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家對教育的不斷重視,中國的教學模式也得到了多元化的發展,各種新的教育模式不斷被研發和應用。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一種能夠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探究式教學模式,其近年來在教育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文章對初中數學教學中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組內成員互動的實效性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組內互動;初中數學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1-15
作者簡介:石飛虹(1976—),女,江蘇如皋人,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在語文、英語、數學課堂中被廣泛應用。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式學習的開展對學生的發展是十分有利的,通過小組的討論和合作,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整體教學質量。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目的
合作學習是一種新的教育學習方式,其定義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明確分工、相互協助、共同提高的一種學習方式”。數學是初中教育體系中的重點內容,也是學生學習的主要科目,化學、生物、物理的學習都離不開數學基礎的支持,且初中數學內容與小學數學內容相比,拓展性和邏輯性更強,若不尋找有效的教學方式提升數學教學的實效性,數學教學將會成為一個難點。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氛圍,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有效交流互動,改善傳統課堂教學氣氛,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并且能在教學過程中有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合作意識、團隊競爭意識的形成,對學生的未來發展而言是有重要意義的[1]。
二、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組內成員的互動提高初中數學教學實效性
1.精細設計,優化效率
精心設計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錯誤地認為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是學生的自由學習行為,應該由學生自主展開合作,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完全撇開了教師的指導。這種錯誤的觀念最終會導致不同程度的課堂秩序混亂,學生在合作討論過程中,出現開小差、盲目學習等現象,完全失去了合作學習的意義,沒有發揮合作學習的實際效果。因此,教師課前要根據學生的特點,結合教材和本次教學的重點、難點,對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進行精心的設計,在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組織、引導、參與學生的合作學習中,以有效的方式激發小組合作的學習意識。對不愿意深入思考的學生,可以有效地創設數學情境,扭轉學生對數學的實際看法,從而促進小組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2]。
如教師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一課的教學中,由于前面的幾個課時已經教授了學生三角形的有關概念,包括內角、中線、高、三邊關系、角平分線等內容,學生已經具備了三角形的相關知識。教師讓學生在此基礎上判定全等的條件,可展開小組合作式教學,鼓勵學生探索發現,合作交流,完成學習任務。教師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操作,對三角形展開畫、剪、比等實踐操作,并且指導學生參與討論:一個條件、兩個條件、三個條件,究竟在什么情況下三角形會全等?在學生邊實踐邊交流的過程中,能夠調動自身的數學思維,激發學習興趣,并且促進其分類、探究、合作、歸納能力的養成。
2. 循序漸進,培養能力
合作能力是小組合作學習開展的基礎,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最終目的在于讓全班學生共同參與,并且在參與的過程中認真、嚴謹地思考,積極發言。長此以往,學生會將課堂上在教師指導下開展的學習交流能力轉變為一種習慣,當遇到問題和數學難題時,自主地展開合作和溝通,在交流中解決問題。此外,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還能學會傾聽,從共同學習的氛圍中體會成功的喜悅,但這種能力需要逐漸形成,不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耐心指導,促進學生將操作與思維結合起來,提升數學能力[3]。
如在初中數學勾股定理的教學中,教師應該提前安排預習任務,要求小組成員課前查資料,整合與勾股定理相關的資源,以此培養學生的資料查閱、搜索以及整合歸納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深入思考,透過現象看本質,注重挖掘數學精髓,發揮小組合作的最佳學習效果。在正式學習中,教師要讓小組充分溝通互動,在學習中思考、質疑、傾聽、表述,讓每一位學生都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將數學知識點作為補充自身營養的有效能量,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斷挖掘更多的能量,搭建自身的學習框架。
3.依據內容,有效合作
(1)合作前的獨立思考。給予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空間,是教師應該要注重的問題,如此才能發揮合作學習的最佳效果。在合作交流之前,教師就應該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可以設置一些引發課堂內容的問題,讓學生根據問題獨立地思考,逐漸對問題有一個深層次的認知,如此才能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正式開展中形成對解決問題的一種獨立的觀點。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加以引導,讓學生能夠在合作的過程中將自身的經驗、思考方式與同學分享,相互借鑒學習,最終提升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
(2)合作中的交流與傾聽。數學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要求較高,但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開展過程中,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讓自身的疑問、思考方式以學生和教師能夠聽懂的語言有效表達,邏輯連貫、聲音適中,如此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中,教師要盡可能地讓更多的學生自由表達,并且養成小聲交流,傾聽他人、尊重他人發言的好習慣,不能以自身的思想否定他人的思想,要學會傾聽和借鑒[4]。
(3)合作后的反思與調整。小組合作學習的展開,有助于學生自主學 習、交流、思考,合作后的反思與調整也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重點內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后的反思和調整,并且參與到反思中,反思本節課堂的實際課堂效率,思考其中的不足之處,并且在下次課堂中做出相應的調整。學生反思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獲得了哪些知識,解決了哪些難題,自身的學習存在哪些問題,從而在之后的學習中不斷完善和改進,提升學習效率。
4.結合實情,有效評價
適宜的評價、恰到好處的點撥是增強學生自信心、促進其深入思考的有效方式。在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要在組間巡視,了解組員之間的互動和討論情況,可適當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互動過程中,將數學概念、定理、公式、法則、性質等知識有效傳遞給學生,旁敲側擊地引領學生,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邊學邊思,反復推敲,理清數學題目的解析思路,按照步驟深入理解和探討。對交流相對困難的小組,教師應該尋找交流障礙出現的原因,并且適宜地調整組員,確保每組都有活躍者、積極者以及善于思考者,如此可以帶動基礎較差的學生和性格內向的學生同步思考,有效解決了這類學生直接面對教師的尷尬恐懼心理。如此,在同學間的交流和幫助下,在教師的適當點撥和評價中,整組學生都能有效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
三、結語
新課程改革的主要教育理念在于以學生為本,并在課堂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課堂教學方式的改變,發揮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小組合作式學習是新形勢下的有效學習方式之一,也是新課程改革之后初中數學教學課堂中應用較多的方式,現今已經被廣大教師廣泛采用。小組合作式學習的開展有助于學生的全面進步和發展,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從而實現預期的數學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蘇媛雅.芻議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J].考試周刊,2014(1):75.
[2]黃新業.農村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有效策略的探究[J/OL].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6(1):22.
[3]張育輝.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在中學數學中的應用有效性[J].考試周刊,2017(59):137.
[4]洪越峰.探究提升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幾點策略[J].考試周刊,2016(A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