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龍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習作練習是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表現,是一項創造性、實踐性很強的活動,是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同時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與難點。重點分析了農村小學生寫作現狀,學生由于語言障礙,缺乏寫作興趣,閱讀量狹窄,沒有寫作的素材,作文語言積累少,寫出來的文章題材單一,缺少新鮮感,表達混亂,缺乏條理性,感情失真,缺乏真實感,直接影響語文作文教學效果。就當前農村小學生寫作困難的現狀及原因進行深入分析和探究,就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寫作水準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農村小學;作文現狀;分析對策
在實際生活中,學生在習作練習時常常無話可說、無詞可用、無情可抒、無事可論,學生怕寫作文是極廣泛的現象。那么,在信息相對閉塞、教學設施相對不完善的農村小學,寫作的現狀又怎樣呢?
一、農村小學生寫作困難的現狀
1.題材單一,缺少新鮮感
羅丹說:“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睂ξ覀兊膶W生而言,更缺乏有意識的觀察,缺乏細心的發現及對現實生活的體悟,不會捕捉生活中轉瞬即逝的寫作素材,不善于選擇細小鮮活的寫作材料。因而,習作內容陳舊不新奇,從三年級到六年級,多年數次寫統一素材的人、事、景、物的現象成為家常便飯。如寫人很多都在寫爸爸媽媽,內容是自己生病了,爸爸媽媽是多么著急、怎么照顧自己;寫景則多是學校的風景變換;寫事就是和小伙伴捉魚、在一起玩游戲……寫人同一種面貌,寫事同一個過程,寫景同一片風景,狀物同一個樣子,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2.表達混亂,缺乏條理性
(1)結構混亂,布局能力差
許多學生對“總分總”“總分”“并列”等布局方式都可以脫口而出,對空間順序、觀察的先后順序、時間順序等描寫順序也知之甚詳,但是在作文時卻往往布局混亂。有的事例太多,眉毛胡子一把抓,詳略失當;有的事例太少,單薄、空洞,一筆帶過;有的段落之間劃分不明確,沒有圍繞文章主題來寫。
(2)符號混亂,表達能力差
許多學生缺乏基本的習作技巧,不會使用修辭手法,不善于各類表達,不能正確使用標點符號,不知道怎么進行過渡……許多學生一段至結束,一個標點符號到結尾,平鋪直敘。更有甚者,顛三倒四,采用“擠牙膏”或“流水賬”式的寫法,敘事語言缺乏條理性,表述不規范,病句較多,東拼西湊,甚至把與文章主題無關的內容摻雜在一起,犯跑題的錯誤。寫出的習作內容單一,四分五裂,落入俗套。
3.感情失真,缺乏真實感
劉勰指出:“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边@告訴我們寫作要寫自己想說的話,要有真摯的感情,努力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生活獨特的感受和真實的體驗。但是我們發現很多農村小學生的作文枯燥乏味,缺少生氣,空話、套話很多,文章缺乏真情實感。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著不同的生活體驗,在習作的表現上,也應該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然而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卻千篇一律,或錯誤表達,胡編亂造,導致農村小學教師指導的時候無從著手。
二、農村小學生寫作困難現狀的原因分析
1.學生存在語言障礙
我鎮學生全部來自于農村,60%以上屬于留守兒童,與爺爺奶奶或是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家長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不能或很少能在普通話的使用方面給予指導和幫助,且在日常生活中大多用方言進行交流,導致小學生將自己的想法落實在筆頭上的時候常常出現詞不達意、語句不通,甚至出現“方言作文”的現象,寫作水平難以提升。此外,許多小學生在上學前已經形成了用方言進行交流溝通的習慣,即便老師一直強調普通話的重要性,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還是以方言溝通為主,這些因素都間接地阻礙了小學生作文能力的提升。
2.學生閱讀面狹窄,缺乏寫作興趣
由于農村條件限制,學生與外界的接觸不多,接觸的課外書籍更是少之又少,閱讀量有限,思維不夠開闊,缺少感興趣的內容或形式,學生每天的零用錢絕大部分都買了零食和玩具,僅有很少一部分去買課外讀物。而且家長知識水平不高,對學生的閱讀缺少必要的建議和幫助,對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缺少必要的監督。此外,由于時間和自身條件的限制,老師很少在課堂上花費大量時間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學校給學生提供的課外閱讀機會也少之又少,課后學生能夠自覺看課外書的也少。這使得學生的功夫多花在了看電視、玩游戲上,學生缺少充足的課外閱讀量,缺少優美字、詞、句、段的積累。
3.教師指導存在一定誤區
新課標指出作文教學要注重寫作過程。葉圣陶先生說過:“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寫出什么樣的文字,否則就會陷入不切實際的唯技巧論?!比欢?,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通常不注重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不能將生活與學習緊密聯系在一起,在作文課上僅僅按要求讀讀范文,學生沒有平時積累的沉淀,在習作時自然只能冥思苦想,胡編亂造。在考試過程中,不注意學生是否用心觀察,是否用自己的筆去寫真實的東西、寫真實的人、寫真實的感受,考試時照搬范文就能夠得高分。
三、農村小學生寫作困難的對策
1.以興趣為指引,豐富學生積累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把學習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積極主動地去學,成為學習的主人,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化。唯有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才能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才能夠讓學生體驗閱讀的樂趣。對于農村的學生來講,家長主動閱讀的意識薄弱,幾乎沒有家長帶自己的孩子去書店買書;學校圖書館書籍缺乏。面對如此現狀,能夠通過開展班級圖書角活動,好書大家讀,依靠教師、家長、社會等多方面捐書,創建班級圖書角,組織學生開展讀書周、主題讀書、朗讀比賽等形式多樣的班級讀書活動?;顒雍蟛环磷寣W生寫一寫讀書筆記,摘錄好詞、好句、好段,也可以寫自己的感觸、反思等,用形式多樣的記錄增加學生的積累,同時,教師也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去,與學生一起讀書,既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同時也能起到督促的作用?;蚪處熥约喝ベI書,讓學生去讀,采用一個人讀全班聽的方式,調動學生獲取外界的信息,或與學生分享自己平時讀到的好書或者好作品,這樣,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在一點點增加,積聚的知識在不知不覺中一點一滴增長。
2.以觀察為手段,拓展學生思維
陶行知先生說過:“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離不開生活的?!痹娙撕纹浞荚f:“生活是多么的廣闊,生活是海洋?!睂懽鹘虒W的重點應放在引導學生時刻留心觀察生活,讓心靈接近大自然,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大量的生活實踐中積聚寫作素材。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寫作需要進行鍛煉,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比如在學寫觀察日記時,教師可以收集一些農村隨處可見的黃豆,讓學生觀察“黃豆發芽”的全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不同時期的豆芽,讓學生身臨其境,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想一想,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地表達,交流看法,表達思想,傳遞情感,讓學生真切體悟到生活需要寫作,寫作是生活的一部分,自由表達,寫自己想說的話,能不拘形式地抒發真情實感,做到有內容、有個性、有文采。
3.以愛心為基石,提高學生能力
學生的情感是需要培養的。葉圣陶先生曾說:“人是生來就懷著情感的,如果能好好培養,自會抽芽舒葉,開出茂美的花,結得豐實的果。生活永遠涵濡于情感之中,就覺這生活永遠是充實的?!币虼耍楦械呐囵B離不開充實的生活。因為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培養,情感很容易被激發,容易興奮、激動。一旦學生的認知伴隨著情感,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表達語言,抒發情感。
農村小學生由于環境、條件的制約,生活比較單調、呆板。在寫作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多給予學生鼓勵、肯定,多用鼓勵性的語言、行動,增強學生成功的體驗,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在寫作過程中,留心觀察客觀事物,不要僅僅停留在認識事物的表面,而應在了解事物的同時,伴隨情感體驗。只有對實際生活有了深入的情感體驗,才有可能寫出具體的有真情實感的文章。教師應引導學生寫他們熟悉的、明了的、有自己情感體驗的事物。農村的學生多為留守兒童,但這些學生細膩敏感,在寫《_____,我想對你說》一文時,教師稍加引導,孩子們就能在作文本上“宣泄”他們內心深處的孤單和對父母深深的思念,寫他們的心里話,抒發他們的真情實感。
總之,作為農村小學教師,要從農村實際出發,引導學生走向生活、貼近生活,仔細觀察,指導他們把生活實際、鄉土素材與寫作訓練緊密結合在一起,把寫作的過程理解為認知生活的過程,并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增強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自由表達,靈活寫作,句句含情,善于寫作,使他們由怕寫作發展到愛寫作、會寫作,從而能寫好作文。
參考文獻:
[1]王保國.農村小學生作文難點的分析及對策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2(12).
[2]李永梅.農村小學生作文教學難點分析及策略研究[J].教學研究,2016(6).
[3]黃憬.農村小學生作文寫作現狀及對策[J].雅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
[4]劉仁增.葉圣陶談寫作[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