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君
摘 要:小學是學生接受系統教育的初級階段,在這一時期開展德育教學可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意識形態。小學班主任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還要要關注學生的德育發展,協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體系,為學生今后的良好發展奠定基礎。從實際出發,結合小學生成長特點,從多方面探討班主任如何有效開展德育教學,保障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德育教學;模式探究
小學學生初入校園,思想、心理等各個方面的發展都不成熟。小學是學生成長的重要時期,這一階段的學習關系著學生日后正確意識形態的形成,關系著學生在日后的工作與生活中是否能夠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而小學班主任在學生這一發展過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班主任教師,必須注重學生的德育發展,將德育工作列入教學管理體系中,優化教育培養方式,讓學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發展。
一、積極開展小學德育活動,豐富德育教學模式
在以往教學活動中,學校雖然在傳統教學中開展了德育教學工作,但取得的實際成效卻十分有限。一方面是由于學校的德育工作目標過于空泛,且內容空洞,無法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心理特點出發制定相應的計劃,學生很難真正理解所學內容,因此使得小學德育變得空洞務虛;另一方面由于班主任教師德育教學模式老舊,沒有跟上時代發展要求,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
為了改變這一現象,小學班主任必須注重德育發展模式的創新,積極開展不同形式的德育教學活動,通過體驗式教學策略來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德育活動中來,從而使學生迅速掌握相關知識,樹立正確的道德價值觀。比如在開展班會活動時,班主任可以利用這一機會讓學生觀看德育動畫片或者視頻,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環境中學習德育知識。再者班主任可以組織德育游戲來提高學生對德育課堂的興趣,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讓他們在游戲中體會培養良好思想道德的重要性,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體系。
二、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榜樣,起模范帶頭作用
在我國教育發展過程中,學生一直被比喻為祖國的花朵,而教師就是辛苦耕耘的園丁,這就意味著教師的行為與作風將會對學生思想的健康發展和正確道德觀念的形成產生直接影響。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起到模范與榜樣作用,才能澆灌出燦爛、健康的“花朵”,才能培養出積極向上、擁有良好品質的學生;教師只有始終保持自身優良作風,才能在學生心中樹立榜樣,端正學生的學習觀念。當前社會,隨著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學生的學習、生活環境變得越來越優越,父母總是把孩子當成掌上明珠,孩子的任何要求他們都會盡力滿足,因而大多數學生已習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步入校園后都帶有自身典型的性格特征,這一現象加大了班主任開展德育的難度。
比如大多數學生對校園里或教室里的垃圾視而不見,對需要幫助的同學置之不理,過于追求一己私利等,這些現象都會對學生日后的成長產生不良影響。因此教師必須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來糾正學生錯誤的學習生活習慣。比如教師在發現教室地面比較臟時,可以主動拿起工具進行清掃或隨手撿起地面上的垃圾,并告訴學生:“班級是一個集體,教室是我們共同的家,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愛護自己的班級,愛護我們的集體。”在德育渲染過程中,學生會逐漸自覺地打掃班級衛生,并主動幫助其他同學。當然,教師也可以重點關注班干部,由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處時間更長,更有共同話語,讓班干部在學生群體中起帶頭示范作用,也能使學生受到影響,從而在潛移默化中規范自身行為。
三、充分尊重學生,深化鼓勵意識
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都需要他人的鼓勵與尊重,小學生處于心理發展不成熟的階段,他人一個鼓勵或者表揚都會對其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教師在德育中也可抓住學生這一特征。小學班主任必須真正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仔細分析學生的心理活動,同時為學生尋找正確且有效的解決方法。教師只有尊重學生,才能得到學生的尊重,因此在整個教學階段教師都要給予學生足夠的鼓勵與表揚,即使學生犯了錯誤,教師也應當采取正確、委婉的方式幫助學生認識錯誤,而不是大聲呵斥與體罰。教師要學會將批評教學轉化為講道理,時時刻刻與學生進行坦誠交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表揚表現好的同學,但同時也要鼓勵和肯定參與到課堂活動中的同學,只有不斷地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才能讓他們更健康、快樂地成長。
在小學德育過程中,為了讓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班主任必須不斷創新德育模式。首先,班主任要積極開展多樣化德育活動,讓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使德育活動的開展效率得到充分提高;其次,教師要為學生樹立優良榜樣,并親身參與到德育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最后,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鼓勵,激勵學生不斷進步,讓學生卓越成長。
參考文獻:
[1]陶新.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實施策略探討[J].好家長,2016(3):116.
[2]劉少飛,宋立梅.小學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方法[J].學周刊,2013(25):187.
編輯 馬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