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瑜
摘要:中等職業教育的關鍵在于“培養高素質技術人才”,而中職語文教學也該透露出一股職業教育的氣息。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以“能用、好用、夠用、實用”為教學基本原則,對“理論教學”和“專業化實踐教學”的融合進行重點把握。
關鍵詞:中職語文;職業特色;突出
中職語文教學不同于普通高中的語文教學,教師在對教學內容進行確定之前,需先對學生所學的專業方向進行充分了解,使學生能夠掌握極具職業特色的語文知識。也就是說,中職語文教學的關鍵在于“用”,教師需要把語文教學同學生日后的就業進行有機結合,使學生在獲得語文知識的同時,也強化了職業意識。本文接下來就重點對中職語文教學中職業特色突出的相關問題進行簡單討論。
一、制定切合中職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
中職語文教學要突出學生所學專業的職業特色,把“素質”的培養作為教學的核心,使學生通過學習而獲得一定的“能力”,故教師需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來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具體而言,中職語文教師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則,按照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對教學的難度和進度進行整體把控。在教學的過程中,若教師將難度設置得過低,那么學生不會感到一絲學習的壓力,容易讓學生催生出懶惰而消極的學習情緒,既不利于知識的掌握,也不利于能力的形成;若教師將難度設置得過高,那么學生將會感到巨大的學習壓力,從而對學習產生一種畏難的心理,更有甚者會直接逃避學習,就出現了厭學、棄學的不良現象,這對“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形成、素質的提高”都是極為不利的。
正因如此,中職語文教師要對教學的難度進行合理的把握,當遇到一些難度較大的教學目標時,要注意對目標進行細化拆分,將整體目標轉化為若干層次和等級的階段化目標,針對學生所存在的個體差異予以區別對待。讓學生既能感受到學習的難度,又不至于被學習的難度影響到具體的學習,令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持續不斷的獲得相應的成就感,從而讓學生開始在學習中表現得更為積極主動起來。換而言之,中職語文教師要將教學的難度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之內,通過對教學的內容進行大膽的取舍,讓教學目標變得更為切實可行,從而使教學內容的安排能夠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求來予以進行。
例如,當我們教學生進行古文學習的時候,就要在教學目標制定時大膽的去進行教學內容的取舍,不去對文章的寫作背景進行大量的介紹,也不去強調作者到底有何特色,而是就讓學生去對文章本身進行仔細的閱讀和積極的討論,使學生從文章中感受到作者的寫作態度和具體所要表達的內容。隨后,教師再布置學生去進行讀后感的寫作,讓學生將自己所理解的內容表達出來,使學生能夠將自己進行閱讀的真實感受分享出來,再結合課本上的參考答案和學生所學專業的特點來進行進一步引導,以便使學生獲得突出職業特色的教學。
由此可知,在進行中職語文的具體教學目標制定時,為了能夠將職業特色予以重點突出,那么就需要教師把握好教學的主體——“學生”,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整體把握,使教學能夠更好的為學生服務,這樣才是學生所希望和喜歡的教學方式。如果教師在教學目標制定時不看對象,僅按照教學要求來進行相應的安排,勢必不能很好的突出學生所學專業的職業特色,令學生逐漸喪失語文學習的興趣,甚至是讓教師和學生二者之間相互對立起來。當然,中職語文教師要對教學的相關標準進行適當的把握,不可一味地去對標準進行降低,還是要對實際情況予以尊重,把握好教學發展的具體方向,盡量讓教學做到循序漸進,使學生的能力得以逐步提高,這樣才能保證中職語文教學中職業特色的突出。
二、選擇突出職業特色的教學內容
中職語文教學課程需有別于普通高中,不能也照搬標準化課程來對學生進行教學,這樣才能有效避免教學中出現“千人一面”的被動局面。就具體而言,中職教學的關鍵在于對學生的技能進行重點培養,以便讓學生能夠獲得遠比普高學生靈活的發展,令學生能夠在更為寬松的發展空間中進行發展,使學生可以根據專業所具備的職業特色來進行學習,可以更為自由的勾勒未來的發展“藍圖”。所以,中職語文教學需要融入相應的職業特色,并同時保持職業特色的重點突出,這樣才能夠把語文教學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一方面,中職語文教學要和專業基本教學結合起來,以此來將職業特色予以重點突出。具體就是,中職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對學生的未來進行仔細規劃,考慮職業崗位的相關需求,以求達到促進學生專業課程學習的根本目的。也就是說,中職語文教學要發揮出雙重職能,既要讓學生的文化素養得以有效提高,又要從各方面對學生的專業課學習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這樣,中職語文教師才能更好地在文化課和專業課教學中找到平衡,讓學生在學習中將語文和具體專業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充分感受到語文學科所具有的工具性,并以此為基礎來對其他學科進行更為深入的學習,從而讓學生開始漸漸的愛上語文學習,進而通過中職語文教學令職業特色得到更好的突出。
另一方面,中職語文教學要和專業實踐課程結合起來,以求達到促使學生專業課程學習進一步深化的最終目的。也就是說,中職語文教師要把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納入到具體的教學目標中,從而將語文教學內容和實踐課程內容有機的結合起來,進而對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予以更具針對性的培養,為學生的職業生涯的開展鋪平道路。只有這樣,中職語文教師才能將教學延伸到課堂之外,讓學生能夠走出教室去對語文實踐能力進行更為有效的培養,令學生能夠在企業中更好地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的學識隨著事業的開拓而變得豐富起來,此時中職語文教學中職業特色才會得到更為有效的突出。
也正因如此,中職學生將專業要求融合到了語文教學之中,理論知識和實際實踐開始交織在了一起,語文課本內容的學習和掌握也開始漸漸變得靈活了起來,達到了讓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以進一步有效增強的目的,最終中職語文教學中職業特色的突出才會顯得更為順利。
總之,中職語文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師要為學生的后續發展做出相應的考慮,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讓學生開始慢慢的考慮未來職業生涯的相關問題。并據此對語文教學提出更多的要求,使學生所學專業的職業特色得到較為有效的突出,這樣學生才能成為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