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也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思想政治教育與傳統文化的有機融合策略
(一)讓傳統文化走進大學殿堂
傳統文化的傳播渠道較少,再加上以前的傳統文化教育方法的失誤,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解讀出現偏差。再加上傳統的理想主義倫理觀與現實社會的不合拍現象,導致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產生了抵觸情緒。因此,現階段必須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播,讓傳統文化重新走上大學神圣的教學殿堂,讓大學生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我們現階段在課堂上向大學生所傳授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以及鄧小平理論,還有最新的科學發展觀念,這些都是適合我國國情的最普遍的思想理論體系,和我們的傳統文化有許多的共同性。所以,教師如果能用傳統文化思想來理解解讀這些理論知識,讓這些理論知識的嚴謹性與科學性和傳統文化的藝術性與情景美感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互相影響互相融合,一定能夠讓學生所接受,并樂于去踐行。這樣就能夠提高思想政治課教育的教學質量。
(二)讓校園沉浸在傳統文化的氛圍中
校園文化是校園風氣、學生精神面貌、學校社會形象的具體表現。她不僅在表面上體現著師生的精神風貌,還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學生的靈魂,引導學生的思想轉變。因此,在建設校園文化的時候,合理的融入一些傳統文化的元素,傳播曾經滄海桑田、朝代更迭而不過時的正確的普世倫理道德觀念,給學生多傳播正能量樹立正典型,促進學生從生理到心理的健康成長。在融入這些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所采用的手段可以是傳統的硬件形式,比如雕塑、主題廣場、宣傳畫、文化長廊等,也可以采用互聯網的微信傳播平臺宣傳先進事跡、討論熱點話題、引領輿論導向等。
(三)在思政實踐活動中引入傳統文化
隨著思想政治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大學生的社會思想實踐活動也越來越頻繁。學校以及高校教師,應該牢牢抓住這一契機,把傳統的優良文化植入思政實踐活動中。通過學生的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社會問題項目研究這些形式,重新帶動并掀起對傳統文化追根溯源的熱潮。挖掘傳統文化中正能量的積極因素,用傳統文化中的理想主義、浪漫主義藝術因素,來熏陶學生,引領學生的思想潮流,凈化學生的心靈。讓傳統的正能量重新占領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高地,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宣傳和學習,使學生重新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樹立人生的遠大目標。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的傳統文化之所以能夠歷久不衰,與其自身的積極因素、以及能結合各個時代的發展潮流做到自我完善、還有其普遍性的正確的價值觀念是分不開的。所以,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傳統文化是非常實用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這既有利于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更有利于中華優良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楊培.基于大學生需要心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索[D].云南大學,2016.
[2]雷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機制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