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曉麗
摘 要:古代教育學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濃厚的興趣可以推動一個人持續的學習動力,使他們頑強拼搏,努力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將課堂教學變成受教育者的“發動機”,讓學生在平時的教學中卯足勁學習!這樣以課助推,讓學生在第二課堂中消化理解,在興趣的驅使下更好地學習!
關鍵詞:第一課堂;助推;興趣;第二課堂
教育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這句話是歐文說的。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深信學生是有個性差異的,不同的學生走向成功的道路肯定會有所不同。在教學中,我非常注重引導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不要照搬別人的模式。現階段,學生僅僅在課堂上掌握書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由于高考的指揮棒作用,我們現如今評價學生在很大程度上還是采用“分數決定一切”的方式,我覺得考核學生的英語技能比分數更為重要,換句話說,英語技能和分數在某種程度上是相輔相成的。因此,我把學習英語技能這一方面看成是英語的第二課堂。
一、以第一課堂助推
在平時的教學課堂中(在這里我把平時上課理解為第一課堂),要注意把握課堂的首尾,讓學生對學習英語有持久性。在我們平時上課過程中,我很注重上課的開頭,好的warming up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接下來的學習打好基礎。
在教授方位介詞in,on,behind,under等時,我一開始就設計了一個Hide and seek,這個捉迷藏游戲是學生兒時比較愛玩的,在歌曲Hide and seek中理解這個游戲的規則,喚起大家兒時的記憶,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這樣就起到了一個事半功倍的效果,接下來通過展示幻燈片,讓學生理解這些介詞,讓學生帶著興趣去學習,課堂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在第一課堂中,學生很好地感知、理解、消化知識點,在布置作業時,為了能讓大家把學習的熱情更好地持續下去,我讓孩子們自己設計Hide and seek,有的孩子很擅長畫畫,可以通過畫畫的方式來展示這些方位介詞,有的孩子可以通過實際的動手操作來展示,還有的將以前學過的故事中包含這些介詞的句子帶來讀一讀,并分享給大家。不管孩子們采用哪一種方式,學生都把第一課堂中學到的知識點進行了消化和理解,用自己的技能來更好地詮釋,這就是教學的最終目的——理解和運用。第一課堂為第二課堂的主過程鋪平了道路,學生在第二課堂中釋放自己的能力。
二、少一些直截了當,多一些獨具匠心
在第一課堂中,我們可以少一些直截了當,多一些獨具匠心。這讓我想到現在的繪本教學。之前聽過某一位老師上的“Sun and Wind”,這個繪本中有很多動詞以及動詞短語,老師一上課就把學生分為兩個陣營,這也與繪本的主題息息相關。讓一個學生表演,剩余的學生猜測動詞或者動詞詞組,兩組競賽,看哪一組猜出的多。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其一,學生喜歡這種緊張的刺激游戲,這樣調動了積極性,每個學生都躍躍欲試,很好地參與了這個游戲,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其二,學生的表演直接反映了他是否理解,只有理解才能很好地表現出來,有豐富詞匯量的學生能夠較早地進入角色。一個活動能如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難道不是教育藝術的真諦所在嗎?最后,老師還布置了作業,讓學生對這個故事文本進行動作表演,很多動作都是之前游戲中出現的,有的學生在抱怨領導者動作不到位時,自己也進行了思考,怎樣才能更好地被別人理解呢?我相信在課后孩子們都會饒有興致地完成這個任務!因此,在第一課堂中,我們就要營造人人積極參與、爭相討論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第一課堂的助推中,完善自己的第二課堂表演。
三、將亢奮的學習狀態釋放在第二課堂中
“當我們給學生提供機會,讓他們和同學、教師交流自己的知識時,這會使他們歡欣鼓舞,使課上得生動活潑,從而造成一種集體工作的氣氛。”這是贊可夫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給學生提供機會,產生學習興趣,讓每一位學生都不同程度地參與課堂教學是多么美好!因此,我們可以優化第一課堂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第二課堂中獲得好的情感體驗。
平時第一課堂中,譯林版牛津英語中的卡通,是學生最喜歡上的一個環節,生動的人物形象和簡單的語言,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完全沒有難度。以前我總是按部就班地完成語言知識點的輸出,讓學生演一演,走個過場。可是,偶然的一次表演,卻讓我找到了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突破口。原本課堂表演中需要兩個人物,可是上來的卻是四個人,我和其他學生一開始都很不解,原來除去兩個主人公以外,還有的孩子演了a clock,另一個孩子進行了故事續編,加入了新的人物。學生一致評選為最佳表演獎。學習是要學以致用的,英語的學習更是如此。我可以想象到,學生是在笑中學習,鞏固舊知,他們在進行創編的過程中肯定處于一種亢奮的學習狀態中,這樣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定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我覺得第二課堂的學習是個性化的學習,是最佳的學習過程。正確把握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個性和共性,是我今后要研究的方向,如何將第一課堂中的精髓帶入第二課堂也是我要探索的。就讓我們帶好“放大鏡”來看待學生,發掘學生的閃光點,讓他們在第二課堂中增光添彩!
參考文獻:
陶洪.著名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