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洋
摘要:我們的祖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有著燦爛的五千年文明的傳統文化。人類是群居生活的,自然離不開社會交往活動,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社交活動變的越來越高級,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連接和建立,離不開禮儀的不斷的進化。從春秋戰國時期,各種文化就開始互相傳播,孔子、孟子、老子等各種講學百家爭鳴,其宗旨都是提升國家人民的文明程度,更好的發展自己和自己所處在的國家,這種禮儀教育一直延續到了如今。現代社會經濟在高速的發展,但是精神生活變的越來越貧乏,之前有一段國學熱,全民學習弟子規等中國傳統文化,就是為了使國人更有信仰,不要只為了賺黑心錢,做一些有損道德和人民利益的事情。所以凈化我們的心靈,全民學習禮儀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禮儀;禮儀教育;思考
首先來定義幾個概念,俗語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的活動中,相互尊重,在行為方式方面約定俗成的,共同認可的行為規范。禮儀是人類為了保證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道德規范,它在人們在長期的群居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并且以一些特定方式流傳下來。從大小兩個方面來說,先說小的方面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外在表現,很多細節方面就能看出來本質,而相對于大方面的社會,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1]。所以,禮儀的發展代表全社會的發展。教育是一種教書育人的過程,可以將一種最客觀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后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得以自己理解的價值觀[2]。教育,是一種提高人綜合素質的一種方式。教育當以最客觀、最公正的意識思維教化于人,如此,人的思維才會正向前進,并因思維的豐富而逐漸成熟、理性,并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擁有最正確的思維認知,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3]。所以禮儀教育,不僅僅指學生,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需要禮儀教育,只有我國的整體禮儀水平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我國在世界上的認可度才會令全世界人民豎起大拇指。
一、禮儀教育的重要意義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與國際的交流越來越多,所以要樹立我們在世界人民中的形象,必須要加強禮儀教育,提升全國人民的整體素質,建立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和諧相處的社會關系,注重禮儀細節,來更好的發展我們的國家。雖說我國歷史上有著五千年的燦爛文明,但社會上仍存在一些風氣很不好的現象,造成目前這種社會不良風氣的因素有很多,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國人民文化信仰的缺失,基本禮儀素養的缺乏,所以,加強和改進禮儀教育刻不容緩[4]。大家都知道古代人靠天吃飯,如果連年大旱需要向老天爺求雨,沒有別的更有效的辦法。古代向老天爺求雨呢,都用豬頭,求了幾天,如果下雨了,大家就會說,老天爺真靈,多拿幾個豬頭接著祭。
禮儀教育在當今社會一直不太被受重視,究其根本原因是大多數人認識上存在偏見,認為禮儀教育所講的都是一些小枝小葉,不足為重。但是往往細節決定成敗,怎么能看出一個人素質高低呢,就是在一些細節的地方,不同的處理方式體現出來的。大致的處理方式和話語基本沒有大區別,最能打動人心的往往就是細節,像國家一些大科學技術都是因為細節做好了,才能獲得如此突飛猛進的成就。
二、禮儀教育的傳承
在我國傳統文化當中,禮儀作為社會規范已被視作人生之本,立業之基。禮儀教學的所有課程都是為了實現專業培養目標。眾說周知,我們的祖國是個“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歷史,禮是中國文化的根本特征和標志[5],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核心。儒家學說的創始人孔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人物,他對禮儀非常非常的重視,顯而易見的禮儀教育對古人都如此重要,是治國、安邦、平天下的基礎。“仁者愛人”是孔子提出的一個重要的理念,想表達的就是,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尊重,彼此關心。
現如今的中國經濟進入了飛速發展的時期,各行各業都需要大批有素質的能夠擔當大任的高精尖人才。在社會交往過程中,禮儀是起著重要作用的,禮儀的教育雖然理論知識必不可少,但也不能死讀書,要靈活運用,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現代生活之中,才是成長的標準。相對而言禮儀教育的實踐,往往顯得更加重要,首先要認識到學習禮儀的重要性,然后在禮儀的沿革方面尋找他們彼此之間的聯系,積極的去探索、分析社會交往規律的能力,開括思維空間。要在生活中學習禮儀、應用禮儀,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社會交往關系,在工作和學習生活中創造一個良好的條件。
三、結語
現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不止只是待人接物那么簡單,因為社會在發展,人們之間的交互會變得更加頻繁,語言、行為、交流等方面的禮儀也會變的越來越重要。禮儀的發展應根植于到每一個人的心中,做好身邊每一件事,和諧共處。當我們都變得崇尚禮儀,心中有信仰,我們的祖國會變的更加美好,讓我們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發展,構建一個和諧美麗禮儀之邦。
參考文獻:
[1]郭秀梅.職業院校學生禮儀教育實踐的若干思考[J].管理觀察,2014(05):124+126.
[2]古廣靈.大學生禮儀教育若干問題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3(08):1-2.
[3]張吟年.禮儀教育的資源與啟示[D].華東師范大學,2010.
[4]王蓓.關于禮儀教育的若干思考[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05(04):49-51.
[5]秦正修.禮儀教育若干問題之思考[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01):55-56.
(作者單位:陜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