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關鍵詞】 生物教學;問題情境;創設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0—0120—01
與其他學科相比,生物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具有很強的操作性,生物的知識內容來自于生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設立問題的情境模式來講述生物的知識點。不僅在課堂中,在生活中我們同樣可以更好地學習生物,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和問題來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與學習的動力。
一、生活情境的創設和社會熱點相結合
隨著生物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出現了許多社會熱點問題,比如,轉基因、艾滋病人、太空育種等,這不僅與我們每個人相關,同樣也是學術界關注的問題,生物老師在講解有關知識點時,應當把這些社會熱點通過整合、加工成教學的素材,創設生活情境,將這些素材與生物知識相互融合。
首先,教師在教給學生之前應該仔細閱讀教材,找出每一個知識章節的重點與要領,并且將生活中的熱點問題進行指導性的整合、加工;其次,了解教材中每一部分內容在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并與素材相結合,設立問題情境,讓生活與學習相貫通,使學生做到真正理解學習生物的重要性;最后,作為教師,更要注重教學的目的,認真研究新課標的要求,貫徹、落實新型教育理念,然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化的處理。
例如,在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教學中,教師在創設生活情境來闡述知識點時,可以以我國彩色小麥的發展作為素材。眾所周知,周中普、李航父子是我國彩色小麥的創始人,經過數十年的研究利用“化學誘變”、“邊緣雜交”與育種技術相結合培育出彩色小麥,并把這種小麥隨神舟五號飛船搭載太空飛行。這種小麥和普通小麥相比多了碘和硒,但是,是否可以在土壤中種植,再觀察其是否可以在地球生存,是現在還在研究的問題。在課堂上,教師通過這樣的情境創設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而且能夠加深對生物課程學習的認識和理解。
二、生活情境的創設和生活實際相結合
生物是一門非常復雜的學科,高中生物知識是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的,它有其自身的學習方法與規律,學好生物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必須做到在尊重生物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中,我們更應該注重創立生活與教材知識相結合的教學情境,如此,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可以強化學生的思維深度、廣度和速度,促進學生們的智力與創新能力高效發展,進而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與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
總而言之,墨守成規不是科學的教學態度,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與策略才會使教育工作發展得越來越好,才可以形成高質量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與歸納思維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例如,在講解“生物所需要的營養物質生存”的課程時,開始時可以通過向學生展示幾種營養液培植的植物照片,然后通過“你知道瓶中的液體是什么嗎?”“假如沒有土壤,植物該怎么生存?”等一系列問題的設立引出營養液的學習。
三、多媒體技術創設生活情境與學生學習興趣相結合
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是通過將圖片、聲音、動畫在電腦上直觀地顯示出來,以及通過網絡的應用,使一些在傳統教學方法下無法利用語言或板書向學生們表現出來的抽象、難懂的內容以一種非常直觀、明白的形式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并且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對課本內容的理解程度的教學方法。這種先進的教學方法尤其適用于高中生物這樣的與日常生活聯系密切、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創建一個將教材內容與圖像、現場的音效結合起來的情境,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利用對時間長短的調節、內容的放大或縮小,以及加入悅耳的聲音效果等操作技巧,使學生獲得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積極調動他們的視覺器官,并且可以有效地適應各個層次的學生。例如,在《生物科學與健康》一章,通過利用多媒體技術,學生就可以更清楚直觀地了解尿液的整個形成過程,分析出是否有大的蛋白質或紅細胞的原因。進而積極地培養學生對學習生物的興趣與發散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記憶力。
教師通過創設情境問題的教學方式,建立學生對生物學習的信心與恒心。激發學生對生物的學習熱情,有效地提高了教師教學的能力,也有助于培養對生物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的積極性,豐富了教學形式與內容,提高了教學質量,以達到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的教學目標。
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