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博
摘 要:黎族文化歷史悠久,弘揚黎族文化是延續民族文化的表現之一。黎族傳統文化中的黎族圖案是黎族的精髓,體現了整個黎族的生存觀念和審美情趣,是集文化價值、經濟價值、藝術價值和實用價值為一體的藝術瑰寶。本文以黎族圖案在三亞市旅游景區中的應用為主線,首先通過對黎族文化的概述了解黎族文化,從而對黎族文化中的精髓——黎族圖案進行分析,研究黎族圖案在三亞景區中的應用,其次對三亞旅游景區作整體介紹,并針對旅游景區黎族圖案出現的不規范問題進行陳述,為讓黎族圖案在景區中更好地弘揚黎族的文化內涵,更好地應用于實際中,然后主要針對如何應用進行詳細的論述,最后總結了黎族圖案在景區中應用的意義,不但增加了旅游景區的文化內涵,發揚了黎族文化,同時帶動了三亞景區的周邊產品,從而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傳統文化;黎族;黎族圖案;三亞景區;應用
1 黎族圖案文化及黎族圖案
1.1 黎族文化概述
由《黎族簡史》編寫組撰寫的《黎族簡史》中說:“黎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優秀的文化傳統。”吳永章在《黎族史》中說:“黎族是我國民族大家庭的一員,是海南島的土著居民。從遠古以來,他們就生息繁衍在這美麗富饒的寶島上。據考古材料推知,早在1萬年前,海南島已有人類活動。約在3000年前的商周之際,黎族先民就定居在海南島。”由王學萍主編的《中國黎族》中提道:“黎族是海南島的世居民族。”
黎族人民創造了獨具特色、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黎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財富。從黎族豐富的紋樣圖案,我們能深刻地感受到黎族的文化內涵,其是對幸福生活的追求,黎族人民用圖案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抒發自己的感情,將發生過的美好事物和期許的美好生活用圖案的形式傳達出來。其對圖案的大膽表達方式和獨特的藝術創造方式有著自身民族的獨特性和藝術性,主要的類別有人紋、動物紋、植物紋、場景紋、幾何紋、工具紋、文字紋幾種。哈方言主體紋樣以人物紋為主,動物紋、植物紋和幾何紋為輔,常出現人物眾多的大型場景紋,如抬轎迎親圖和馴牛圖等。這些都是留給我們表達黎族文化的例證,也是值得我們研究和探討的寶貴財富。
1.2 黎族圖案分類
針對圖案規范的研究,將歸納總結為幾種類別,較有代表性的圖案有人物圖案、動物圖案、植物圖案、生活圖案、幾何圖案、文字圖案。這6種圖案在織錦方面體現得淋漓盡致,主要用色為紅、黃、黑、藍、青等色彩。
有人認為人物圖案是關于祖先和大力神的圖案。黎族人民十分崇拜祖先,無論是從黎族的服飾看,還是從一些器具看,都有著對祖先和大力神的描繪,有的是抽象的,有的是具象的,造型完美,色彩古樸,人物圖案比較復雜,一般會出現在大面積的創作中,如三亞檳榔谷的大門,氣勢宏偉,表現的民族特色強烈。人物圖案在不同的方言中所展現的也不同。例如,在潤方言中出現的花紋圖案以抽象的居多,造型夸張,左右對稱。其中人物的造型手臂上舉交叉如“天”字,人物與人物之間并排,像是很多人集結在一起祈福,圖案寓意本民族的文明、健康、人丁興旺、子孫幸福代代相傳。動物圖案出現的種類非常多,如牛、龍、蛙、甘工鳥、羊、鹿牛、馬、羊、狗、雞、龜、魚、蟹等。這些圖案都可以用在現代的景觀、服飾、工藝品等設計中。有關龍的圖案最常見的就是龍被了,龍被黎族視為最大的吉祥物,龍的出現象征著天下太平,表達了人們對幸福美好和吉祥如意的向往,同時寓有龍的傳人之意。黎族人非常崇拜牛,他們把牛作為權力與財富的象征,織錦上有關牛圖案色彩亮麗,形象簡練、概括,主體形象突出,背景以太陽、云、樹等圖案來襯托,顯示出一幅欣欣向榮的田園風光。植物圖案在黎族圖案中一般用作輔助圖案,最常見的有花枝、幾何花舟等。植物圖案造型簡潔。花枝這種圖案是黎族婦女傳統服飾的圖案,其采用簡潔的菱形圖案進行排列組合,寓意深厚,主要采用二方連續的構圖形式,在方格之內鑲嵌幾何形的人物形象,色彩以深紅為主色調,輔以白色、淺黃色做邊,顯示出一種歡慶幸福的畫面,寓意五谷豐登、四季平安。
幾何圖案色彩單純,是由抽象的點、線、面等形式組成,圖案結構簡練,裝飾效果強,有著現代圖案的造型特征,給人一種清新靚麗的感覺,使用范圍十分廣泛,寓意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文字圖案主要是把漢字的一些吉祥字如“囍”“福”等作為圖案的形式呈現出來,后來又興起漢語拼音和英文。在織錦中呈現得尤為突出,織中的漢字古已有之,但近現代更為流行。明清以后,尤其是清末至民國年間更是盛行。
2 三亞市旅游景區黎族圖案不規范問題
黎族圖案有著鮮明的藝術審美特點和時代特色,其圖案規范主要從創意、色彩、形態、構圖、工藝等方面來約束。從創意方面來看,應當遵循黎族的文化內涵,不能脫離內涵,一味地追尋變新,創作要在文化內涵的基礎之上。在形態方面,黎族圖案有抽象和具象的區別,抽象是對一物體進行提煉再創作,并沒有對其如實的描繪;而具象則是以寫實的手法創作,其中包括在人們心中神的形象,抽象圖案,通過夸張和變形的工藝創作手法反映出黎族人民生產、生活環境的自然形象。在如今諸多的景區中,抽象的黎族圖案屢見不鮮,但創作得毫無根據,只追求圖形的客觀性,卻缺少了黎族圖案本身抽象創作的源頭。而黎族圖案中的幾何圖案在景區十分常見,幾何圖案作為裝飾性很強的圖案,確實能夠為景區增光添彩,但是要注意黎族圖案中的幾何圖案多為直線、方形、曲線、三角形、菱形等組成。人們在長期的藝術造型創作中,逐漸養成了對自然物形象美化取舍的審美意識。通過對自然界的觀察,對自然物有了深刻而理性的認識,并將這種認識用藝術的手法表現出來,從而使圖案藝術升華,具有較高的藝術水準和審美理念。
三亞旅游景區中的黎錦圖案使用繁雜,大部分以裝飾效果為主,用以吸引游客,但由于盲目裝飾,致使一些旅游景區對圖案使用的隨意和圖案不適合、圖案不符合審美等。由于旅游景區的設計者并沒有系統深入地研究每個圖案的文化涵義,使得一些明明是用以祭祀的圖案反倒用在歡迎游客的景區入口的建筑上等類似事件頻繁出現。造成這種識別度較低的現象,主要是由于在了解黎錦圖案的過程中,對黎族文化的認識不足,和黎族與其他少數民族在發展、繁衍及歷史和文化形成的過程中區別的不了解。黎族圖騰文化是該族文化的主要載體,通過服飾、圖騰文化記載黎族的生態環境、政治經濟、文化藝術、宗教習俗、民俗風情。看黎族圖案就像是看一部完整的黎族百科全書,是完整的歷史軌跡。黎族的祖先經歷過文字演變創造階段,黎族不但創造了物質文明,也創造了精神文明,因此在景區中運用的黎族圖案應遵循黎族圖案創作的初衷,不應出現不規范的現象。
3 旅游景區黎族圖案使用規范化研究
3.1 圖案選取標準化
黎族圖案規范主要從創意、色彩、形態、構圖、工藝等方面來約束。現在的旅游景區往往忽視了圖案規范的要素。黎族圖案無論是從人類學、民族學還是從圖案的形式創意看,任何一種形式的研究都離不開民族的文化背景。在這些創作主題中,始終充滿著對“生命意象”的崇拜之情,所以在旅游景區中,圖騰的設計應遵循圖案形象蘊含的情感,一味地追尋現代化景區的美觀,而忽視這些最主要的情感表達。例如,黎族圖案中對祖先的崇拜、動物崇拜、對自然的崇拜、對植物圖騰的崇拜等都展示了黎族人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對自己的信仰堅若磐石,所以在景區的設計中應從內涵出發。
對于黎族人民而言,任何一個圖案的創作都有著生命意象的意義,不僅造型要有審美性和藝術性,還應寓意黎族人民傳統文化習俗和感情,所以在旅游景區應用方面,不能夠隨手捏來,應深思熟慮。例如,牛的圖案,牛是黎族人民崇拜的吉祥物之一,是不辭辛苦、任勞任怨的忠實伙伴,那么在運用這樣的圖案時,應考慮是否適合景區的企業文化內涵。
3.2 圖案應用統一化
景區的黎族圖案風格應當統一,具象和抽象就是完全不同的風格,雖有著黎族圖案共同的典型形態特征,都以正面的角度造型,但在景區中運用,不同的風格放在同一個空間中,會讓人有一種錯亂的視覺感受。
黎族圖案用色歸納的色調比較單純,圖案的線條也是經過概括提煉的,講究的不是逼真而是神似。單純的形態具有簡單的外部形態,但卻有深刻的文化內涵。黎族圖案的造型藝術對顏色的選用十分注重。由于黎族圖案的色彩藝術深受自然環境和人文因素的影響,因此原色在黎族圖案中得到了大量的使用,黎族圖案中自然色和多種色彩搭配便是最顯著的兩大特點。黎族先民的色彩感受基本上是在幾種原色上進行的,原色是來自大自然,而人們最初的崇拜也是來自大自然。黎族色彩語言內涵神秘。它的產生和存在反映了黎族文化的發展過程,有其自身的生命力。多種色彩搭配以黃、紅、棕、綠、黑等顏色組成,這些顏色都代表著不同的用意,能夠用各種顏色來表達黎族的文化。
為讓景區的圖案風格統一,在用色方面應當遵循這樣的規律,如果選擇自然色,那么要色調統一,切忌出現自然色中突顯出的多種色彩搭配,而如果選擇多色搭配,那么就應當了解顏色的用意,如黑色,古代稱為玄色,黑色表示吉祥、永久、莊重與驅邪逐妖。可將顏色歸納為高純度高明度配色、中純度中明度配色、低純度低明度配色三種色彩搭配,這樣才能做到風格統一。
3.3 圖案創作現代化
黎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由于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的不同,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勢必和現代人對美與時尚的理解大相徑庭。但黎族人民具有的風情之美與現代化審美有著很多共同之處,從黎族圖案裝飾形式中尋找與現代大眾審美的共通之處,挖掘二者相溶的切入點是進行民族性創新設計的關鍵。藝術設計不同于純藝術,它必須面對市場,是建立在現代科技材料與文化藝術之上的一種藝術設計形式。針對這樣的設計,將民族文化內涵和現代審美文化相結合,讓具有現代化的創作中不失民族的古老文化,展現藝術之美、傳統之美、現代之美,這是對黎族文化的最好表達。
“傳統的”“民族的”“地域的”個性元素有共同的發展趨勢,那就是“時代特色”,它們并不是凝固不前,而是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地完善和發展。將二者結合確實有一定的難度,同時它也是現代設計中的一個難題,主要原因是現代的生活模式使得人們對民族文化習俗的認可非常困難。這種文化根基的變化,也意味著人們對視覺形象的傳統圖形意義的接受度較低。簡單地沿用和模仿既不能體現出黎族的文化內涵,又不能達到一個新時代的創新設計理念。所以,“自然而然”的設計手法雖然對設計師來講有相當的難度,但也是民族藝術融入當代設計的必由之路,將黎族圖案用現代的審美觀去進行再創作,保留其民族的文化內涵,讓其自然貼切,則具有很好的藝術審美效應。
4 黎族圖案在景區應用的意義
4.1 通過黎族圖案傳承和發揚黎族文化
三亞市已經到處充滿黎族圖案,而黎族圖案也不斷增加了新的現代審美特質、文化特質和實用特質。創作者試圖將人們的觀念、思想感情、價值取向轉化為視覺信息,并且通過黎族圖案再現的方式傳播到各處。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黎族圖案在景區中的應用范圍也非常廣泛,黎族圖案具有濃郁的民族性、地域性等文化趨向。而三亞景區中圖案的設計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起到了發揚光大的作用。
在景區中的黎族圖案盡管在形式風格方面和傳統的黎族圖案有所不同,但兩者都是根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來體現文化延續的特性。這與人們息息相關,在本質方面我們不得不說通過黎族圖案的廣泛傳播,弘揚了黎族的傳統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了黎族,從而實現黎族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景區中黎族圖案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不僅是對黎族文化簡單的繼承與應用,更多的是對文化價值的傳遞和應用.
4.2 通過黎族圖案帶動景區周邊產品
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和激烈的競爭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使人們更加渴求大自然的安寧與恬靜。人是自然的產物,對大自然的依賴情結也是無論如何都磨滅不了的,因而回歸自然、返璞歸真成了飽受壓抑的現代都市人的追求。
三亞景區每年都會迎來大量游客,這里的空氣清新、氣候宜人,工作疲憊不堪的人們在這里得到了放松,這里與大城市不同的文化也讓游客樂不思蜀。這無疑帶動了三亞景區與黎族文化相關的周邊產品的發展,黎族服飾、黎族飾品、黎族工藝品都成為游客的囊中之物,而這些商品最能夠代表黎族傳統文化的就是上面精美的黎族圖案。這些裝飾的圖案讓游客愛不釋手,也大大增加了景區的經濟效益,帶動了三亞的經濟發展。黎族圖案帶動了景區的周邊產品,不但弘揚了黎族文化,也帶動了經濟發展,成了景區重要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