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鑫
摘要:乒乓球運動具有場地小、節奏快、旋轉強、落點多等特點,運動員無論在賽前還是賽中都會出現一系列的應激狀態,如:興奮、焦慮、膽怯等情緒波動,直接或者間接的會導致比賽失敗,賽前的心理準備是促使比賽取勝的關鍵因素。本文擬采用調查、訪談以及文獻資料分析的方法,對采集的相關資料進行分析總結,并通過對云南省乒乓球隊運動員賽前心理調查統計,分析賽前影響運動員發揮的因素,并提出解決這些心理問題的對策,提高云南省乒乓球運動員比賽水平。
關鍵詞:運動員;賽前心理狀態;調查分析
現代乒乓球比賽不僅是運動員技術和戰術運用的較量,更是運動員心理素質的較量。在雙方技術、戰術等實力相當的情況下,運動員的心理因素往往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尤其是11分新賽制的實施使賽局緊湊,賽程短,節奏快,兩個發球一輪換又限制了戰術的貫徹與變化,這就更要求運動員賽前有細膩、充分的心理準備,能快速冷靜地進入比賽狀態,所以說賽前心理狀態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運動員的競技水平是否可以正常發揮。因此,重視大賽前心理調節、培養最佳競技狀態已成為創造優異成績的重要環節。
一、研究對象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以云南省隊乒乓球運動員參加全國錦標賽隊內選拔賽運動員作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查閱全國體育院校所發表關于心理素質的培養與研究刊物與心理素質(賽前)的有關的文獻數十篇,由此了解目前在乒乓球領域中心理素質的科研方法和現狀。為本論文研究提供參考。
2.訪談法。為了了解乒乓球運動員賽前心理狀態現狀,本人多次與云南省隊內乒乓球運動員、教練員進行賽前心理狀態和調節方法的交談,并訪談和調查總結得出一些有效的意見。
3.問卷調查法。張力為在《賽前情緒的因素結構,自陳評定及注意特征》這篇文獻中提出了賽前情緒因素模型,包括自信、個體失敗焦慮、社會期待焦慮、軀體焦慮和賽前情緒。本就采用了張力為老師的賽前情緒量表-T,對參加云南省隊乒乓球運動員參加全國錦標賽隊內選拔賽運動員的運動員在賽前進行問卷調查,問卷采用當面發放和當面回收的形式進行測試。
4.數理統計法。通過調查問卷得到的數據進行分類和處理,通過把數據的部分和整體進行比較,從而尋找出數據之間的內在關系。同時對所得數據中的不同點和共性進行對比,從而在數據的相比較中得出結論。
二、云南省乒乓球隊運動員賽前自信的調查與分析
可以將自信的分量表分為兩個類別,分別是對比賽的信心和運動員的自信,其中“我對比賽有把握”和“我感到對比賽有信心”這兩題都有三分之一的人選擇了維度“6”代表“總是”而“我有信心面對比賽的挑戰”有超過50%的運動員選擇了“總是”,這些數據表明,運動員在賽前都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包括身體和心理。而在運動員自信方面的選項上更體現出運動員賽前的良好狀態,有33.3%的運動員在賽前感到振奮,“對自己充滿信心”的運動員一半,占50%,這表明運動員在賽前獲得良好的喚醒水平。有21%的運動員選擇了維度:“1”“從來沒有”這可能與運動員自身的運動技能以及所在運動隊水平的強弱有關。而有40%的運動員認為賽前心情好,感到輕松是賽前良好的喚醒水平的表現,這可能主要是運動員個性所致。有一部分運動員還是有不同程度軀體焦慮的具體表現。這可能與運動員參加大型賽事的機會少,以及運動員自身競技能力,場地及周圍環境等多方面因素有關。由此可見,良好的賽前心理狀態是運動員創造佳績的重要保障。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云南省乒乓球隊自信普遍較高,基本上都在平均水平以上,只有個別運動員未達到平均水平。
2.個體失敗焦慮這個統計中,乒乓球運動員的個體失敗焦慮程度都較高。
3.軀體焦慮中,乒乓球主力運動員軀體焦慮水平在總體平均水平以下,軀體焦慮程度不高。
4.乒乓球運動員形成賽前理想比賽狀態的最大障礙就是運動員的社會期待焦慮程度較高。
(二)建議
1.云南省乒乓球隊運動員要繼續保持這種高自信的賽前心理狀態,有助于運動員在賽前獲得良好的喚醒水平
2.針對省專業隊的特殊性,在賽前組織運動員進行有益身心的娛樂活動,放松身心,同時教練員也要關注運動員的心理動向,發現問題及時溝通,保證運動員沒有心理負擔的進入比賽狀態。
3.在賽前組織運動員熟悉賽場環境及周圍的環境條件,及時了解對手技術類型,打法風格,做出針對性訓練及選擇正確打法戰術,做充分的準備活動,使身體和心理快速適應賽場的環境條件,進入理想比賽心理狀態。
4.教練員要多與運動員進行溝通,及時了解運動員近期的心理動向做好隊員的心理輔導工作。在訓練中要細致觀察運動員的表現,及時做出積極的心理暗示。
參考文獻:
[1]張力為.賽前情緒的因素結構、自陳評定及注意特征[J].體育科學,2000,20(4):67-70.
[2]朱志峰.對大學生參加網球比賽心理調控的探討[J].中國科技信息,2008(4).
[3]王智,張忠秋.我國技能類項目運動員理想比賽心理狀態的構成及有關個體狀態性心理影響[D].北京體育大學,2002
[4]馬啟偉.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3:219-236.
[5]張力為,任為多.體育運動心理學研究進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