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有著良好的教育傳統,教育對于青少年的成長至關重要,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和創新發展,我國現代教育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和提升。在各類教育中,小學教育是基礎,學生很多習慣的養成,對于事物的認知都源于最初的學習內容,因此想要保障小學教育的順利發展就應該注重各科目的改革和創新,文章主要以小學英語教學為例,對生活教育理論的應用進行具體的分析。
【關鍵詞】生活教育理論 小學英語 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3-0124-01
前言
語言學習對于學生與人溝通交流,對于他們今后的成長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化發展的現代社會,世界日益連成一個整體,因此語言的交流溝通是十分重要的。我國在小學就設置了英語科目,在語言學習方面,學生對外語十分陌生,這就需要教師采用一定的策略讓學生接受語言學習,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式。運用生活教育理論應用在小學英語教學之中時,更需要采取恰當的策略。
一、生活教育理論概述
生活教育理論的提出者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該理論認為教學與生活密不可分,生活即是教育,在教育當中應該注重融入生活化的內容。就小學英語教學而言,生活化的英語教學就是在現實生活背景之下開展英語教學活動,有效將英語課程同學生的校園生活、家庭生活等進行有機地結合。在英語教學中進行生活教育理論的應用有著重要的意義,有利于良好教學環境的創設,并且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進步,對于學生成長會起到重要作用。
二、生活教育理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一)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對于小學英語教師來說,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用生活教育理論,首先要保障的就是教學內容的生活化[1]。通常來說教師都會根據既有的英語教材開展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進行教材內容的靈活選擇和應用,將學生學習的內容同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這樣有利于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并且同自身生活相聯系時,學生可以通過生活經驗來接觸英語這門學科,繼而不斷加深自身對英語的認知。
同時創設良好的生活情境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師可以讓每位同學給自己起一個英文名字,這樣在平時的交流時,大家可以使用英語名字進入生活情境當中,逐漸對英語產生學習興趣。雖然英語教材中的教學內容是固定不變的,但是教師可以基于教材的內容,開展教學活動,不斷進行生活化教學的嘗試,根據學生反饋調整自身的教學策略。
(二)教學方式的生活化
一是注重各類英語主題活動的開展,英語國家有很多節日,教師可以通過圣誕節、感恩節等開展一些英語主題活動,讓學生們了解英語國家的一些風俗習慣,了解當地人的生活與獨特的文化。實際上,通過這樣的活動就是引導學生了解學習英語的目的是了解不同國度的文化、習俗,拓寬自身的視野,這樣學生就會在今后的英語學習中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而是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而努力。
二是教師應該注重良好學習氛圍的創設,對于小學生來說,需要通過英語的學習來獲取知識,但是很多學生缺少學習興趣,那么就需要通過學習氛圍的營造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班級內部可以開設英語俱樂部,學生們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各類英語活動,例如英語角、英語圖書分享等。
三是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同生活中遇到的外國友人進行溝通和交流,從生活中進行英語口語的練習。
(三)作業布置的生活化
很多教師在教學時,并不注重作業布置的生活化,而是讓學生進行單詞的記憶、或者是做一些練習題,實際上在英語科目的作業布置上教師也應該采取生活化的方式。例如學生在學習完一些英文單詞之后,教師可以嘗試讓學生用英文記錄自己的一天,簡單的時間、地點、事件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一天進行梳理,然后讓學生做口頭的匯報[2]。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英文讀寫能力,還可以增進學生們之間的了解和溝通。
實際上對于英語教師來說,在實際的課堂教學和作用布置時,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提升自身教學的時效性,并且教師還需要根據學生的表現不斷進行教學策略的調整,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結語
生活教育理論可以說在教育領域內具有一定的適用性,尤其是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斷由淺入深地對英語進行認識,并且不斷讓學生了解英語背后的文化,對于教師來說英語教學還需要根據學情等實際情況,這樣才有利于不斷增強教師課堂教學的時效性。
參考文獻:
[1]倪孟娜.生活教育理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文理導航(下旬),2016(10):81.
[2]瞿燕.生活教育理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教育研究,2015(02):37+39.
作者簡介:
劉曉欣(1984年-),女,江蘇蘇州人,漢族,現職稱:中小學一級,本科學歷,從事小學英語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