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貴重
【關鍵詞】 物理教學;認識;信心;生活實際;動手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09—0063—01
初中物理在學生的綜合知識體系結構中占居著重要的地位,是提升學生素質必不可少的科學知識。但是,由于好多學生對初中物理深、難、枯燥的錯誤認識,致使他們對學好初中物理沒有足夠的信心。因此,初中物理教師要讓學生正確認識物理學科的知識結構,要讓他們知道學習任何知識只要方法對了,再加上教師的引導和自己的鉆研,都能將它克服。除此之外,教師還要采用靈活有效的方法。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新課標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方法。
一、正確認識物理,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
大多數學生學不好物理的原因,主要是對它具有根深蒂固的錯誤認識,從而造成學習物理的心理障礙。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筆者認為,物理教師要讓學生正確認識物理這門學科本身,放下心理負擔,輕松投入到學習中。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緊跟教師的教學節奏、教學計劃、教學目標,專心聽講,認真學習,積極互動,有效完成課堂學習的內容,進而保證課堂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從而推動物理課堂教學的發展。實踐證明,只要教師能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根據內容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就能把學生引入物理世界,讓學生走近物理,認識物理,愛上物理。
二、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拉近學生與物理之間的距離
無論多么深奧、枯燥、艱澀的學科,只要和生活聯系起來,它就變得柔軟、生動、有趣、形象,變得可觸可摸,有血有肉了。在物理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把物理教學與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覺得物理現象、物理知識原來就在自己生活中,是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從而誘發學生接近它的欲望。筆者認為,教師一定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盡量讓物理知識的難點、重點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使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增強他們對物理知識的感性認識,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和理性思考的能力。如,教師可以運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用具進行一些有趣的小實驗,或者讓學生自己把生活中的現象進行實驗論證等等。這樣不但能拉近學生與物理之間的距離,而且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增強他們學好物理的自信,同時也實現了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三、結合動手實踐,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以往物理教學存在的一個誤區是,教師一般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并且認為只要自己認真講課,講課時間越長,課堂教學內容越多,學生收獲也就越多。其實不然,學生在課堂上收獲多少,不在于教師講了多少,而在于學生理解了多少,掌握了多少。這就關系到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只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轉變觀念,提升學生的主體性,適時和學生溝通、交流、互動,就能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的理解程度,就能有針對性地對學生不懂的地方進行深入或者靈活的講解,促使學生對知識深層次理解。筆者認為,課堂教學中,教師既要盡可能地給學生傳授更多的知識,又要給學生一部分時間,讓學生練習,講練結合,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達到理解、消化、掌握的程度。如,讓學生動手動腦自己做實驗,讓學生小組合作交流、討論等等。實踐證明,只有學生在這個實驗的過程中,論證的目標明確,理論合理,思維活躍,并有創新的元素,就能達到練習的目標。當然,在學生結合課堂學習內容進行練習的時候,教師也不能置之不理,讓學生想怎么練習就怎么練習。教師要在一旁引導,對他們的學習效果、學習情況給予積極的評價,讓學生隨時調整或者改變思考的方向,達到練習的目的。
總之,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方法還有很多,需要我們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師在充分理解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后,根據教學內容,采取符合自己所教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教學目標。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