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陽
【摘要】小學教育是學生的啟蒙教育,對于學生綜合能力及素質的培養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尤其是在我國素質教育提出多年的大環境下,小學教育中應試教育的影響依舊存在。文章結合本人的多年教育工作,對小學教育中創新思維的培養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小學教育 小學生 創新思維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2-0147-02
現階段,小學教育對于學生創新思維能力訓練的滯后,嚴重降低了教學效果。造成小學生創新思維能力不足的因素有很多,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學思路,教學方法等方面積極的進行革新,尋求各種有效對策。文章主要論述了以下幾種策略。
一、創造輕松的課堂學習氛圍
如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重點關注的內容。良好課堂學習氛圍的創建,對于平等融洽師生關系的建立起著重要的作用。興趣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如何正確的引導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師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有效的提高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在課堂上,教師處在平等的地位與學生交流,是創造良好學習氛圍的一種有效方式。教師處在這樣的一個立場與小學生進行交流,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保持輕松樂觀的心態,以飽滿的精力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此時,小學生在與教師溝通和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暢所欲言,有助于激發小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鼓勵質疑,引導質疑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對于學生學習過程中提出的各種問題和質疑,教師都應予以鼓勵。這樣能夠有助于學生積極的思考問題而不盲從,成為學習的主人,具備創新的思維,在疑問和獲得答案的過程中真正的獲得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即使面對學生提出的在成年人看起來很幼稚可笑的問題,也不應予以否定,而是積極的進行解答和評價,對學生的求知欲予以保護。
比如,在學習“圓的面積”相關內容時,學生雖然學習和記憶了相關的公式,但是由于缺乏相關的理性認識,不能及時有效的在不同場合運用知識點。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相應鍛煉思考能力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疑問和獲得答案過程中鍛煉自己的能力。例如在家中觀察圓形物體,并進行面積的計算,同時向父母驗證自己計算結果的正誤。這項作業由于具備動手實踐的內容,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鼓勵學生進行討論并引發疑問,為什么不同圓形桌子的面積不同,從而帶領學生一起觀察其他圓形物體,了解相同計算方法和不同計算結果的原因。同時,通過講解幫助學生內化鞏固知識點,培養學生遇到問題積極質疑和尋求答案的思維方法。
三、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不同的事物間有各種相互的關聯,學生學習的不同科目間也存在相通之處。教學過程中,若想使學生對于各個學科的知識融會貫通,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發散思維能力。發散思維能夠幫助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綜合分析,找到最優解。目前在我國的小學教育現狀下,學生發散思維的訓練通常被忽略,學生的心理素質、思維水平以及行為模式沒有得到有效的針對性訓練。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發散思維的訓練尤為重要。
發散思維屬于創新思維中的核心內容,是思維形式中重要的思維方式。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相關訓練時,應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來思考同一個問題,使不同思維方式在多角度間進行碰撞。同時,積極的鼓勵學生敢于質疑權威,打破常規,建立自己的思維獨立性和自信心。
例如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很多應用題都并非只有一種解題思路,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嘗試多種解題方法。同時,對于已知未知量的變換,問題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出現,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改變題目的問法,自己來出題。這些方法的結合,可以充分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四、培養學生的自主動手能力
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能夠起到重要的作用。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實踐表明,學生在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加深了對于抽象的理論和學習內容的理解,提高了學習積極性,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
要將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創新思維相關聯,還要適時的進行總結。在學生進行動手實操訓練后,教師及時的對于相關內容進行歸納總結,有助于學生理性思維能力的建立,把動手過程中的經驗及時的內化為頭腦中的知識。如果缺少這一環節,動手過程對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幫助就會受到局限。
在這樣的一個探索過程中,學生能夠通過動手和思考的整個過程理順學到的知識,形成自己的知識框架。培養學生的自主動手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兼顧知識的傳播和能力的培養,主要依靠教師的協調和策劃,只有合理的教學過程安排,才能夠使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受益終身。
五、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要做好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工作,自身需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作為保障。同時,依托教學大綱和教材的內容,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的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提高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工作。做到這些,教師才能真正成為學生成長過程的領路人,將學生培養成為富有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隋娟.論小學教育中的創新思維培養[J].改革與開放,2010.10
[2]呂晨.論小學教育中的創新思維培養[J].中華少年,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