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小學美術課堂基本是采用分級制的形式評價學生的美術作業,指優、良以及差。然而,只要學生按時交作業就基本都是“優”。在崇尚美育的時代,“應如何評價美術作品?”貌似有了答案,即只要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價值觀就可以取得“優”。
關鍵詞:小學美術;基層教學;核心素養教育
一、 引言
根據《新課標》中評價和建議,教師在評價學生作品時,應考慮到學生的美術知識、技能水平、表現能力、學習態度以及價值觀念。運用多種評價方法對藝術作品進行評價。由此可以看出,新課標仍然將基層教學作為評價體系的內容之一,也是評估學生藝術作品的重要指標。教師們的過度詮釋或片面詮釋對教學評價的客觀性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主要是因為缺乏一套標準的核心素養教育的評價系統。從2011年至今,“核心素養教育”的教學理念炒得越來越熱,急需一套標準的、全方位的評價體系。
二、 小學美術基層教育的演化進程
首先是從建國時期開始,教育部在1956年和1965年分別頒發了《初級中學圖畫教學大綱(草案)》《小學圖畫教學大綱(草案)》兩部圖畫教學大綱,這是小學美術基層教育的原始形態。教授繪畫技巧以及構圖常識是當時小學美術教學的主要內容,因此圖畫課是一門工科。隨著改革開放的來臨,視野變得更加的開闊,“圖畫課”對小學教育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其次是在1979年時期,教育頒發了第二個和美術相關的教學大綱,即《全日制十年制學校中小學美術教學大綱(試行草案)》,并且將“圖畫”轉型成“美術”,由此可以看出,美術課堂的美育功能開始萌芽,在這部《大綱》中還明確提出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美術欣賞課。
再次是在1992年時期,國家教育部頒發了《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教學大綱》,這是第三部美術教學大綱,它從1985年開始擬定,期間經過各種修改才在1992年頒發。這部大綱的頒布象征著美術課程的教學目的得以明確,以熏陶愛國主義品德、培養學生創造力、審美能力以及觀察力為教學目的。在2001年時期教育部又頒發了一部美術教學大綱,標志著我國小學美術教育課程正式走向改革時代,開始實施美術教學實驗,即《義務教育美術課程國家標準(實驗稿)》。它不僅影響到了校外,還促使美術教育走向高潮。再次是在2004年時期,教育對這部大綱進行了首次修訂。體現出了美術教育的民族性,在小學美術的教學中結合我國的傳統美術,并且指出了基層教育的范圍,分類明確且具體。在2007年時期又對其實施第二次改動,這一次改動主要是強調基層教育的重要性,同時升級小學美術課程的門類。
最后是在2011年時期頒發現如今的《義務教育美術課程國家標準》,換句話說就是新課標。它主要是增加了對美術教育特征的闡述,也就是指“凸顯視覺性”“注重愉悅性”“追求人文性”以及“具有實踐性”,明晰小學美術這一門人文學科承當的教育義務和責任,它不單單是傳授美術知識和繪畫技能。此外,在這個大綱中,還第一次構建了框架結構,即“主目標、分目標”。其中主目標是指知識和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及過程和方式,小學美術教育不再是普通的“基層教育”,更應該重視教學課堂氣氛的營建以及多樣化的授課方式。
三、 如何從基層向核心素養教育轉型
我國教育部在2014年3月頒布《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首次提出“核心素養體系”概念,主要目的是將把民族教育政策在基礎教育階段,將學生畢業時應具備的專業素養描繪出來,為教育革新奠定基礎。在2016年的二月份,我國教育學會還頒發了一個通知,即《中國教育學會關于征求對〈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其內容主要是對核心素養教育的闡述以及如何做好核心素養教育。例如深化課程革新、統籌一線的教師、加強培養教師育人能力等等。
核心素養教育體系需要每個學科一起團結協作,我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張緒培說道:“小學美術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是什么?對學生的素養有什么作用?簡稱‘學科核心素養”。以這個作為教學大綱,選取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的。換言之,通過明確核心素養將本學科的獨特性體現出來,假設將小學美術基層教育放在核心素養教育體系下進行討論,前者則是充當一個零件的角色,也就是說不能將它視為一個整體進行討論,只能在部分核心素養教育有所要求。
基層教學不等于素質和技能,基層教學向核心素養教育的轉型是必要的,從而有助于學生核心素養教育的培養。教師要加強自身的美術知識和技能,通過構建問題情景、翻轉課堂、多樣化的美術課堂,促進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進而推動我國小學美術教育從基層教學向核心素養教育的轉型。
四、 總結
綜上所述,教育部提出了對小學美術教育的核心素養,即審美態度、圖像識讀和創想能力和文化理解。小學美術基層教育如何向核心素養教育轉型,需要每一位美術教師的思考和探究。
參考文獻:
[1]張賀菊.新課程理念下小學美術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J].美術教育研究,2017.
[2]尹少淳.文化,核心素養·美術教育——圍繞核心素養的思考[J].教育導刊,2015.
作者簡介:王忠玲,江蘇省揚州市,江蘇省寶應縣桃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