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烏差
【摘 要】在現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科學地使用課后作業可以使得學生的學習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幫助學生更好地構建知識體系,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這是因為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時間有限,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可能還存在問題,但是在課后通過完成作業,學生可以回顧教師的課堂教學過程,重新鞏固已經學到的知識和,理解課堂學習中存在有問題的知識。為了讓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就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教師必修要引導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后作業 完成方法 改革建議
在現代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幫助學生科學地完成作業,通過完成課后作業,進一步鞏固已經構建好的知識體系,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識。教師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有所收獲,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這樣作業的價值才能夠得到真正的發揮,學生的能力才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而具體操作過程中,教師可以嘗試從這樣一些方面著手。
一、設計主題作業,有效發揮作業價值
數學是一門研究生活中數量關系和空間位置關系的學科,具有較強的抽象思維特點和邏輯思維特點。小學生年紀小,學習經驗和認知水平有限,他們習慣于使用形象思維進行思考。因此,在理解數學符號時容易出現認知偏差。教師應當關注數學刻畫的多元表征方式,豐富學生對數學符號的感性認識。
“認識分數”的教學重點是對分數意義的理解。為了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分數,筆者設計了這樣的主題作業:15分鐘內,任意舉出幾個分數,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釋這個分數所代表的意義。比一比,誰舉出的例子最多,誰的表示方法最獨具一格。學生不假思索舉出多個分數例子,所用的表示方法也是多種多樣,有用圓形圖的,有用長方形圖的,有用三角形圖的,還有用數軸、線段的。80%以上的學生都用到了五種以上的表示方法,真正加深了對分數概念的理解。
在小學階段,數的領域中,分數的意義是最豐富的,同時也是最抽象的。通過主題作業的設計,學生在平均分、取的過程中建立了直觀模型,積累了從多角度理解數學概念的思維活動經驗。
二、設計基礎作業,有效發揮作業價值
練習是鞏固所學內容,實現知識向能力轉化的重要途徑。因此,在設計作業時力求把握“雙基”,使作業有助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對基本技能的培養與形成,對數學思想方法的鞏固與升華。布置作業要根據課標精神,體現課堂教學應達到的教學目標,對于學習難度較大的內容,我們不能急于在短時間內讓全體學生掌握,而應合理分解難點,科學安排一些課內外作業,保證學生獲得牢固的知識和熟練的技能。
練習常常也稱之為作業,常規性作業主要有預習性作業 (課前完成預學案)、知識鞏固性作業(課本和配套習題)、提升性作業(以課本拓展作業為主)。 課前作業,教師要精心設計預學單,努力制作微課,讓學生根據要求預學新知。如在教學“時、分的認識”時,設計這樣一道預學題:讓爸爸媽媽計時,看看一分鐘內你能完成哪些事情。對所學內容預先思考,超前試做,形成良好的學習期待,逐步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課中作業,設計要有層次性,做到由易到難,螺旋上升,以使學生的學習情緒始終處于良好的狀態。課外作業,在不同的年齡段應當有不同的目的。對低年級學生而言,旨在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良的品格;對于高年級學生而言,旨在促進知識的獲得和技能的強化。
三、設計分層業,有效發揮作業價值
在傳統的數學作業設計中,教師為學生設計的作業題目都是相同的,沒有新鮮的層次感,對于一些成績基礎差的學生會覺得題目難,在學習的過程中就產生了不同等級的學生。新課標明確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有客觀差異的。因此,為了最大程度的體現作業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有效性,我們應該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難易程度不一樣的作業。使學困生能掌握最基礎的知識,使大多數學生能在鞏固基礎知識的同時有所拓展,同時讓學優生能更加開拓思維。
例如:在學習完“乘法分配率”時,教師布置了這樣三個星級的作業。一星級的作業是很基礎的套用乘法分配率的公式就行,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即使是學困生也能鞏固基礎。二星級作業在一星級的作業上有所加深,需要學生熟練掌握乘法分配率,學會觀察融匯貫通所學知識才能做,能讓中間層次的學生鞏固知識并學會應用。而三星級的作業結合了前面學習的其他知識,給學優生思考和挑戰自己的空間。不同層次的作業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既能幫助學困生鞏固基礎也給學優生挑戰自己的機會,激發學習斗志。
四、設計互動作業,有效發揮作業價值
雖然學校經常強調,教師是學生的好朋友、好伙伴,但是在學生心中,對教師還是有敬畏之情的,他們覺得教師就是教師,在他們眼里,教師都很兇,不能成為自己的朋友。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多和學生接觸,讓學生消除這種距離感。而在平時的課堂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好講的知識讓同學來講,這就是所謂的“學生教學生”。這種教學模式,也是實踐教學的一種方法,它讓學生用自己的理解為大家講解,這種教學方法的好處能讓學生提前預習,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講,讓他們用自己的思維模式來講解這一知識點,其他學生更容易接受。而且在學生的理解中,理論知識沒有那么重,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講課,并且之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講解的情況做出點評,讓學生能更好地接受新的知識。在面對學生的作業時,教師有時候會哭笑不得,有些學生所交上來的作業真的是讓教師又愛又恨,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在作業方面多對學生進行引導,規范學生的答題格式,這樣能夠使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作業習慣。
總之,在現代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通過科學的發揮好考核作業的價值,教師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成長,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強化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在實踐的過程中思考,發揮考核作業的價值的最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楊珊.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問題與策略[J].新課程學習(上),2014(11):249.
[2]嚴迪春.對布置小學數學家庭作業的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4(1):158-159.
[3]苗榮青.高效課堂下初中數學作業布置與批改的差異化探析[J].教學與管理(中學版),2014(10):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