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雙明
【關鍵詞】 班主任工作;以身作則;氛圍;
理解;包容
【中圖分類號】 G6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
06—0030—01
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教育者和指導者,班主任在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過程中起著導師的作用。而初中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年齡由兒童期轉為少年期,心理上也逐漸從依附家長、崇拜老師到尋找自我,力求擺脫外在束縛的轉型時期。如何搞好初中班主任工作,是課程改革新形勢下基礎教育領域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以身作則,嚴于律己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特別注重“以身作則”的教育原則。俗話說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初中生可塑性大、模仿性強,而他們的學習最初多半是從模仿開始的。因此,為了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一定要從自身做起,以身作則,“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班主任要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平時我在班級經常強調:“要講衛生,不能隨便亂扔垃圾。”有一天,我看見教室的地面上有垃圾,就隨手撿起扔到垃圾桶里。我的動作被學生看見了,他們也都開始檢查自己的周圍是否有垃圾,并有學生在周記中寫道:“老師都能彎下腰去撿一片小小的垃圾,“我們更應該按照他的要求去做。”事后,班級衛生明顯有了好轉。又有一日,我正在教育學生要有禮貌,見到老師或長輩要主動問好,班上忽然有一個學生問我:“我們向老師問好,可是有些老師卻不回應我們,老師都沒禮貌,憑什么要求我們講禮貌?”這個學生的話聽起來有些刺耳,但卻提醒了我們為人師者一個道理: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產生影響。
二、創造良好的氛圍和環境,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環境可以對學生的心理產生不同的影響。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自卑;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恐懼之中,他就學會了憂慮;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自愛。所以,在工作中,我非常注重賞識教育,并且教育學生對待他人要寬容,學會發掘他人的閃光點,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營造和諧文明的班級氛圍。班主任在日常班級管理中要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在批評教育后要使學生能接受為原則,批評時要首先肯定他們的優點,不能挫傷他們的自尊心。
三、理解學生,包容學生
班主任在抓班級管理和常規教育時,通常要處理學生中出現的各種不良現象。如何處理好班級學生中出現的不良現象,甚至是嚴重地違反了學生行為規范,造成不好的影響的現象呢?首先是班主任思想上要高度重視,行動上要親自過問,具備沉穩氣度,快速了解發生事情的經過。要允許學生有“偶然的錯誤”的發生和存在,在處理過程中善于從不良事件中找出學生的閃光點,善于幫助學生分析、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注意維護學生的自尊心。把批評教育的責任擔當起來,處理問題要克己冷靜,教育中遇到困難時,可以向級組長、學校領導匯報,取得幫助和指導,但不要把學生直接推向學校主管部門,造成學生心理上的過大壓力,往往使教育表現得蒼白無力,限于困境,甚至產生負面效果。
了解學生,包容學生,要從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開始。只有充分地了解學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現在的學生生活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學校本身,在信息社會的今天,他們的生活也不僅僅局限于學習,已經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同時也碰到了各種成長中的困惑。對于成年人,這些問題也許是幼稚可笑的,也許是不屑一顧的,但對于學生,確是他們無法面對和解決的。
為此,作為一名班主任,必須從各個方面去關心他們,理解他們,幫助他們解決成長過程中碰到的各種煩惱,這就要求我們去熱愛每一個學生,去包容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做的每一件事,而不是求全責備,一味地指責,讓他們生活在責備中。無論好的、壞的都是學生真實的生活,我們要在理解中肯定,在包容中批評。
包容,不僅要體現在所謂的“好學生”身上,也要體現在所謂的“壞學生”身上。其實,在一個好班主任眼里學生是沒有好壞之分的,每一個學生都是有其出色之處的。標簽化的管理往往會扼殺一個學生,同一個班級的學生存在差異是不可避免的。無論是在整體上,還是在個別方面,學生的發展必然因人而異,作為班主任,需以博大的胸懷去包容班級的每一個學生,無論他們的優點或所謂的缺點,因為班主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的教育、愛的教育。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