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艷華 張炳暉
【摘 要】本文提出“一任務雙主三段七環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分析學習者的特征,針對《建筑識圖》課程,從學習內容、學習目標、學習策略、學習資源、學習環境、學習活動、學習評價七個方面進行教學設計,促使“教”與“學”更為高效。
【關鍵詞】翻轉課堂 中職學生 學習方式 建筑識圖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3B-0106-02
在微時代環境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被普遍應用,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對比,其主要強調了知識的內化。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通過講授等方式,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將學生對知識的內化放在了課后,然而課后并沒有教師的指導,知識的內化只能事倍功半;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的知識內化,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立足于學生對知識的內化,將知識的內化放在了課堂上,有學生的個性化學習,也有教師的個別輔導,知識的內化很好地得到了解決。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課程的教學該如何開展、如何對課程進行設計,是教師需要探索的方向。本文以《建筑識圖》課程為例,在“一任務雙主三段七環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對該課程進行教學設計。
根據中職學生的學習特點,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以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為出發點,立足于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己學習、學會學習,依據翻轉課堂教學的特點及內涵,構建了“一任務雙主三段七環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一任務”即每一知識點一個任務;“雙主”即學生主體、教師主導;“三段”即課前、課中、課后;“七環節”即課堂七環節(其中包含教師四環節,學生三環節,各環節相互對應):教學準備(備)、知識傳遞(傳)、知識獲取(獲)、指導內化(導)、知識內化(化)、學習總結(結)、教學反思(思)。將該模式運用于建筑識圖課程教學中,符合當前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任務驅動教學方式下的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需求。
圖1 “一任務雙主三段七環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學習教練肖剛定義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
教學設計的原則:系統性原則、程序性原則、可行性原則、反饋性原則。
教學設計的內容: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板書設計、主要教學方法、教學工具、各階段的時間分配、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各階段設計意圖、課后評價與反思等。
立足于“一任務雙主三段七環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每個知識點以一個任務為驅動,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地位,將知識的學習開始在課前,延伸至課堂,并拓展到課后,重視教學七環節,結合教學設計的原則及教學設計的內容,就《建筑識圖》課程進行了“一任務雙主三段七環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設計。現以課程中的一個重要知識點“建筑立面圖的識讀”為例,從學習者、學習內容、學習目標、學習策略、學習資源、學習環境、學習活動和學習評價等內容,進行“一任務雙主三段七環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設計。
(一)學習者特征分析
教學對象為本校建筑工程施工專業一年級學生,學生學習基礎薄弱但積極性高,課堂氣氛活躍但學習目標不明確,好勝心強但自信心不足,渴望得到認可又缺乏自制力,課堂上連續聽課時間持續不長。學習上已初步掌握識圖的基礎知識,在學習中反映出學生三維想象能力較差,獨自識圖時無從下手,對標高的理解存在障礙。
(二)學習內容設計
本次教學內容選自教材《建筑識圖》中第十一章“建筑立面圖識讀”,本章內容多、難度較大,是本課程的核心內容與教學重點,設計為 2 個學時,學好本章內容,將對學習建筑平面圖與剖面圖起到重要的作用,也是突破下一章節“立面圖與平面圖相結合識讀”教學難點的關鍵。
(三)學習目標設計
1.認知目標:(1)初步了解建筑立面圖的形成和三種命名方式;(2)理解建筑立面圖的內容(圖素);(3)掌握圖素所表達的含義。
2.能力目標:(1)學生能描述立面圖的三種命名方式;(2)80% 的學生能正確指出建筑立面圖中所有圖素;(3)70% 的學生能獨立按識圖順序,根據圖素對建筑立面圖進行正確的識讀。
3.情感目標:(1)通過自主、團隊探究學習,樹立學習信心;(2)弘揚團隊合作精神,提高溝通協調能力;(3)認同崗位的重要性,樹立職業責任感。
(四)學習策略設計
根據學情和以往的教學經驗,采用“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自主學習策略,降低課程內容的難度,任務難度層層遞進,減少持續講課的時間。運用多種信息化手段,解決室內教學的局限性,以此達到突破教學重點、瓦解教學難點的目的。
(五)學習資源設計
1.微課資源。選取教學圖紙中的建筑物,設計制作動畫微視頻,展示建筑外形特征,供學生在課前進行自主學習;利用動畫微視頻,展示建筑立面圖的形成,供學生在課堂觀看,可有效地幫助學生進行立面圖的識讀。
2.校園網學習軟件。提供校園網自主學習軟件,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喜歡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有效地解決了學習差異性。
3.其他資源。此外,還需借助 PPT 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師講解;并下發以引導為主導的任務書,要求學生根據任務書的引導進行自主學習。
(六)學習環境設計
基于“一任務雙主三段七環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需要借助仿真實訓教室及手機移動工具。
1.仿真實訓教室。仿真實訓教室中全網絡覆蓋,學生可通過極域電子教室接收教師下發的課堂任務書,根據任務書的引導,學生可進入校園網進行自主學習。
2.手機移動工具。利用校園全覆蓋的網絡,教師通過藍墨云班課下發課前任務,學生用手機接收查看,并進行課前學習,可在教師的班課資源庫中觀看課前微課及課中微課。
(七)學習活動設計
按照以下流程圖,就“建筑立面圖識讀”進行設計。活動設計遵循的原則: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做中學、做中教,充分體現雙主地位。
(八)學習評價設計
在本次課堂教學中,真正落實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雙主地位的教學模式,打破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真正把“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在學習的樂趣中掌握了知識。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出現,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提升信息化水平應用能力,才能更好地適應新的教學模式,并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
[1]周衛東.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高職旅游規劃課程教學設計[J].現代教育管理,2015(9)
[2]曹曉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與應用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5
[3]謝艷華.“一任務雙主三段七環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索實踐[J].廣西教育,2016(11)
[4]沈 娜.翻轉課堂模式下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導學案設計與案例分析[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2)
【基金項目】本文為 2016 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項目“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以《建筑識圖》課程為例”(GXZZJG2016B067)的研究成果。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