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杰
摘要:當今社會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大力支持,越來越多的學生走進了職業學校。通過調查研究,了解到中職生法律素質的現狀:對法律理論知識欠缺,遵紀守法的意志比較薄弱。分析其特點,應加強對中職學生的法制教育,培養他們良好的思想品德,提高他們遵紀守法的素養。
關鍵詞:遵紀守法素養;法律意識;中職生
當今社會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鼓勵和支持,越來越多的學生走進了職業學校。而中職生正處在青少年成長期,思想不成熟、易盲目模仿、缺乏自控能力,這是他們容易違法違紀的內在因素。而作為一名中職德育教師,主要的任務就是加強對中職學生的法制教育,使他們從小知法、懂法、守法,懂得依法辦事,培養他們良好的思想品德,提高他們遵紀守法的素養。
一、中職學生在遵紀守法方面的特點
中職生需要具備法律意識,因為他們是社會的一個身份很特殊的群體。從年齡上看他們的社會閱歷淺、經歷少,對法律的理解和認識還處于模糊階段,從知識經歷上看,他們之前沒有經過系統科學的法制教育,對法律知識一知半解。從心理素質上看,他們的情感和思想還脆弱,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從社會關系上看,他們是家中的寵兒,卻是中考失敗者。基于以上分析,確實需要加強對中職生法律意識的培養,提高其對法律的認識水平。
二、培養中職生法律意識的意義
(一)培養中職生法律意識是他們綜合素質構建的需要
教育部、司法部等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強學校法制教育的意見》也明確指出:學校法制教育是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教育。培養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法制意識,增強法制觀念的重要途徑,是實現依法治國的百年大計。這就為學生的素質教育提出了明確要求。中職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社會的真實生活還有很多不成熟的看法,中職生只有樹立正確的法律觀,增強其法制意識,學會從法的角度去認識社會和體驗人生,才能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要求。
(二)中職生法律意識培養是貫徹教育方針、實現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
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的目標是“知識 技能 做人”的教育。我們只有把教學和管理有機的結合起來,相輔相成,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此外,培育中職生的法律意識。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以法制為基礎構造的市場經濟。職校生思想需要加強法律意識的培養,提高其法律素質促進其全面成才。
三、中職學校對學生進行法律教育時出現的問題
中職生缺乏對法律的認識和了解,雖然職業學校都開設了《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但大多數中職學校的學生都只重視專業課的學習,而對于作為公共課的《職業道德與法律》往往存在應付了事的心理,尤其在一些職業學校中把《職業道德與法律》作為考查課考試形式只是開卷考試或者寫篇短文就可以。學生平時又沒有接觸過此類知識,法律意識普遍比較淡薄,只是有一些模糊的概念,有的甚至是錯誤的認識,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心理特點都是他們較易走上人生的歧途的原因,中職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發育的成長階段。該年齡段具有模仿性強、好奇心強、易表現和易沖動的特點,其辨別是非、區分良莠和抵御外界影響的能力差、自控力弱、行為不穩定、極易誤入歧途。
四、提高中職生遵紀守法素養的途徑
(一)改變法律意識培養的教學模式。
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注意知識的應用性和實踐性。把案例教學貫穿教學的始終教師在選取案例的時候,應當選擇有代表性、貼近學生實際生活或學生周圍發生的一些案例,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并讓學生認識到教師的教學不只是抽象的法律知識,而是在自己的身邊悄然發生各種各樣的現實的案件。這樣才可以讓學生明白如果自己對此類事件不防范的話也有可能滑向犯罪的深淵,那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這樣法律對公民的規范作用才會深入學生的心中。
(二)在教學方法上要創新。
將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運用于法律基礎教學。將教學內容和典型案例制成多媒體課件,增強其直觀性,使學生能主動接受教育增強教學的效果,從而達到對學生違法亂紀預防和教育的作用。營造一個良好的法律意識環境,模擬法庭訓練,寓教于樂、設立模擬法庭、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原告”、“被告”、“律師”、“檢察官”、“法官”、“證人”這些對學生來說就是很遙遠很陌生的詞語。如果讓學生自己來扮演這些角色,就會使學生體會這些詞語的含義,親身體驗法律程序。體現法律的正義與公平,這樣學生成了學習的主體,就會煥發出無限的學習熱情。對知識的體會有別于教師枯燥的講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提高了法律的覺悟。他們體會到的是法律的尊嚴、權威和公正。這樣定會在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遠離犯罪,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三)提高教師隊伍的法律意識。
教師為人師表,言傳身教,一切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作為一名中職學校的德育課教師,必須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并把所學的知識進行整合,將課堂教學作為主渠道在教學計劃、教材選購、師資配備、教師考核、學生考試、授課時數等方面要嚴格按規定管理和執行,減少隨意性。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開展學法用法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知道一旦觸犯了法律就要為此承擔法律責任,接受法律的制裁,從而在實踐中探索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為國家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四)重視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的導向作用。
家庭作為學生學習、生活的另一重要場所,對學生最終將如何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現在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少數家長由疼愛發展到溺愛,再從溺愛發展到縱容,其實這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是極其不利的,同時也與學校的素質教育相抵觸,因此,家長對學生的愛一定要有正確的認識多與教師溝通和交流,加強與學校的聯系,及時掌握子女的思想動態,雙方共同努力幫助子女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其以積極的心態和極強的法律觀念迎接人生的挑戰。
五、總結
提高中職生的法律意識非常重要非常緊迫。學校是培養學生法律意識的重要場所,但僅僅依靠學校的法律教育是不夠的,要社會、家庭、學校的緊密結合,形成良好的法律教育大環境,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才能造就新一代的四有新人。而作為二十一世紀的中職學生,在學習中、生活中,都應樹立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的牢固觀念,擺正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態度。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合格的中職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