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職數學教學中應用信息化技術,有效提高了數學教學水平,提高了學生綜合素質。但是在數學課程中,信息技術的使用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信息技術的應用措施,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信息化技術;數學教學;教育信息化
中職數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順應了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趨勢。《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教學大綱》中明確數學課堂信息化的目標:教師應更新觀念,優化傳統教學方法,充分發揮信息網絡優勢,努力推進現代教育技術在職業教育教學中的合理應用。將信息技術充分應用到中職數學教育中,可以優化教學環境,豐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拓寬學生學習的空間,從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促進中等職業教育事業快速發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 中職數學教學中應用信息化技術的優勢
1. 有效提高數學教學水平,提高人才質量:由于學生成績、家庭原因、教育體制等多方面原因,很多學生在中考、高考結束后不能接受高等教育,選擇了中等職業學校學習職業技術,期望獲得一技之長立足于社會。其中一部分學生在中考、高考成績不太理想,本身基礎知識掌握就比較薄弱,對于數學課程學習起來感覺比較吃力。科技的發展使得教學手段的創新成為可能,中等職業學校通過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改進教學方法,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教師采用多媒體課件、微課、動畫等聲情并茂的教學形式,讓學生更直觀、更清晰地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為自己將來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信息技術應用于數學教學,在教學方式、教學資源等方面都得到前所未有的突破,有力地促進了教學水平的提升。
2.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學生只需要認真聽講,學生在課堂中被動接受知識,主動性被壓制,容易走神、失去學習興趣。在數學課程中應用信息化教學,借助圖片、聲音、視頻、動畫等豐富有趣的教學課件,幫助學生理解,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他們主動思考、積極發言。在課前預習階段,也可以指導學生利用網絡自己搜集學習資料提前了解學習內容,學生在課后練習遇到困難,可以通過信息網絡自主查找資料嘗試解決問題。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得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學生與網絡等方面的互動增多,學生的自學能力、探究精神、合作意識、數學思維等方面都得到鍛煉和提高。
二、 中職數學信息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中職數學教學方法仍然比較單一,教師機械照搬教材的情況屢見不鮮。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并沒有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學生被動思考,其實并未真正將教學難點消化,更不可能靈活運用。許多數學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不認真,過于粗糙,課件不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和認知水平,也毫無美感。有些教師為了應付學校的檢查,制作多媒體課件沒有根據實際需要,對課程的重點、難點針對性差,學生覺得更加迷茫,不知道教師穿插播放多媒體課件的目的是什么,增加了理解難度,教學質量反而因為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而降低了。
三、 信息化技術在中職教學中的應用措施
1. 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教師首先要客觀認識信息化教學的作用,認真學習信息化基本教學理論。信息化教學作為一種形式新穎的輔助教學手段,在應用時必須跟學生的學習過程有機結合起來,如果脫離了教學實際需要,那信息技術的應用就不是錦上添花而淪落為“無本之木、無水之源”。學生的邏輯思維、創新思維、數學思維要得到啟發和提高,教師就要花更多心思設計教學內容,制作科學實用的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理解數學難點知識。課堂教學的主體應是學生,教師利用信息化技術的目的也是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探究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發揮信息化技術的積極作用。
2. 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信息化教育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尤其是年齡偏大的教師,由于以前沒接觸過計算機,信息網絡技術知識掌握很少,在教學中就無法游刃有余的進行課件設計。因此,教師要不斷學習信息技術及網絡知識,提高自身業務水平。比如制作多媒體課件需要用到的軟件PowerPoint、Flash等,教師都需要不斷虛心學習,還要關注網絡最新發展趨勢,積極利用網絡軟件與學生進行溝通、互動。將信息化教育融入日常數學課程中,教會學生自己動手嘗試利用計算機網絡去獲取相關知識,擴大知識面。
3. 尊重、突出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信息技術在使用時,要注意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性,不能因為信息化的使用忽略了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的環節,也不能讓信息技術代替師生互動。信息技術的利用應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減少師生溝通障礙,提高教學效率。中職專業課程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要求較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也普遍較強。因此,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增加數學學習趣味性,鼓勵學生動手、動腦、動嘴,調動多種感官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內化為自身的數學能力。
例如,講授圓錐的體積這一課,教師可以布置課前預習,讓學生通過網絡查找圓錐的相關知識、怎么用紙做圓錐體并動手操作。上課時,讓學生動手量一量自己做的圓錐體,這樣學生獲得了對圓錐初步的感性認識。然后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將學生熟悉的事物與課程知識建立聯系,學習內容便更加生動、形象、有趣,感性認識也進一步升華為對圓錐的理性認識。信息技術搭建起認知的橋梁,學生不再覺得數學枯燥無味,學習自信心、主動性都大大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也有了保障。
信息化教學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它的出現讓數學課堂充滿趣味和驚喜,也收獲了累累碩果。但數學教師也應清醒地看到,技術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使用不當,也會給教學帶來不必要的困擾。因此,中職數學教師應該認真研究信息化技術的特點,挖掘信息化教學的優勢,將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有機結合起來,讓數學知識更加形象化、多樣化、直觀化,從而促進中職教育事業科學發展。
參考文獻:
[1]薛春玲.淺談信息技術與中職數學課程的整合[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年第11期.
[2]趙琴琛.優化預設精彩生成——談信息技術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與展望[J].當代職業教育,2014年第5期.
作者簡介:
張愛斌,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