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王惠萍
摘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能夠有效促進學生識字、表達及寫作能力。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階段,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將培養學生閱讀能力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借助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身的閱讀方法,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閱讀能力;培養策略
一、 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意義
(一) 滿足新課標的要求
小學語文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理解、感受、欣賞及評價能力。由此可見,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不僅要使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評價作品,同時還要對文章的表現形式進行感受、理解、欣賞與評價。在語文教學中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就意味著教師要應用新型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教授及指導學生進行文章作品的欣賞、剖析、解讀,使學生在懂得文學作品的表達形式、寫作手法、情感意義基礎上進行作品評價。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注重對學生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能夠滿足新課標的基本要求。
(二) 有效提升學生文學鑒賞水平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要從理解文章的表現形式及語言形式著手,這也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及未來鑒賞能力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對學生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應在課堂教學中除了進行教材中的文學作品欣賞,同時還應穿插課外作品,使學生通過多種題材多種形式的文學作品進而更加深入的了解寫作風格及情感表達形式,長此以往將逐步培養其欣賞能力及審美能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同時,可以促使學生科學合理地進行文學作品的欣賞,從而鍛煉其語言表達能力、拓展思路,使其文學鑒賞能力得以顯著提升。
(三) 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
在閱讀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因為在對文學作品的閱讀欣賞過程中,學生也會學習到作品中的寫作手法及詞語運用的方式以及人物、景物、事物的描寫方式,從而促進學生寫作手法及寫作技巧的提升。因此,在進行閱讀能力培養的同時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二、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措施
(一) 有效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首先要從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著手。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經驗閱歷進行具有趣味性、真實性,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教學情境創設,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知識的學習,同時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實踐中,根據不同階段的學生教師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對于中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借助實體情境,促使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進而進行有效的幫助引導,通過這樣的方式促進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特別是常識課文,進行實體情境創設,能夠更加有效地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要下雨了》學習時,對于文章中描寫的燕子低飛、螞蟻搬家、小魚浮出水面等等自然現象,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親自走進大自然進行觀察,從而親自去觀察下雨前動物的一些活動特點。再將這些觀察到的以及體驗到的融入文章內容之中,激發起學生興趣的同時,促進其更好更深入的理解文章內容。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應時刻秉持著新課程理念的導向,以學生為主體,一切教學活動安排都應圍繞學生來展開。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注意力集中起來,引導其認真閱讀,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課堂環境,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氛圍的渲染。例如,在學習《美麗的公雞》一文時,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播放器,為學生播放漂亮的大公雞的視頻及圖片。同時配以音樂,或文字解說,從而激發起學生閱讀的欲望。
(二) 教會學生正確閱讀的方法是培養閱讀能力的根本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會學生閱讀方法能夠幫助其實現自主閱讀,促使其形成終身閱讀的良好品質。自主閱讀不代表教師就可以放任學生。閱讀教學中,閱讀及訓練是相互依存的,學生的情感感悟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是需要在長期的訓練過程中才能夠得以提升的,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將方法的傳授與教學指導進行有機融合,從而促進學生閱讀能力提升。首先指導預習,傳授預習方法。預習是提升語文閱讀能力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方式。預習的第一步是粗讀,粗讀課文掃清文章閱讀障礙。對于不理解的詞句進行及時解決。第二,是細讀尋找問題。詳細進行文章的閱讀,邊讀邊找不理解的內容,并進行標記勾畫。最后,教師進行精講,將閱讀方法傳授給學生。現階段的閱讀教材都是以單元形式劃分的,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找出單元中的重點,以一篇帶多篇,以精讀帶動略讀,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講解。
(三) 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是促進其閱讀能力提升的關鍵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的。需要長時間的培養、積累,進行大量的閱讀,不斷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重復的進行優秀、經典作品的閱讀,這是建立良好閱讀的基本手段。同時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需要長時間、長期的進行閱讀積累,只有不斷進行量的積累,最后才能實現智的飛躍。因此,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也是在培養學生持之以恒的做事態度及考驗學生耐力的過程。總之,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必備條件。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教學內容及學生的不同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為學生制訂一套學習計劃,在計劃中不局限于課本上的閱讀內容,還應擴展到課外。在計劃中選取基本課外圖書,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閱讀完,同時還可以針對圖書內容定期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從而促使學生更加自主的進行閱讀,最后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 結語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通過學生大量的閱讀來開闊他們的眼界,增長見識,進而了解多姿多彩的世界。從另一個角度講,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助于提升國家閱讀水平,促使我國全民知識文化水平得到整體提升。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意義非凡。
參考文獻:
[1]徐遠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5,(22).
[3]王書瑤.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考試周刊,2016,(17).
作者簡介:
王惠萍,甘肅省平涼市,甘肅省靜寧縣紅寺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