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淑燕
【摘要】中國文學源遠流長,群星璀璨,在世界文壇中以它自身的魅力吸引著世人的目光,讓世人了解中國、關注中國,古詩便是浩瀚星空中最亮麗、最耀眼的星。作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我們要把祖先的輝煌繼承、創新、發揚,使之更加完美。要做到這樣的要求,重擔落在小學語文老師的肩上,因為小學教育是人生的起步階段,一個人的很多興趣、愛好、個性、毅力都是在小學階段逐步養成的。我們有責任讓祖先的精華永葆它那獨具一格的魅力,我們要培養小學生欣賞古詩的美、感悟古詩的情、走進古詩的海洋,今后他們長大了才會對詩歌有所創新,給中國詩歌添光加彩,讓中國詩歌在世界文學的天空更璀璨、亮麗。
【關鍵詞】小學古詩 創設情境 古詩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3-0052-01
怎么做好小學語文中的古詩教學呢?結合多年的教書經驗,談幾點膚淺的看法,與我的同行們共同探討小學古詩教學的成功與失敗。
一、創設情景,激發情趣
學生在第一次接觸詩歌時,教師要精心創設情景,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第一次的興趣又是最持久的、最穩定的,它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教學詩歌時,可以利用圖畫、語言、音樂、錄像來再現、描繪、渲染情境,從而調動學生高昂的學習情趣,使其真正進入詩人所描繪的意境,去領悟、體驗、享受詩人所描述的美景,走進詩人的視野,與詩人一起同喜、一起同悲。
(一)以音樂入手,讓學生走進古詩
小學階段古詩的教學宗旨是欣賞它的整體美,學會感悟古詩這種孕育獨特意境美的文學。最初的詩歌是與音樂結合在一起的,二者都具有抒情性和韻律性的特點。在詩歌教學中,根據二者的特點,選用相應的音樂作品,調動學生的聽覺器官,用熟悉的音樂情感喚起學生對詩歌情感的理解與共鳴,從而深入詩歌的意境之中。歡快、跳躍的音樂是小學生喜聞樂見的,他們的感知是直觀的,一首優美的小詩配上與意境相配的音樂,再加上磁性般的朗讀,學生是很容易接受的。先不播放有詩朗讀的音樂,而是播放音樂和畫面,讓學生耳朵、眼睛都進入音樂、畫面的時候,優美的朗讀語音再響起,學生跟著范音輕聲讀,體會詩的韻味,再創設情境挑戰讀、激情讀,這樣就把學生帶進了詩歌海洋的邊緣。
(二)讓學生多讀,品位古詩
我們小學老師是帶學生欣賞古詩,體會詩人寫詩的情感,與他同喜、同悲,所以不能過多講解,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太弱,空洞的語言對他們是蒼白無力的。只有借助各種直觀的教具,創設奇妙的情景,引導學生多讀,讓整首詩在學生心中留下深刻的整體印象,隨著時間推移,他們會漸漸長大,理解能力也隨之加強,到了一定的階段,自然就會明白古詩的意思的。激發起學生對第一次接觸的詩歌感興趣,隨后接觸的詩歌只要教法新穎,情景多姿多彩,學生就不會對詩歌失去興趣的。
(三)以畫面入手,讓學生多悟
詩歌是沒有音樂的音樂,它是用心去聽的,詩歌是沒有畫面的圖畫,它是用心去體會的,一首詩就是一首醉人的音樂,一首詩就是一段精彩的敘述,一首詩就是一幅美妙的畫。小學階段的詩歌,教材典型生動,充滿童趣又寄意深遠;具有詩歌文字省略、跳躍的特征,極富想象的空間;內容淺顯易懂,語言生動,感情真摯,意象優美,圖文并茂,兒童喜聞樂見;詩歌用兒童的眼光看待世界,用兒童的思維想象世界,用兒童的筆觸描繪世界,用兒童的生活裝點世界,所選內容都是古詩中的少兒經典,這就是合理利用圖畫的優勢。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欣賞了詩歌,走近了詩歌。
二、反復吟誦,理解古詩所蘊涵的情理
都說書讀百遍,其意自現,小學生雖然抽象思維不強,但小學階段是記憶的黃金時期,在這個時期記憶的內容可以受用終生,遺忘得慢,所以在古詩的教學中,我們抓住詩的特點,結合現實,創設情境,營造氛圍,讓學生多讀、反復讀,在讀中悟理,明白做人的道理,這是一個關鍵的環節,它可讓小學生感到古詩不但是一幅精美的畫,一首優美的歌,還是一付良藥,可以醫治思想中的某些痼疾。這樣他們今后的人生會更順利、更充實、更有意義。
三、延伸、拓展,新穎、生動
課文教完,要有延伸、拓展,讓學生對課文內容進一步了解。很多老師在詩歌教學的延伸、拓展中都喜歡讓學生背誦詩歌,默寫詩歌,以期達到強化的效果。這只是傳統的詩歌教學。為了讓小學生對詩歌真正的感興趣,我們詩歌教學的延伸、拓展應該新穎、生動,讓學生沒有壓力,在學中玩、在玩中學。
總之,要讓古詩這一文學中的瑰寶永遠亮麗,我們小學老師肩上的重擔是重大的,因為現實世界中很多人對古詩并不欣賞,認為那是過時的東西,應該舍棄。我們要改變這種看法,只有從小學生身上做起,讓小學生們從小喜歡古詩,愛好古詩,今后長大了才能對中國的詩歌有所創新,有所發展,讓中國詩歌這顆星在世界文學的天空永遠耀眼,成為我們中華兒女、炎黃子孫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