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建紅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在小學語文中的不斷深入,培養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越來越成為教師關注的重點,同時,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也是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之一。兒童語言能力的培養應該從早期開始,給他們提供更多“說”的機會。語言能力包括表達能力和書寫能力,它們都是人類思維的外殼。要想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應注重學生的語言訓練和思維鍛煉,而口頭表達能力又是書面寫作能力的基礎,所以,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可以促進其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提高其語文綜合素質。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表達能力;教育教學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對學生的性格特點、認知規律以及學習能力等方面進行了研究。為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擴展其思維的發展,就如何提高低年級學生語文表達能力進行了以下相關探討。
一、小學低年級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現狀
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指學生能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有邏輯、有條理地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能夠充分地表達自己;二是指學生在課堂上學會靈活地組織自己的語言,學會從文章中概括再將文章內容轉化成自己的語言的一種能力。但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由于他們年齡還比較小,心智也不夠成熟,在詞匯的掌握和語言的運用方面都有所欠缺,出現詞不達意、詞不成句的現象。以下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總結的一些現階段小學低年級語言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沒有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語言教學環境
在學校教學環境中,教師沒能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還不夠重視,再加上學生的課堂時間有限,沒有充足的時間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就阻礙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2.學生缺少表達自己的機會
課堂時間僅有40分鐘,而且班上學生又多,教師可能照顧不到每一位學生,致使學生沒有太多表達自己的機會,久而久之,學生沒有展示自己的平臺,其語言表達能力得不到提升。
3.學生不能夠有序地表達
由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心智發展還不夠成熟,雖然表達的意愿和積極性都很強烈,但是會出現詞不達意、語言混亂無序的情況。
二、小學低年級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措施
1.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表達興趣
多媒體教學可以為學生呈現直觀化、形象化的教學內容,運用圖文并茂的方式吸引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鍛煉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例如,我在講《江南》這一課時,在多媒體上放映了文中描寫的“魚戲蓮葉間”的景象,并根據課文內容為學生講解圖片,以此來激發學生語言表達的積極性。小學課本中的插圖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聯想的空間,讓學生通過靜止的圖片展開對課文的想象。學生對知識展開想象,才有可能在腦海中呈現印象,才有表達的欲望。
2.與學生互動,增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
在講課過程中,為了給學生更多的機會表達自己,教師應將說話的機會留給學生。如我在講《秋天》一文時,文中只提到了秋天的落葉和大雁,為增強與學生間的情感交流,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了象征秋天的其他景象,如碩果累累的蘋果、紅瑪瑙般的高粱、黃澄澄的水稻等,并利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自己表達所看到的圖片,不僅拓展了課堂知識,讓學生更充分地認識秋天,還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除此之外,我還在課堂上進行以下互動:“同學們,你們所看到的秋天是什么樣的呢?秋天的顏色一共有幾種呢?”這樣一種聊天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代替老師說話,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臺,使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助于其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
3.設計詳細分層的板書,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板書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的一個介質,是教師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將學生注意力引入課堂的重要手段。教師通過板書將無聲語言轉化為有聲語言,為學生提供了鍛煉其語言表達能力的機會。如在講《四季》一文時,我是這樣設計板書的:將“草芽、小鳥、春天”“荷葉、青蛙、夏天”“谷穗、秋天”“雪人、冬天”分類寫在黑板上,讓學生直觀明了地了解四季的特點,并能通過關鍵詞來復述課文內容,既鞏固了課堂學習內容,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利用系統化、層次化的板書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提煉課堂知識重點,而且還能夠自然而然地將學生引入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鍛煉了學生根據板書復述課堂內容的能力。
總之,要想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讓其在學習中主動思考、善于動腦,還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挖掘其自身潛能,在實踐中不斷增強他們說話的興趣。學校是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場所,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積極引導學生用正確、流利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參考文獻:
[1]李誼暉.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問題與對策[D].山東師范大學,2010.
[2]劉新才.培養說話能力,提高學生素質[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2(2).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