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立 馬志剛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模式是符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其核心目標是讓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主動參與、善于研究、樂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處理物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溝通、合作的能力。古人語: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小組合作模式下的初中物理學習,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獲得好習慣的培養。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習慣;導學案;思維導圖
學習習慣是學生在長期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自主完成的行為傾向。葉圣陶提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本文從以下四點對初中物理學習習慣的培養進行初步研究。
一、以導學案為依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
葉圣陶曾經說過:“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使學生自己能讀書,不待老師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僅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良好習慣,而且在使用導學案學習的過程中,為“合作探究”及其他教學環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小組合作實踐教學中,筆者認為從以下方面努力效果不錯:
1.在學習過程中,利用好課本
導學案的使用,讓學生可以根據學習目標閱讀,借助導學案上階梯式的設疑,逐步進入學習的主題,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自主活動和小組合作完成知識的學習。
2.指導學生學會讀書,掌握讀書的方法
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讀與物理有關的文章,并學會將課內的讀書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中,提高學生物理素養也是通過大量課外閱讀實現的。
二、以理解為基礎,構建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英國學者東尼博贊在研究大腦的力量和潛能挖掘過程中發現的用圖畫、代號和連線來表達人思維過程的一種思維工具。思維導圖在西方一些國家已運用于教學,在我國近幾年也將它運用于教學中。物理學科中具有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比較多,而且每個基本公式之間相互聯系,靈活巧妙應用思維導圖的方法則貼切解決了物理學科知識的難點。
在構圖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給予繪圖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梳理知識脈絡以及知識點的銜接。教師不能幫助學生給出現成的各部分知識結構,因此教師應該根據授課內容進度及時引導、組織學生對前面所學知識、規律、方法進行歸納整理,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加工構建出一個個具有自己思維特點的思維導圖。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非常喜歡這種方法,而且部分學生結合自身特長,所描繪出來的思維導圖非常具有觀賞性。
三、以實驗探究為載體,培養合作團隊意識
物理實驗教學中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更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在286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中,與他人合作而獲獎的有三分之二的科學家。這些生活中的實際例子無不說明了合作在團隊中的重要意義。
如何在物理實驗中體現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學習意識呢?這需要合作活動過程中成員們互相學習、謙虛團結,充分發揮團隊的智慧,只有這樣才能使小組成員共同參與的意識和表現的欲望被調動起來。如在伏安法測小燈泡的電阻實驗中,由于該實驗所用的儀器較多,且操作復雜(涉及電流表的內接和外接、滑動變阻器的限流式或分壓式接法),首先進行組內的細致安排,有序進行,不但省時,而且能在活動中培養每一位成員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因此,物理實驗小組合作讓學生樹立自信,勇于突破;在團隊協作的過程中,以討論、研究、實驗、論證的步驟不斷磨煉,最終獲得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四、以知識系統為途徑,培養善于總結和反思的習慣
伯萊克說:“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得到批判的考察自己的行動及情境的能力。使用這種能力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努力思考。”“反思”就是對自己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學習結論再認識的過程,是高效學習的方式之一。
如何引導學生對物理知識和解決方法進行總結和反思呢?讓學生通過自己繪制的思維導圖,使知識更具有系統化,知識點的系統梳理過程也在反思,反思在學習一個階段的知識中是否達到認知要求。因此可以建議學生從三方面做起:(1)先從整體知識框架進行梳理;(2)再從知識脈絡進行梳理;(3)最后從知識點之間聯系關系進行梳理;在每個步驟的梳理過程中同時進行反思,以思維導圖的知識框架整理并反思,不僅使學生理清每個知識點的關系,也降低了物理知識的難度,增強學習的信心,還可以使學生養成反思的好習慣。
物理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學生物理學習能力和科學素養的培養,利用小組合作的模式讓學生獲得好習慣的培養才是教師的首要教學任務,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要靠教師的示范、引導,更重要的是需要學生自覺、主動、積極參與和堅持。
參考文獻:
[1]林春燕.淺談如何提高物理閱讀教學效率[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
[2]馮奕.小組合作學習在物理教學中的實踐[D].廣西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