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興華
【摘 要】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于我們的數學學習,則更應該從提前準備入手,讓學生事先做到心中有數,也就是要去預習,這樣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預習環節的設定,學生更快地掌握新知識,更好地享受數學帶來的樂趣。
【關鍵詞】 初中數學;課前預習;預習評價
預習是學生在教師講課之前的預先學習,它是學生自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上好數學課的重要環節,也是落實《新課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策略。教師指導學生預習就是要倡導學生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隨著最新一輪課改的全面鋪開,我們的課堂將是民主的、開放的、充滿激情和創新的課堂,課堂展示將激起學生思維碰撞的動力,而學生思維碰撞的原動力正是學生課前預習。
一、課前預習的策略
我們側重從培養學生預習習慣的策略、方法以及課堂教學中教師對預習結果的評價與應用幾方面反復實驗研究,得出如下培養學生預習習慣的有效措施:
1. 培養學生預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數學預習產生興趣,他們才能樂于預習,養成預習的好習慣。所以,教師先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對數學預習的興趣。
①給學生講解、分析數學課前預習的重要性,樹立學生的課前預習意識,從思想上認識到數學預習的重要性。
②預習任務要趣味化。教師在設計預習任務時,要精心鉆研教材,盡量把預習任務設計得有趣些。
③及時給予表揚鼓勵。教師在講新課時要盡可能多地給學生們展示自己預習成果的機會,并及時地對預習的好的學生進行表揚,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
2. 預習任務具體化。為了避免預習成為無目的地籠統看書,我們設計的導學案要體現教材的知識脈絡,要求學生在理解教材知識的基礎上完成預先設置的問題,注意問題的靈活性;要體現教材知識的重、難點;設置的問題要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課前預習的方法
要想提高學生的預習成效,要教給他們正確、有效的預習方法。我認為學生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寫一寫。預習時要做學習筆記,主要記錄對明白了的問題的理解、對疑難問題的記錄和思考等。
想一想。對預習中感到困難的問題要先思考。如果是基礎問題,可以用以前的知識看看能不能弄通。如果是理解上的問題,可以記下來課上認真聽講,通過積極思考去解決。
說一說。預習時可能感到認識模糊,可以與父母或同學進行討論,在交流與探討中找到正確的答案。力求對新知識有個準確的概念。
補一補。數學課新舊知識間往往存在緊密的聯系,預習時如發現學習過的要領有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在預習時弄明白,并對舊的知識加以鞏固和記憶,同時為學習新的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練一練。往往每課時的例題都是很典型的,預習時應把例題都做一遍,加深領悟的能力。
三、教師對預習結果的評價與運用
如果教師只布置預習任務而不檢查預習效果,就會使得數學預習在學生實際操作時失控,如果教師及時對預習效果進行檢查、反饋、評價,對預習效果好的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對預習效果差的學生進行督促,則能調動全體學生的預習積極性,提高全體學生的預習效果。
【參考文獻】
[1] 周林建. 初中數學課前預習有效策略初探[J]. 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3).
[2] 王鵬. 談初中數學的課前預習[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