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宜吉
【關鍵詞】 數學教學;問題情境;依據;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0—0111—01
問題情境是素質教育背景下適合小學生學習心理,也適合小學課堂的一種教育教學方式。尤其是小學數學課堂,有效創設問題情境,一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二能拓展學生思維,啟迪學生智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使學生能在學習中發現并提出問題。下面,筆者經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就問題情境的創設,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創設問題情境的學情依據
1. 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在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實現知識銜接、遷移,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例如,在教“異分母分數減法”的時候,筆者先帶領學生復習同分母分數減法——“分子相減,分母不變”,然后讓學生嘗試計算“1/4-1/5”。學生根據學過的分數減法的計算經驗,發現同分母分數減法法則不適用于異分母分數減法。這樣就引發了學生的認知困惑,這時,進行新知識的傳授,不但讓學生有了新舊知識銜接的準備,而且喚起了學生的學習欲望,使接下來的學習變成了學生的內需。
2. 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小學生由于年齡的關系,活潑、好動、定力不足,在課堂上總是沒有足夠的耐心專心聽講和認真學習。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要針對小學生的這些心理狀況創設問題情境,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始終保持在情緒高漲的狀態中。
二、創設問題情境的有效策略
1. 運用故事創設問題情境。小學生都是6~12歲的孩子,愛聽故事是他們的天性,教師要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運用故事創設問題情境,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的狀態。例如,在給學生教“分數的大小比較”時,可給學生創設這樣一個情境:“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路過一片西瓜地,農夫給他們送來一個西瓜,八戒看到西瓜就直流口水。還是悟空公平,把西瓜給每人分了1/4。八戒不高興了,他認為自己的肚子大,要吃1/6,至少也要1/5。沙僧依言給八戒切了1/6。大家開心地吃著西瓜時,八戒發現自己的這份反而比別人的少?為什么?”在這個有趣的故事的引導下,學生很快進入了學習的狀態。
2. 運用游戲創設問題情境。游戲是小學生的最愛,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好奇心在玩樂中認識事物,獲取數學知識,獲得學習經驗,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例如,教學“元、角、分的認識”時,教師可以擺出文具盒、鋼筆、玩具小汽車、排球等,并標上各自的價格。然后模擬真實生活情境,讓學生扮營業員、顧客進行買賣活動。這樣不但使課堂氣氛活躍、愉快,而且還能加深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提高了學生的應用能力,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3. 結合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為了提高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時,一定要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由此可見,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融入到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中去,能拉近學生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親近感,誘發他們愛學、想學數學的強烈愿望,從而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
總之,有效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很多,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心理,立足于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問題情境,以實現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