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霜
摘 要 在體育課教學中,積極探索新型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遵守學生學習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根本,依據不初中學生的身心發育狀況,認真解讀體育與健康標準,合理安排教學計劃,借助有效的教學手段,通過各種有效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 初中體育教學;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1-0118-01
新時期教育觀是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對學科教學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體育學科作為學校教學的一個學科,在教學中要以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為依據,本課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實施“新課程”的教學理念,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學生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
一、體育核心素養的定義
根據國際最新發展和我國教育提出的“立德樹人”的基本要求,以及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的素質教育經驗,在林崇德教授團隊研究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我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概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個體在知識經濟、信息化時代面對復雜的、不確定性的現實生活情境時,運用所學的知識、觀念、思想、方法,解決真實的問題所表現出來的關鍵能力與必備品格。體育核心素養是指學生通過體育學習或體育鍛煉活動所應具備的符合終身體育鍛煉和社會發展要求的體育特殊品格和關鍵能力,具體內容包括運動能力、體育品德、健康行為等。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是學生核心素養在體育學科中的具體化,同時也是學校體育教育教學活動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
二、教學中培養學生體育核心素養培養的意義
通過體育與健康這個載體,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積極進取、充滿活力的人生態度,幫助和促進學生主動自主的發展;尊重學生的實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適合自己和社會需要的發展;在整合中激發學生社會責任感、體育品質、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幫助學生建立正確人際交往等方面都有研究價值。然而,傳統的體育教學觀念依然盛行,教學內容、方法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也缺乏合理性。教學更多的偏重于技術授受,對意識教育、習慣和能力的培養重視不夠。因而,為全面推進體育教學改革,我們需要從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出發,積極轉變觀念、改進教學內容與方法,以推進教學改革的進程。
三、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策略
以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為依據,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圍繞培養中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為中心任務,通過體育課堂有效教學手段,整合體育教學設計,發揮整合功效最大化,讓中學生掌握一定運動基本知識,在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及體育品德等方面素養得到培養,用新穎的體育課堂教學方法,讓中學生自覺參與到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中,享受運動樂趣,塑造健全人格,形成穩定的、終身體育鍛煉的好習慣,在引領過程中,提升教師教學策略,為學生幸福人生奠定堅實基礎。
(一)教師教學觀念轉變,激發學生學習體育興趣
體育教學比較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對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目的和意義教育,加強學生對體育的認識,培養他們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和堅持鍛煉的意志品質,讓學生掌握進行鍛煉的方法以及形成終身體育的習慣。初中學生的心智發展還未完全,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幫助,讓初中學生養成核心素養觀念,使學生在體育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得到提升。通過終身體育思想的形成,學生能夠自覺自動地參與體育學習與鍛煉,不斷形成良好的體育習慣,在體育興趣、動機、情操、品質等方面獲得發展。
(二)體育教學內容的有效選擇,引導學生參與運動
培養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內容的合理選擇。針對身體素質的提高,可以選擇學生喜愛的,并且兼具鍛煉價值的、有利于終身體育的內容,特別是針對本省體育成績計入中考成績總分,以這個新公布的考試方案為指導,以考試項目為依據,以考試評價為標準,讓學生從之前的體育課學習的“要我學”變為“我要學”,自覺加入到體育課的學習和鍛煉中,并且能夠熟練掌握體育運動技能,在課外活動時間自覺鍛煉,達到科學鍛煉身體的習慣,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實施新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要求體育要變革教學方法。隨著體育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很多新的教學方法逐步被應用到體育學科當中。鑒于當前的教學形勢,教師可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方法來推進體育教學。為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與創新性,教師可引入探究式教學,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探究與創新精神。
(四)有效滲入德育教育,培養學生體育品德
教學中,體育教師要抓住一切可利用的因素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滲透。通過體育課特有的教學常規加強紀律教育,增強集體性。在具體項目的教授中,可充分挖掘體育項目的文化內涵,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還可以通過體育項目的個人與集體的艱苦訓練培養學生的堅強意志與合作精神等。不僅要加強技術教學,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強身健體,還要注重心理健康的發展,注意觀察學生,并積極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心理保持一個穩定的健康狀態,這樣,才能有助于學生步入社會的進一步發展。
總之,作為體育教師,應該在體育課教學中,積極探索新型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遵守學生學習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根本,依據不初中學生的身心發育狀況,認真解讀體育與健康標準,合理安排教學計劃,借助有效的教學手段,通過各種有效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