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佩珍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全面實施和不斷深入,小學數學教學也面臨著諸多的挑戰和改革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既要做好基礎知識傳授和指導工作,還要抱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心態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此基礎上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實現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優化。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心得
自主學習能力是一種可持續性的學習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還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以及相應的教學案例,就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談一談自己的心得體會,希望能為廣大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進行培養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前提和基礎,在實際教學中,數學教師要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讓學生發自內心認識到數學學習的意義和重要性,同時也讓學生知道自主學習的價值和優勢,在此基礎上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由于小學生年齡小,認知面狹窄,理解能力差,所以自我掌控能力和學習意識都不是很強,這也意味著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盡可能多一些指導,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通過有效的引導和指導讓學生形成一個慣性,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牢固的思想意識基礎。為了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自主學習活動中,數學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結合教學內容和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問題情境,利用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1]。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教學“圓的認識”相關內容的時候,數學教師可以創建這樣一個問題情境:自行車的車輪在地上滾動一圈的長度是多少?通過這個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在紙上畫圓。在這個過程中,數學教師應當給予適當的激勵點撥,鼓勵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奧妙進行自主探索。
二、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當學生具備自主學習意識之后,教師應當針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鍛煉。由于小學生年齡小,認知面狹窄,理解能力差,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盡可能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教學,將數學綜合理論與生活實踐有效結合起來,在此基礎上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生活是一切的源泉,知識源于生活同時也服務于生活,數學教師要善于利用生活實際進行教學,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降低學生的理解能力,這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2]。
例如,在學習“軸對稱”相關知識點的時候,數學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麥當勞標志、聯通標志、一對音響、窗花等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圖形,然后讓學生探究這些物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利用這種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和學習。在學生找到共同特征之后,教師再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找出具有同樣特征的物體,比如日本國旗、蝴蝶、天安門城樓、鼠標等,引導學生將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從實際上尋找學習資源對自己的學習效果進行進一步的鞏固。這種教學方式既能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還能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鍛煉,從而提升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
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
除了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還要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將自主學習內化成自己的一種學習能力和學習意識,這對學生數學素養以及綜合素質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3]。
首先,教師要從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入手。在講授新課之前,教師要幫助學生對預習提綱進行設計,引導學生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地開展預習活動,讓學生通過自主預習大致了解下一節課需要學習的內容并找出自己的疑惑和問題。久而久之,學生就能感受到課前預習的好處和價值,在此基礎上形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
其次,教師要從質疑習慣的培養入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堂上積極討論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敢于質疑,善于質疑,鼓勵學生發出不一樣的聲音,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良好的質疑習慣,這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后,教師還要從課后復習和反思習慣的培養入手。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后,教師要指導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回顧和復習,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總結。通過這種方式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自主概括思維的習慣。
綜上所述,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是一件比較復雜的系統工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清楚認識到這一點,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貫穿到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中。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韓兵.淺議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教師,2010(27):96.
[2]袁雪清.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研究報告[J].甘肅教育,2003(Z1):43-44.
[3]朱艷紅,王二來.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學周刊,2014(31):96-97.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