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是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殷切期盼的最佳狀態。作為課堂學習主人的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課堂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意識,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學習、樂于探究的樂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樂于發言,讓學生自主愉快地投入到語文學習活動中,從而營造小學語文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關鍵詞:發言;預習;拓展興趣
一、預習文本求實,做好發言的準備
不管教師的準備如何充分完善,最終要在學生身上得以體現。因此,課前指導學生預習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并要將此真正落到實處、要處,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初步了解,整體感知,為課堂上教師的“導”做鋪墊,更為學生的“說”奠定基礎,避免出現“無從下手,無話可說”的冷堂現象。如在教學蘇教版《孔子游春》一課時,我提前布置學生預習以下幾點:(1)自學生字、生詞,把課文多讀幾遍,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2)搜集有關孔子的資料。(3)查找本課中的成語,用“——”畫出。在教學過程中,我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孔子的圖像后,請學生用一句話介紹我們熟悉的孔子。學生胸有成竹,有的說:“孔子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有的說:“孔子是我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有的說:“孔子是位博學多才、教學有方的老師。”……當我教學“積累成語”這一環節時,我引導學生整理、分類成語。因為這課成語很多,我們可以把這些成語分成四類:寫春景的,寫水的,寫孔子的,寫弟子的。接著,我在黑板上板書:春景、水、孔子、弟子。之后,我讓學生在黑板上默寫出相對應的成語,學生們有條不紊地、快速地、認真地寫出成語,此處教學效果很好。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搜集關于孔子的資料以及課前積累成語,將預習要求落實,做好準備,積累了詞語,豐富了語言。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獲得了收獲的喜悅。以上教學活動,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致,為他們在課堂上有話可說鋪平了道路。
二、注重教材開拓,拓展發言的空間
教材是課堂教學的知識載體,是師生雙邊活動的主要依據。教材雖然經過專家精心打磨,但社會在變,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變,教師使用教材時,要經常變換教材情境,使情境趨于生活化、具體化和趣味化,讓學生有路可想,有言可發。如我教學《大江保衛戰》一文時,學生知道經過人民子弟兵的浴血奮戰,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了,但是許許多多的鄉親卻失去了苦心經營的可愛家園。為了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所表現的本質,在教學中,我問學生:“如果你目睹了這一切心情會如何?你會想些什么呢?”學生的思路打開了,安靜的教室頓時熱鬧起來。我見他們議論紛紛,交頭接耳,各抒己見:“我給他們寄去自己的壓歲錢,還要寫一封很長的信,鼓勵他們勇敢地面對困難,重建家園。”“我打算發動全班同學捐款。”“我準備給災區小朋友寄去《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鼓勵他們振作精神,克服困難。”“我和父母商量,把失去親人的孤兒接到家里來,和我一起學習。”“我要發奮學習,將來做一名水利專家,鎮住洪水這害人的惡魔。”……教材是重要的課程資源,但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只著眼于本節課內容,要用活教材,要注重對學生所學知識的拓展與延伸,要激活學生思維,喚起學生深藏心底的求知欲望。
三、激發學習興趣,享受發言的樂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激發學生的求知需要,學生才會全身心地、持久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在教學中,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
1.導入新穎,引發發言的興趣
新課開始,導入注意新穎有趣,具有啟發性,這樣就能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學習新課的濃厚興趣,把學生引入最佳學習狀態中。如在教學《林沖棒打洪教頭》一文時,我以一首劉歡唱的《水滸傳》主題曲導入,音樂的渲染,梁山好漢的英雄形象呈現在眼前,這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平時,我還會以名言導入、猜謎語導入等。導入很重要,因為“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2.引導想象,激發發言的興趣
在一節課中,結合課文,經常提出一些能夠喚起學生豐富想象的問題,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就能不斷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我在教學《廣玉蘭》一課,在教學第8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感知這段的主要內容,學生了解這段主要寫了四種廣玉蘭花的形態。我逐個教學廣玉蘭花的形態,當教學剛剛綻放的廣玉蘭花時,我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廣玉蘭花,然后引導學生觀察想象:此時,你想對小蜜蜂說些什么?如果你是小蜜蜂,你想對花兒說些什么?如果你是花兒,你想對小蜜蜂說些什么?學生感到這些問題很有趣,他們想了一會兒,都迫不及待地舉手發言。有的說:“小蜜蜂,花兒剛開,你小心點,不要把花弄傷了。”有的說:“花兒,你真香!真美!我好想和你在一起玩耍。”有的說:“小蜜蜂,你不要著急,小心點,保護好你的細腿。”……學生展開了豐富的想象,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指導朗讀,激發發言的興趣
語文教學的每一節課應盡可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在教學《鞋匠的兒子》一文時,我這樣引導學生朗讀林肯的話。課件出示林肯的話,我指名朗讀這段話,這位學習讀得很平淡,然后我逐句引導學生理解。第一句是表達林肯的感激之情,發自內心的語言是真誠的,最真誠的語言是平靜的。第二句表達林肯對父親的懷念,我們應該讀得低沉些。后面三個“永遠”流露出林肯對父親的尊敬和為有這樣的父親感到自豪的情感,我們可以讀得高昂些。在此基礎上,我再請學生朗讀這段話。學生聽明白了,都紛紛舉手,他們讀得很有感情。
預習文本務實求實,注意教材開拓,注意多方面激發學生發言,讓學生感受發言的樂趣。做到以上幾點,我想學生在課堂上會思維活躍,熱情滿懷,善思樂言。
作者簡介:王東霞,廬江縣優秀教師,首屆“學科帶頭人”,合肥市首屆“美德教師”。2015年、2016年參加全國“新媒體新技術”教學課評比分別榮獲三等獎和二等獎。多篇教學論文,教學設計,教學案例,教學反思榮獲合肥市一等獎和二等獎。參加的市級課題已結題,參加國家級課題研究已取得較好的成績。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