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海
摘 要 為了培養初中學生的道德與法治觀念,增強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意識,提升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其獲得全面發展與進步。文章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現狀為出發點,針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提出了幾點對策,即提升教師教學素質,開展相關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情感觀念,為國家培養出知法懂法、全面發展的新一代人才。
關鍵詞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現狀;課外活動;情感觀念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1-0143-01
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要求學生對思想理論與基礎法律法規有一個明確的認識與理解,從而成為一名遵紀守法的合格公民。但就目前情況來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仍存在許多阻礙教學開展的因素,這使得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教學質量與效率難以得到提升。對此,教師應抓住問題的根源,積極采用有效的對策,從而使以上問題得到解決,為初中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中存在的若干問題
首先,初中生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較深,認為道德與法治是一門副科,不值得花費時間與精力學習,應該把寶貴的學習時間放到語數外等主科學習上。部分家長和教師認為道德與法治沒有主科重要,不看重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情況,這就注定了初中道德與法治不會有一個良好的開端,自身存在的教學價值也將無法發揮出來。另外,許多道德與法治教師對自身專業課程的內涵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教師如此,學生對該學科的偏見更是不得而知,這是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效性低的主要原因。
其次,教師受到傳統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一味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認為教材知識就是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所有教學與學習內容。這種教學理念是極片面和落后的,若教師過于關注自身的教學進度,忽視了學生的實際學習訴求,那么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就是表面看起來很專業,實則內里是空虛的軀殼。
最后,在初中道德與法制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工具就是一根粉筆、一本教材和一張嘴,這種教學方法過于單一枯燥。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驟減,最終對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失去學習興趣,甚至產生一定的抵觸心理,這種情況下,教師的教學工作也將一籌莫展。對初中學生而言,其自身對新事物持包容和學習態度,但是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其在新事物學習方面有一定的欠缺。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他們就可以學習一些較為淺顯的理論知識,但是對該課程部分知識的內涵理解方面,還有一定的困難。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如果不及時解決學生的這些困難,就會導致學生的問題越積越多,最后拉低學生的道德與法治學習效率。從當前的教學實際來看,許多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并不具備能及時抓住學生困惑之處的能力,無法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專業解答。
二、對上述問題的對策研究
(一)教師要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
教師的專業性對學生的學習成果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優秀的教師就是學生學習路上的燈塔,為學生指明正確的學習道路,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得到教師的正確指引。因此,教師的專業素質顯得十分重要,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再在其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授學生書本知識,而且還要對學生的困惑進行專業解答,使自身的專業素質滿足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要求,提高學生的學習實效性。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規范,用自身的專業教學能力,夯實學生的法律基礎知識,引起學生對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的重視,這是端正學生對這門學科學習態度的首要前提。使學生在學習中明白“做事先做人”的道理,實現學生全面綜合發展。另外,還要強調一點的是,教師要對自身的教學理念進行及時革新,不能固步自封,耽誤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教師優化課堂教學環節
不得不承認的是,初中道德與法治的相關知識趣味性不高,若教師的教學環節過于單一,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率只降不增。因此,教師要客觀審視自身的教學方法,敢于做出改變,優化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環節,例如可以讓學生用自導自演的小品,來宣傳法律知識,推陳出新,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實效性。開展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課堂活動,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課堂活動參與度,改變傳統課堂學生尷尬被動的境地,將“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實效性。
(三)注意對學生的情感觀進行培養
教師若想切實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效率,除了督促學生掌握課本知識,還要對學生的情感觀進行著重培養,使學生擁有健全的法律意識,提高學生的法律知識實踐能力。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使學生理解道德與法律知識的內涵,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遇到問題懂得拿起法律的武器捍衛自己的權利,成為一名知法懂法、遵紀守法的好公民。教師要注意在教學中,立足教材,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有序的整理,加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認知水平。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生活是我們最好的老師,教師將道德與法治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不僅能使學生意識到這門學科的重要性,而且有利于學生對書本中部分晦澀難懂知識進行有效的理解,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在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學習中,培養自身法律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將道德與法治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意識到道德與法治在其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性,讓學生從心底接受道德與法治的學習,努力成長為國家期盼的全面發展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吳佳佳.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7):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