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震 楊蕾 方國賢



摘要: 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傳統的教育模式受到了挑戰。MOOC (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吸引了許多國內外高校加入到這次教育改革浪潮中。由于MOOC存在教學針對性不強、交互性難以保證以及缺乏對學生的監管等局限性。文章針對地方高校提出一種MOOC學習與傳統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混合教學模式,并設計了相應的教學評價體系,以期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
關鍵詞:MOOC;傳統教學;混合式教學;教學效果
一、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加強我國高校課程建設與本科教學改革迫在眉睫。許多高校把大量的人、財、物投入到諸如精品課程建設、基于MOOC的翻轉課堂和研究性教學等方面,去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主體,以教為主,教師在教室里面對面地向學生講授相關課程知識。傳統教學模式輕學重教,教師和學生之間幾乎沒有討論。學生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師的思想。這種授課方式單調沉悶,缺少學習氛圍,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外,理論和實踐也不能很好地進行結合。
隨著云服務、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教師的教學模式也變得多元化。基于MOOC的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型教育模式,受到國內眾多高校的熱捧。MOOC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使得學習方式更加靈活。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知識掌握程度選擇學習內容,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時間掌握學習進度。對于不理解的視頻內容可以反復觀看直到掌握。
然而,由于缺少外在的監管,使得MOOC的完成率一直很低。據統計, 目前 MOOC 的完成率不超過 15% 。另外,MOOC屬于人機交互,信息傳遞過程中缺少師生間情感的交流。因此,比較科學的做法是將 MOOC 和高校的正規教育結合起來。對于地方應用型高校而言,如何充分發揮兩者的優勢, 相互促進,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二、 MOOC理念下的地方高校課程建設思路
作為一所應用型地方普通高校,學生素質不能和985和211高校相比。我們的人才培養目標既要培養大學生的專業型技能, 滿足未來雇主所需,又要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團隊合作精神以及溝通表達能力等社會化能力。從培養大學生的社會社會化能力方面來看,網絡在線學習無法取代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之間的各種團體活動以及人際關系溝通協調能力培養等都是大學生培養的重要內容。因此在課程建設上,我們既要利用網絡教學等新的教育形式,但又要保持傳統的課堂教學手段,構建線上自學和線下面授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一言堂,幾乎整節課都是教師在講。而MOOC理念下的網絡教學,學生自行通過網絡學習課程,師生之間無法形成互動。這兩種教學效果都不理想。混合式教學不是將網絡在線自學和傳統課堂面授教學簡單地組合, 而是將“線上學習”和“線下面授”的教學模式互動互補、深度融合。學校基于第三方網絡平臺運營商超星泛雅搭建了網絡教學平臺。教師利用這個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優質的課件和教學視頻,還可以利用這個平臺發布課后作業和單元測驗題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持續性。學生通過電腦或手機APP學習通觀看課件、教學視頻以及電子輔導書進行自我學習,完成在線課后習題和單元測試。在課堂面授時教師在講授課程知識點的同時,回答學生MOOC課程中遇到的問題。另外,課堂上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和實驗實訓等方式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網上自我學習與課堂面授相結合的這種新穎的教學模式把線上與線下、課內與課外有機地的結合起來,實現了教學效果的最優,從而創造出一種高效和開放的教學環境,既能充分發揮傳統教學的優勢,又能合理利用網優質的絡教育資源;既能滿足大學生的學習便利性和互動性,又能發揮教師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
三 、教學評價
MOOC 能夠讓學習過程更加的靈活, 但同時也把傳統教學中對大學生的管理責任從教師移交到大學生本人。這對大學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此我們需要對課程評價體系進行新的設計。在以往課程評價體系中,往往只關注輸出,尤其是期末考試成績,這種評價體系很難對學生進行約束。混合式教學模式下,課程評價體系的評價主體不再以期中考試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為主要評價標準,而更加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監督和學習效果的跟蹤。教師根據平臺內置的統計軟件觀察每個學生的學習行為,如在線時間、課件的點擊次數、交流發言,從而準確地獲得學生的行為及能力信息。根據他們在學習中的興趣點、難點,及時調整授課的內容和方式。平臺對每個學生的在線學習行為有完整的記錄,教師可以通過平臺獲取這些信息,對每位學生每周或每半個月的學習狀況與教學要求的差距做個評價,以便于達到督促學生學習的目的。基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課程評價指標包括線上評價和線下評價。線上評價包括課件和視頻學習時間、作業完成情況、單元測驗和論壇在線活躍度等。線下評價除包括傳統的課堂考勤、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外,更加強調對實驗實訓環節的動手能力和課堂表現的評價。
四、 混合教學效果實證研究
本研究以選修“光纖通信”課程的通信工程1401班為研究對象。該班學生已經學習過計算機網絡課程,具有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另外,所有學生配備臺式機或筆記本電腦,學生宿舍提供20M的光纖寬帶網絡。該班具有可以開展基于MOOC的混合教學條件。課程結束后,我們對該班所有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表 1 為調查結果的統計值。根據問卷調查結果,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對混合教學模式的認可度是比較高的。
另外,為進一步驗證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效果,針對“光纖通信”課程,我們把通信工程1401和通信工程1301兩個班的學生期末成績進行了比較。這兩個班均為我授課,授課內容相同,期末試題難度相同。表2表明基于 MOOC 的混合教學模式下的教學效果明顯優于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下的教學效果。
四、結論
混合式教學的目標是實現MOOC與校園課堂教學的有機融合。在我校的大力支持下,本方案將泛雅超星平臺自學模式與傳統課堂面授模式進行結合,將MOOC授課形式和教學內容結合我校的情況進行了相應的調整。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提升了學生對課程本身的學習興趣,更有助于提升學生在自主學習、獨立思考、溝通合作以及自信心等方面的能力。將來,如何借助MOOC促進我校的課程教學改革,并從整體上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等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王曉東,王鐵寶,宗貴龍.“互聯網+”時代成人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思考[J].河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9(2):67-70.
[2]徐明,龍軍.基于MOOC 理念的網絡信息安全系列課程教學改革[J]. 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3,36(3):16-19.
[3]郝林曉,折延東.翻轉課堂理念及其對我國課堂教學改革的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15(5):80-86.
[4]杜洋.淺析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學改革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 中國教育學刊,2015,(S1):131-132.
[5]尹合棟. “后MOOC”時期基于泛雅SPOC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探索[J]. 現代教育技術,2015,25(11):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