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克爾古力·然哈買提
摘要:問題意識指的是在初中歷史學習中學生產的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線索等的疑問及思維意識,而這些則屬于人腦中獨特性的思維,對于學生學好歷史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作為教師為了在教學中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則應該重視問題意識培養過程,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歷史教學中改善師生關系。
關鍵詞:歷史教學;問題意識;策略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初中歷史教師開始不斷的嘗試全新的教學方式和方法,盡量的將課堂轉變為以學生主動學習的類型,但是學生問題意識養成仍舊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學生歷史思維能力不足、質疑精神匱乏。而這些問題的有效解決將影響到歷史課程目標的有效達成、學生歷史素養的提高等,筆者正是在教學實踐中認識到了這一點,故制定出了下面幾點策略。
一、嘗試適宜學生問題意識提升的教學方法
首先作為教師則應該對歷史課程標準進行深入鉆研,更為準確的理解和掌握歷史課程性質、設計思路、歷史教學三維目標等,在理清思路的基礎上做好是教學設計,掌握教材的框架結構,拓展歷史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其次教師還應該通讀歷史教材,弄清教材中出現的變化,精準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掌握歷史教材中的核心精神。第三教師還應該對學生基本情況做到充分的了解,有針對性的做好教學策略的調整、備課及備反思工作。那么教師則應該做到教學統一,從知識單向傳遞變為教學信息的有效傳遞,從而實現知識教學和能力培養的結合,著重的去開發學生歷史探究積極性的開發,將學生主體地位更好、更為充分的發揮出來。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
這一策略指的是當教師進行問題引入的時候,借助于活動、游戲、故事等較為在機關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手段,啟發學生自主定的聯想、進而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可以主動性的投入到學習中。那么作為教師還應該將智能手機、PPT等充分的利用氣啦,創設出音頻、視頻、游戲等情境。比如在《人類邁進“電氣時代”》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看《中國崛起》這一視頻,之后利用PPT讓學生融入到情境中,從而激發學生探究該歷史過程的興趣,體驗歷史問題主動性的探究。
實踐證明,巧設疑問,抓住時機創設問題情境是提高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手段。問題是學習的動力。“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是孔子的名言,這就是要求教師精心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學會理解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和評價問題,引導學生“樂學,善學,會學”。在實施情景教學時,問題呈現方式可以多種多樣,打破教材局限,使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和思考不斷深入和升華。如在講述楚國詩人屈原憂國憂民,以身殉國的史實時,有的老師讓學生以愛國精神為主旨,對屈原的嘉言懿行進行思考,從而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評價歷史人物的問題情景。廣大學生贊同屈原的死是愛國舉動,認為他以死抗爭,是為了喚醒民眾,死得其所;有的學生還引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的名言,認為屈原的死比泰山還重;還有的學生以“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為變法而流血犧牲為佐證,贊許屈原的生命價值至高無上。然而,也有學生提出不同意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如果人人都像屈原那樣,誰來發動人民繼續斗爭,愛國還不是一句空話,甚至有學生認為屈原不是真正的愛國者,因為當楚國面臨危機之際,作為楚國的大夫,應該勇敢地站出來組織積極的反抗斗爭,而他卻選擇了自殺,這是為了逃避現實,是懦弱的表現。在這一問題情境中,學生各抒己見,不拘泥于傳統與教材的觀點,產生了強烈的學習欲望和探究精神,通過學生的各抒己見,相互影響,拓寬認識,加強理解,弘揚了價值觀。
三、通過任務制定引導學生主動性去探究問題
教師在該過程中可以將網絡資源充分的利用起來,在互動平臺中提供歷史教學信息,進行相關任務的制定,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為每個小組分配好任務,并讓學生展開探究,比如教師可以布置止癢的認為,對比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總結出領先國家、主要成就、起止時間、標志等,在該任務當中有很多小問題,并且這些小問題難易不同,小組合作則能夠讓組內歷史基礎較差的學生去探究簡單性的問題,而讓歷史基礎較好的學生則可以研究難度大的問題,這樣全部學生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問題。探究結束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分享研究成果,教師還可以將研究結果利用PPT展示給全班學生。
四、通過小組合作探究使得學生盡快養成問題意識
新知識學習過程中采用小組合作探究則能夠實現問題及時發現、及時分析和有效解決,但是對于那些小組合作研究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互聯網進行資料搜集,從而實現問題的有效解決。我們在以《人類邁進“電氣時代”》為例,教師可以在PPT上展示交通工具、家用電器等,設置下面的問題:
你家里面有這些家電嗎?
你出門坐過這些交通工具嗎?
你知道這些家電和交通工具是什么時候發明的嗎,是由誰發明的?
你知道這些家電和交通工具在你的生活中發揮什么作用嗎?
書本中是沒有辦法找全所有答案的,學生則可以利用網絡在課前搜集好相關的答案,然后在課上與同學進行共享,在潛移默化當中使得學生問題意識逐漸提升。
五、對學生學習情況及時檢查進而提升學生歷史問題意識
教師需要對學生歷史學習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將教案當中學生集中性反映出的問題做好分析及處理,并進行仔細的講解和分析。比如學生在學習《壟斷資本主義時代的世界》過程中,學生在閱讀完教材之后則應該提出“何為資本主義?”、“何為壟斷資本主義?”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可以在班級授課中集中回答,這就既做到了對學生歷史學習情況的及時檢查,還解決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疑惑。
結論:
新課改要求教師必須轉變教學模式,從而樹立起新型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那么作為教師則應該解放思想、在教學中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研究出學生參與式的教學方式。那么作為歷史教師則應該結合歷史學科特點,盡量的營造出平等、和諧及民主的教學氛圍,從而實現師生的有效互動。作為一線教師則應該嘗試適宜學生問題意識提升教學方法、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通過任務制定引導學生主動性去探究問題、通過小組合作探究使得學生盡快養成問題意識、對學生學習情況及時檢查進而提升學生歷史問題意識。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學有動力,學有目標,學有所成。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陳虹謹.問題教學法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