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淑麗
摘 要:在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教學過程中主要包括學生抽象能力、推理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方面的培養(yǎng)。在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過程中,將“數”的教學作為重點,讓學生在此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能夠感受到數學問題的抽象性,通過問題的提出、算理的探究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以此來提高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數”;學習
數學學習是基于問題或任務的,學習內容的展開基于有問題的情境,學習的目標是解決問題,問題解決過程中自然需要數學的抽象、數學的推理與交流等,也就是說,問題解決時落實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實踐創(chuàng)新等多個核心素養(yǎng)的載體。因此,筆者更傾向于將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作為數學核心素養(yǎng)。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問題并不僅僅是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還包括數學學科發(fā)展本身的問題,這里問題解決也不僅僅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還有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因此,在學習具體指示的過程中,務必注重以問題為載體,注重學生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應用能力的發(fā)展。下面,筆者以“數”的學習為例加以說明。
一、在“數”的學習中全程貫穿問題解決
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問題情境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數”的學習的重要性。在“數”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不斷解決問題能夠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且能夠在此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所以,在“數”的教學過程中全程貫穿問題解決。
“數”和“數”的運算都是我們生活中經常會接觸到的。“數”主要分為自然數、小數和分數。其中自然數是實際生活中計數的需求表現(xiàn);小數是測量活動中的單位值;分數是非整數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等。我們實際生活中離不開數的運算,在實際生活中隨處都會遇到數量的比較、歸納和分配等問題,這就需要進行數的加減乘除等運算。所以,在進行“數”和“數”的運算教學過程中必須要結合實際問題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自主解決問題,獲得更多的數學知識。
二、在“數”的認識學習中感受抽象
抽象是在事物非本質屬性的基礎上找出事物的本質屬性。數學抽象也就是從研究對象中找出相關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本質屬性。所以,數學本身就是一門抽象的學科。正是因為這一特點,數學教學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能力,無論是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找出數學概念,還是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都可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能力。
如,在圖形背景中,學生已經發(fā)現(xiàn)一些動物一樣多,則可稍加追問“你們怎么知道它們一樣多的”,學生基本靠數量來比較,比如說“它們都是3個”。教師可以從其他角度進行引導分析,如右圖,可以引導學生從圖形中感受長頸鹿和梅花鹿之間的對應,通過數量關系進行對應,從而感受相等的本質是能夠一一對應的。最后可以從背景圖形中拖出其他數量是3個的物體的圖片覆蓋在梅花鹿圖片上,讓學生思考它們和長頸鹿是不是一樣多。在這樣的過程中,讓學生認識到具體物體的其他特征無關緊要,這里我們關注的就是它們能不能一一對應,關注的就是它們的灌輸,在此基礎上引出表示這個個數的“3”。
學生在進行“數”的認識過程中,是通過比較的形式來加深對“數”的印象,在比較過程中學生能夠了解少、等和不等的概念,以及其中包含的各項關系,而這些關系的核心就是對應。小學階段的學生在認數方面已經具備一定的能力,以此在進行“數”的教學過程中,教材往往是為學生呈現(xiàn)一個情境,讓學生在該情境中分辨出每種物體的數量,但是這種教學方式完全違背抽象教學目的,因此教師可以在此過程中添加一些活動,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抽象過程。
三、在“數”的運算學習中重視推理能力
推理是從一個已知問題推出更多的問題的思維過程。推理分為演繹推理和合情推理,其中合情推理又包括類比推理、歸納推理和統(tǒng)計推理等。演繹推理通常被應用在數學知識整理過程中,而合理推理多數被應用于數學發(fā)現(xiàn)過程中,這兩種推理形式存在很大的不同,但是又是相互作用的。有位美國數學教育學家曾清提出:一個認真想把數學作為他終身事業(yè)的學生必須學習論證推理,這時他的專業(yè)也是他那門學科的特殊標志。然而為了取得真正的成就她還必須學習合情推理,或者這是他的創(chuàng)造性工作賴以進行的那種推理。通常情況下,以數學為業(yè)余愛好的學生可以體驗論證推理,雖然說這部分學生在工作及生活中很難應用的上,但是該推理能夠為學生設定一種標準,能夠讓其在實際生活中碰到各類問題時懂得如何進行比較。多數人都認為只有幾何訓練才是提高學生推理能力的最佳方式,事實上,“數”的學習也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尤其在“數”的運算過程中,能夠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運算法則和規(guī)律的建構過程中,在此過程中能夠讓學生的推理能力得到顯著的提高。
總之,通過全文我們能夠總結出,在小學數學教學階段,教師要將問題作為主要引導線,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學會如何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同時能夠讓學生在交流和反思過程中培養(yǎng)自身的思維能力,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抽象能力、應用能力以及推理能力。
參考文獻:
[1]史寧中.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教學:以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為例[J].中小學管理,2017(1):35-37.
[2]丁愛平.把握數學本質 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以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折線統(tǒng)計圖》一課的教學為例[J].江蘇教育研究,2017(26).
[3]朱卉卉.淺談在教學中有效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以“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教學為例[J].中外交流,2017(44).
[4]張月芳.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思考與實踐[J].青蘋果,2017(5).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