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霑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廣,教育科研在創建學校特色、解決教育問題、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等諸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隨著教育科研的不斷深入,實踐過程往往問題不斷、困難重重。文章主要圍繞學校教育科研的現狀及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解決對策。
關鍵詞:教育科研;問題;現狀;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12-18
作者簡介:葉 霑(1989—),男,湖南永州人,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學校教育。
我國開展教育科研活動已有幾十年,各個學校積極響應,且通過教育科研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和體系,提高了學校的教學質量和教育水平。教育科研作為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也越來越受大家重視。很多教育者逐漸認識到,教育科研在創建學校特色,解決教育問題、提高教學質量、促性學生個性發展等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但隨著學校教育科研的不斷深入,在實踐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困難和問題。
一、學校教育科研現狀及問題
我國眾多學校雖然在教育科研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從總體上看,我國的教育科研水平與發達國家還存在一定差距。當前的教育科研的發展已不能適應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改革的需要,這就對學校教育科研的數量和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科研的推進過程往往存在著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從觀念上看,一些教師對教育科研存在的誤區
1.能力誤區——“我不能”
在許多一線教師的眼中,教育科研非常深奧,只有專業機構和教研人員才能做到,而自己理論知識薄弱,缺乏研究方法和科研能力,不知從何做起,就算做了也“不能”做好。
2.職責誤區——“我不負責”
一些教師認為,進行教育科研不歸自己負責,自己的任務只是教書育人,教育科研屬于分外之事。另一些教師擔心教研會分散自己的精力,影響自己的教育教學。他們把科研和教學對立起來,認為兩者不可兼得[1]。
事實上,新課改明確提出,教師是課程的開發者和研究者。我認為,教育科研的最終目的是解決教育問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校的教學質量。所以,教學和教研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系。
3.功利誤區——“我為了什么”
很多學校把教育科研與評先進、評優秀掛鉤,這樣做雖然能激發教師的積極性,但也容易使教研的目的不純粹。一些教師教研只是為了評職稱、評優或者獲取名利。以此為目的進行教育科研活動的教師,其教研成果的質量往往不高。
(二)從實施過程中看,學校教育科研存在的問題
1.理論指導不足
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很多教師沒有花費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掌握的理論不足、方法較少,教師就難以用教育理論來指導教研活動。即使掌握了一些教育理論方法,大部分教師還是習慣用經驗,而不是用教育理論來分析教育現象,解決教育問題。如此,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造成的后果要么是教育科研成果過于膚淺,要么是教研成果和教學實際脫鉤,可操作性較差。
2.缺乏有效的監控和管理
從教育科研的管理來看,學校管理者往往只注重制訂方案計劃,卻忽視對教育科研的過程管理。一些學校在教育科研課題申報成功,獲得立項以后,科研工作就進入停滯狀態,學校管理者也沒有按照時間節點的要求進行嚴格的監督和管理,直至快要結題時,才開始匆匆找資料,補記錄[2]。這樣匆忙申報的教研成果質量是很難得到保證的。
3.教育科研經費不足
一般來說,對學校的教育科研課題,教育管理部門會給予適當的經費支持。但是,一個重點教研項目所需要的經費遠遠高于管理部門所給予的。而學校的課題要想出成果,物質基礎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有很多優秀成果在短期內看不到效果,要想長期實施必須有充足的經費作支撐。教育科研經費不足往往會造成教師參與教研的主動性不高,影響學校教研成果的水平和質量。
4.教育科研脫離教學實踐
一些學校的教育科研項目雖然看起來高屋建瓴,但沒有經過教學實踐檢驗,內容過于空洞、可操作性較低,對教學的實用價值不大。事實上,教育科研成果能運用到教學實踐中來解決教育問題,是判斷教育科研價值的關鍵。
二、針對學校教育科研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針對上述論及的問題,結合國內外學者在教育科研方面的研究經驗,我認為教育科研要想走出觀念誤區,提高教育科研實施的質量和效率,可以采取以下兩大方面的對策。
(一)教研結合,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
很多教師認為課題太難是因為他們對課題的參與程度不高,一些學校在課題選題、立項上都是由個別行政干部“一手抓”,等到審核通過了才把任務分配給教師,這就導致很多課題偏離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從教育科研和教學實踐脫離開來,教師會覺得課題空洞乏味、高不可攀。反之,學校把教學實踐和教育科研相結合,將教師的實踐經驗和理論研究融合在一起,讓教師充分參與到教研活動中來,才能從根本上糾正教師“不想做,不能做”的觀念。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兩個方面。
1.合理分工,全員全程參與
從教育科研課題的開題、立項、執行到最后的結題,每位教師都應該全程參與,團隊協作,而不是按任務、按步驟分工到個別教師。如果學校較大,或有部分特殊情況的教師,我們可以采用化整為零的方式,開展5~10人的教育科研小組,盡量讓每一個教師參與到教育科研中來。全員參與,一方面能使教師相互促進監督,避免個別教師偷工減料、偷懶拖拉導致出現整個教研工作無法進行的困境;在群體的影響下,也能帶動個別功利性的教師回歸教育科研的本質。另一方面,全員參與使每位教師對課題有歸屬感和責任感,以此增強學校的凝聚力。而全程參與則可以避免因為交接不利所導致研究不連貫,與計劃脫節的問題,長期的團隊磨合也有利于提高教育科研的質量和效率。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位教師必須合理分工,比如各科專業教師負責相應學科的教研課題;行政組統一指揮調度,統籌整個教研流程;班主任和各任課教師將教學和教研結合起來,組織學生檢驗、充實教研成果。合理分工使教師們明白自己的職責所在,進而將觀念從“我不負責”轉變成“這個我負責”。
2.立足教學實踐,結合教師的教學經驗
一切理論都必須從實踐出發,一切教研成果都必須經得起教學實踐的考驗。如果在選題時就脫離教學實踐,教師會覺得課題空洞乏味、高不可攀,進而影響教研活動的實施。
反之,如果課題是教師們結合教學經驗推選出來的,就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教師的參與度高了,對課題的理解深了,不但不會覺得無從下手,反而會提出很多寶貴的實踐經驗和操作建議。這些經驗和建議可以成為很好的教研素材,支持教研成果的論證。
(二)以點帶面,多點發散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很多深奧的專業知識都是從最基礎、最簡單的道理發散而來,很多優秀的教育科研課題,追根溯源都是通過一些最基礎的教育學原理來解決教育中存在的根本問題。因此,我認為,要提高學校的教育科研水平和質量,就要以點帶面、多點發散,具體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以學校特長為核心,發揮教師的集體力量
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特長或者特色,既可以是課堂教學上的特長,也可以是校風、校紀等精神文化方面的特色。我認為,學校教育科研應揚長避短,以學校特長為核心來進行教研,有三個好處:一是以學校特長為核心,課題的物質基礎就更牢固,教育科研的資源也更豐富,執行起來也就事半功倍,能顯著提高學校教育科研的效率;二是充分發揮學校特長,能節省教育科研經費,對教育資源進行充分利用,有效地節約了教研時間和教研成本;三是在整合優質資源,發揮學校特長的過程中,更容易拓展思路。通過教育科研的理論學習,教師們能發散出更多的新點子和好創意。這樣以教學支撐教研,用教研指導教學,能有效地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進而提高教研成果的質量。
在選題時,我建議不要單單依靠某一學科的教師,而是應該發揮所有教師的集體力量。綜合多學科教師的經驗,就更容易把單一課題發展成綜合課題,把個人思路提升到集體智慧。在課題實施過程中,則要將學科教師的專業教學經驗、班主任的班級管理經驗以及行政教師的宏觀規劃經驗結合在一起,合力推進教育科研。這樣一來,效果就不是簡單的“1+1=2”了。
2.以專家型教師為核心,將普通教師培養成研究型教師
一線教師雖然經驗豐富,但是掌握的教育理論和方法較少或者比較膚淺,難以用先進的教育理論來指導教研工作和分析實際教育問題。這就需要有掌握著先進理論基礎和豐富教研經驗的專家型教師對整個教育科研流程進行指導、監督、管理。即組織教師進行教育理論培訓,對教師們在教學和教研過程中碰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指導;發現教研過程中存在的偏差并及時糾正;建立健全教研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從而保證教育科研課題按時、保質、保量的完成。
學校如果已有優秀的教育科研成果,專家型教師可以從已有的教研小組中擇優選拔;反之,則需要從外部聘請,并在學校的教育科研活動中不斷培養自己的專家型教師隊伍,儲備師資力量。
而大部分一線教師教學經驗豐富,教學能力突出,他們缺少的只是一些教育學理論和將理論應用到教育實踐中的技巧和經驗而已。通過專家型教師的系統指導、培訓,經過一次次的教研活動的歷練,一大批普通教師將會不斷成長為研究型教師,甚至是專家型教師。以教研帶動教學,用教學檢驗教研,學校的師資力量和教學水平將會不斷提高,真正做到了教學、教研兩不誤。
3.以優秀教研成果為參照,融合學校特色進行發散創新
創新比創造要容易,很多創造源于對失敗的創新。教師在查閱資料、參照國內外優秀教研成果的過程中,既能借鑒前人的成功經驗,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還能少走彎路,提高教研效率。要注意的是,參照并不是原封不動地照搬照抄,而是要融合自己學校的特色,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檢驗。不斷以點帶面,多點發散,融合創新;不斷反思總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最終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優秀教育科研成果。
學校如果有兩個及以上的特長或特色,可以將它們融合在一起,發散創新。比如,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瀏正街小學就創造性地將美術的藝術之美、乒乓球的技巧之美、少年武警的力量、精神之美相融合,組織開展了許多豐富多樣的教育科研活動。這樣既豐富了課題的選擇,也更容易組合創造出新的教育科研課題。
綜上所述,學校通過教研結合,以點帶面,就能顯著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和教育科研水平。
參考文獻:
[1]謝海虹.淺談高校科研管理現狀對策[J].企業家天地(理論版),2009(10):178-179.
[2]尹曉軍.教育科研的現狀與應對策略——來自寧波市中小學的調查和分析[J].教育發展研究,2004(6):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