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英
[摘 要]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受遺傳因素、學習環境、學習經歷、學習方法、學習基礎、接受能力等等眾多因素的影響,他們在學習中表現出的差異性是不爭的事實。作為高中數學教師,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重視這種客觀存在的差異性,不搞“一刀切”,因材施教,讓不同的學生學到不同的數學,在數學方面得到不同的發展。
[關鍵詞] 高中數學;差異性教學;策略
高中生在智力發展和數學認知能力上存在一定差異,傳統的數學教學缺乏對學生差異性的關注,對學生進行統一授課,結果學生的學習成績出現明顯的分層現象,一些成績稍差的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成績提升緩慢,為了實現學生數學成績的全面提升,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個性、智力特點,進行差異性教學.
一、了解學生課前預習情況,實施差異性教學
高中數學教學中,為使學生熟悉講解內容,教師一般會要求學生做好下節課的預習,做好充分的學習準備,使學生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在實際教學中,受多種因素影響,學生課前準備情況存在一些差異,譬如:有些學生課前準備時間較充分,預習的內容較為透徹;有些學生對課前準備不重視,甚至根本不預習. 不同學生的預習準備情況不同,使得在時間有限的課堂中,學生理解與掌握數學知識多少會存在一些差異.作為數學教師應注重從學生預習準備的情況入手,實施差異性教學. 一方面,做好充分的備課準備,高中數學課堂容量較大,為保證差異性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教師應做好充分的備課準備,針對不同知識點,設置不同的講解題型去適應不同學生課前準備情況. 另一方面,做好課前調查,教師進行正式授課前,應做課前調查,了解學生課前準備情況,為差異性教學的實施提供依據.
二、把握學生數學認知能力,實施差異性教學
從教育心理學角度可知,先天因素對學生認知的影響比較明顯. 高中學生個體之間認知情況差異性比較大,學生的認知差異性在數學學習中體現為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的差異;部分學生接受能力較強,根據教材概念便能很好地理解,而部分學生即便教師對相關概念進行解釋,仍不能很好地理解,結果在解答數學題目中出現考慮不全面的情況. 為此,教師在實施差異性教學時,應注重關注學生的認知狀況,尤其在講課的細致程度、講課節奏、講課進度等方面進行合理的規劃,照顧到所有學生.一方面,針對數學認識能力稍差的學生,教師應耐心引導,多進行鼓勵,切不能傷害其自尊心,幫助其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另一方面,在新課的講解中,教師應注重教學方法的針對性原則,做好教材內容的轉化,降低教材內容難度,避免認識能力差的學生出現畏難情緒.
例如,在講解“立體幾何”相關知識時,部分學生抽象能力、空間想象能力較差,無法看出立體幾何中線與線、線與面以及面與面之間的關系,無法通過作輔助線,找出解題思路. 作為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充分利用現有的數學資源加以引導,幫助學生形成空間意識;譬如,借助于多媒體制作各種形狀課件,從不同位置向學生展示. 同時配以動畫的形式展現空間幾何體的形成過程等. 針對一些空間感較強的學生,教師應將教學重點放在空間知識的理解與運用上,尤其引導學生思考,某些平面幾何的結論能否應用在空間幾何中,哪些結論可以參考平面幾何知識進行推導;在平面幾何中正三角形的內切圓面積與外接圓面積之比為=,那么正四面體內切球體積V1與外接球體積V2之比為多少?此時部分學生便可在平面幾何啟發下進行探究,不難得出結果=. 采用此種差異性教學方法,在降低學生學習難度的同時,可幫助數學認知能力稍差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其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逐漸縮小與其他學生的差距,最終實現全體學生數學水平的共同提高.
三、關注學生現有數學水平,實施差異性教學
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有著密切的聯系,尤其反映在二次函數和不等式等知識點上,一些學生數學知識較扎實,很容易理解高中數學講解的相關知識,而部分學生則不然,其初中數學成績較差,在學習高中數學知識時較為吃力,此時教師若忽視這種狀況,不能及時開展差異性教學,很可能導致一些學生因學不會而對數學產生厭學情緒,進而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影響學生學習成績. 作為高中數學教師應結合全班學生數學水平,開展差異性教學活動. 一方面,引導學生打牢基礎知識.針對數學水平較低的學生,教師應引導學生重新審視自己,了解數學的薄弱知識點,必要情況下講解初中數學知識內容,幫助學生銜接好初中與高中知識.另一方面,布置難度適當的訓練題目. 高中數學知識講解完畢后,教師應布置有一定難度的數學題目,對于高水平學生布置的數學題目以能力提高為主,而對于低水平學生則以打牢基礎知識為主.
例如,在講解“函數”相關知識時,由于學生對函數知識的理解程度存在差異,教師應針對典型案例設置不同難度的問題,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在高中數學函數教學中,y=ax+類型的函數在各類測試及高考中出現頻率較高,其中涉及函數值域、最值、不等式等知識的考查,難度較大,為幫助學生搞清此類函數的相關問題,教師應引導不同層次學生分別完成如下任務:針對數學水平稍差學生,要求畫出y=x-與y=x+的函數圖像,并對比分析兩函數性質;針對中等水平的學生,要求畫出y=x+函數圖像并分析其性質;針對數學水平較高的學生,要求畫出y=ax+的函數圖像,并對其性質進行分析.
四、發揮學生表現評價功能,實施差異性教學
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個體的認知水平存在差異性是客觀的事實,教師應正確理解與對待學生間的差異,尤其應在準確把握學生心理特征的基礎上,給予學生差異性評價,使學生能夠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實現數學學習成績的逐步提升. 一方面,教師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及時做出評價,肯定一些學生認真聽講、積極思考的態度. 另一方面,針對在測試中進步較快的學生,盡管數學成績比優等生差,但教師也應對其做對的題目進行充分肯定. 分析發現,一些學生得到教師的肯定與表揚后,學習更加積極.
總而言之,差異性教學注重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在對學生課前準備情況、認識能力以及學生數學水平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對高中數學知識進行差異性劃分,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確保各層次學生均能有所學、有所獲,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全班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 同時,還應根據學生表現,給予學生差異性評價,讓每位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閃光點,有信心學習高中數學知識.
參考文獻:
[1]章建躍.高中數學教材落實核心素養的幾點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16(7):44-49.
[2]關晶.高中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及教育價值[J].亞太教育,2016(26):165.
[3]林小青.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研究[J].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