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敬亮
[摘 要]在我國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入背景下,不論是品德與社會教育理念還是方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除了對教材內容的認真鉆研與挖掘之外,廣大教育工作者也逐漸重視起了校本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通過不同程度的品德與社會校本資源開發,不僅能夠為學生呈現出更豐富的品德與社會知識,也有助于促進授課效果與效率的大幅度提升,應給予足夠重視。
[關鍵詞]校本資源;開發與利用;高效課堂構建;品德與社會
課程資源的豐富性、適切性程度對課程目標的實現范圍,以及具體實現水平有著直接影響,而依托課程資源來進行品德與社會校本資源的科學開發與利用,能夠將學校特色充分體現出來,因此,為了給學生呈現更新穎、豐富的知識內容,構建更高效、生動的品德與社會課堂,進而促進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廣大教育者應結合實際發展情況,適當拓展校本課程資源開發、管理視野和范圍,真正實現傳統品德與社會課程豐富理論與實踐的科學整合、改革創新。
一、明確品德與社會開發主體,實施多元化開發
首先,校本資源具有顯著的開放性、綜合性與實踐性等特征,這也決定著課程資源開發的要求相對較高。要想高效、樹立的實現各項教學目標,不僅要注重教材功能的有效發揮,還要從不同層面進行一系列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同時,還要積極贏得還能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與幫助,以此來為課程的順利、高效實施提供有力保障。這也充分說明了,品德與社會校本資源的開發不僅要注重學校、教師主體作用的有效發揮,還要將學生自身、社會人士方面的積極作用科學利用起來,對一系列有利用價值的資源做出科學開發,以此來進一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有效彌補課程資源存在的不足之處,為課程目標的順利實現創造良好條件。
其次,品德與社會校本資源開發應充分體現出多元化特點,其中不僅要涉及到圖書、地圖和報紙等文字資源,以及錄像、照片和各類教育軟件等音像資源,還要重視自然與人文景觀、校園環境,以及實驗室等實物資源,還有學生、家長、社會各界人士,以及校園互聯網等方面的人力與信息資源,進而開發出更新穎、豐富且利用價值較高的校本資源。
二、品德與社會校本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策略探究
1.校內資源開發來講
一是,應構建更完善、適合的活動場所。具體來講,就是要結合課程標準要求,進行一系列必要教學設備、儀器的配備,對圖書室、網絡室,以及閱覽室的進一步完善,結合校內布局生態結構來落實各項學校生態園建立工作,進而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究學習的機會;二是,注重電子資源庫的構建。各中學應積極帶領教師整合現有資源,對教學素材進行創新開發,以此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如,實驗方案、幻燈片,以及調查報告與學生優秀作業等等,在綜合整合后形成資源庫,以此來實現課程資源共享;三是,注重穩定信息交流渠道的構建。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每個學生、教師其實都是信息源,院校應結合實際情況,通過校園墻報、校報與討論會等一系列形式來拓展師生、生生之間的信息交流渠道,拓展學生認知視野,再增加師生互動交流的同時,從整體上培養、拓展學生收集、整理和運用各類信息的能力,也為學生今后的自主學習、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四是,注重資源維護、管理系統的構建。為了給學生學習探究活動的安全、有序開展提供有力保障,促進校內資源利用率的大幅度提升與創新發展,學校應結合具體情況,構建科學完善的資源管理制度,安排專門的管理人員,明確其職責與責任,以此來將其資源的最大效用充分發揮出來。例如,在講解保護自己身體健康相關內容時,教師需要明確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的目標:第一,讓學生明白身體屬于生命的載體,所以需要愛惜生命,并且愛護自己的身體。第二,讓學生有意識發展良好生活習慣,并且保持良好心態,參加體育鍛煉活動。第三,了解公共衛生對于自己身體健康的意義,引導學生自覺維護公共衛生環境。通過這樣的教學,在保證教材信息獲取的同時,學生還搜集整理了教材以外的信息,教師應根據所確定教學目標,指導學生搜集教材以外的知識內容,如搜集在家中的衛生習慣、飲食習慣、以及大人們的良好習慣與不良習慣,社區人們呵護身體的做法,然后討論哪些習慣值得提倡、效仿,哪些習慣應該克服。
2.社會與自然品德與社會資源開發
社會、自然不僅是學生的重要生活環境,也是關鍵的學習環境。不論是獨具民族特色的民間藝術、文學和民俗,還是牧區的生產、生活都是重要的社會資源。而分布較為廣泛的扇窗、草原,以及豐富的山林河野生動物等都是寶貴的自然資源。這些社會、自然資源都是校本資源開發中應給予足夠重視的內容。為此,可以通過報刊、電視,以及互聯網等大眾媒體開展各項教育教學活動,在全面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的同時,進一步優化授課環節與成果。或者是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各類社會公益服務活動,加強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此外,家庭作為不可或缺的課程資源,在實際授課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利用家庭中擁有的材料、圖書資料等資源來優化各項活動的開展,以此來增強活動效果。教師需要善于使用學生家庭資源,在講解《算算家庭帳》的過程中,可以列出這樣的問題:每個月總的支出是多少:其中包括準備教育費及保險、我的零花錢、用在我身上的支出、住房水電等、外出、書籍、衣服、食品、日用品等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家了解以下,讓學生分析家里的水費和電費清單,并且隨時登記自己使用的零花錢,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引導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計算,這樣可以快速解決問題。
三、品德與社會校本資源利用應遵循的原則
1.目標性。這一原則重要強調的是要準確把握各階段的教育培養目標,基于此來進行適合課程資源的科學開發與利用,以此來確保各類利用的利用效果與效率,優化教育教學效果,順利實現各階段的教育培養目標。
2.多種感官配合。這一原則著重強調的是在利用課程資源過程中,應結合實際授課需求,通過對不同類型課程資源的有機整合利用來調動學生學習、參與積極性,增強其學習效果,在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的同時,以更新穎、多樣化的課程資源來拓展學生認識視野,促進其綜合素質的不斷提升。
3.易用性、可行性。這兩種原則主要是指在實際授課中,不論哪類課程資源的運用,都要體現出易操作、節省時間,以及高效的特點,也只有這樣才能夠為課堂教學環節與成果的優化帶來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文艷.利用“班班通校本資源”優化課堂教學的研究[J].新課程(中),2017(10):90.
[2]《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實驗稿)》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論文是廣州市小學品德學科教學科研小課題《基于校本特色的體驗式品德課堂教學實踐研究》的課題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