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松
[摘 要] 幼兒接觸文學作品比較早,而且都是以動畫、繪本形式進行的。在引導中班幼兒進行插圖創作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幼兒文學認知基礎,以提升幼兒插圖創作品質。中班幼兒處于認知關鍵期,教師對此要有正確認識。教師為幼兒選擇經典文學繪本、引導幼兒模仿繪畫、調動幼兒生活認知參與插圖創作,都可以為幼兒學習成長帶來正面影響。
[關鍵詞] 中班幼兒;文學底蘊;插圖創作
文學底蘊下中班幼兒插圖創作的實踐與研究,教師要對教學實際作出全面的評估。中班幼兒對繪本插圖有特殊興趣,特別對經典文學作品有特殊情結。作為幼兒教師,需要有貼近意識,針對幼兒學習訴求進行插圖創作教學設計,要注意發動幼兒一起參與插圖創作活動,以有效提升幼兒學習品質。幼兒在插圖創作中存在共性問題,形象單一、缺少生機,固化思維現象比較突出,我們要為幼兒精選經典文學繪本,引導幼兒模仿插圖繪畫、接軌幼兒生活認知、拓展文本解讀維度,以有效啟動幼兒文學認知思維,為插圖創作提供更多動力支持。
一、精選文學繪本
中班幼兒插圖創作教學中,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利用多種信息搜索渠道,為幼兒準備豐富而經典的文學進行繪畫材料,以便充分激發幼兒參與插圖繪畫學習的熱情。在具體篩選時,教師需要從幾個方向展開考量:第一,選擇幼兒喜愛的現代兒歌,這是幼兒最感興趣的學習素材;第二,選擇趣味性更強的傳統歌謠,也能夠成功調動幼兒學習主動性;第三,選擇適合度更高的繞口令、順口溜等繪本內容,也能夠獲得幼兒的認同;第四,選用中班幼兒能夠理解的故事繪本;第五,選用適合中班幼兒的散文詩等材料。無論屬于哪一種文本,選擇帶有濃重的文學味道,具有很強的滲透力,幼兒喜聞樂見,這樣的插圖創作教學才能順利啟動。
中班幼兒教材并不統一,教師在教材選擇時,可以拓寬視野,挑選幼兒最感興趣的內容,以提升教學針對性。教師為幼兒精選了部分經典文學作品,應用到插圖繪畫學習活動之中,成功調動了幼兒學習熱情。幼兒對文學作品形象比較熟悉,其插圖繪畫操作比較順利,訓練效果也比較明顯地體現出來。文學經典具有極強滲透力,已經給幼兒帶來深刻認知體驗,教師以此為教學發動點,足見教師教學設計的智慧。
二、引導幼兒模仿插圖繪畫
中班幼兒接觸的繪本材料都有豐富的插圖信息,教師要引導幼兒對插圖內容進行細致觀察,并鼓勵幼兒模仿繪畫,讓幼兒在模仿繪畫學習中逐漸建立形象感。幼兒插圖繪畫很容易陷入固化思維套路窠臼之中,人物、動物形象缺少生命力,教師在引導時,需要對繪本文學內涵進行更多解讀,以便給幼兒帶來一些直觀啟迪。模仿性插圖創作具有局限性,教師在引導幼兒展開觀察時,要讓幼兒注意抓插圖的細微特征,幼兒會在模仿插圖創作中接受更多學習信息,也可以促進幼兒文學素質的全面提升。
中班語言教材都屬于繪本內容,教師在引導幼兒展開插圖創作時,需要先讓幼兒掌握繪本基本內容,然后選擇一個合適的畫面,對模仿對象進行細致觀察研究。如“獅子面包店”,這里涉及獅子、犀牛、啄木鳥等形象,為讓幼兒對這些動物有更深刻認知,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獅子、犀牛和啄木鳥的相關圖片信息,并給幼兒講述“獅子王的故事”,幼兒對獅子產生了更多興趣,在插圖創作中大多選擇了獅子形象展開。教師巡視幼兒繪畫操作,針對性給出矯正引導。幼兒用彩筆畫出各種各樣的插圖,并展示給周圍小朋友觀看。教師組織幼兒展開觀察討論,推選出最為精彩的插圖作品,繼而班級中展示幼兒插圖作品,給出高度評價,幼兒學習熱情更為高漲。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動物圖片、講述動物故事,為課堂教學帶來豐富學習信息,幼兒對這些文學作品有一定認知基礎,接受更為順暢,參與插圖創作的主動性也被成功激活。幼兒插圖展示后,給其他幼兒也形成了良好的激勵作用,特別是教師的肯定性評價,大大提高了幼兒學習興趣。
三、發動幼兒結合生活認知創作插圖
幼兒生活中常常接觸到一些文學作品,如經典的小說、故事、民謠、兒童、兒歌、古詩、寓言、童話等,很多文學形象早已根植于幼兒潛意識里,像孫悟空、哪吒、豬八戒、阿童木、阿凡提、哈利·波特、葫蘆娃等,教師在發動幼兒進行插圖創作時,需要對幼兒文學認知基礎展開全面調查。如果有可能,不妨讓幼兒將這些文學形象以插圖形式展示出來,以調動幼兒創作熱情,其訓練效果也會更為顯著。
《踢毽子》是一首兒歌,里面的插圖也比較有特色,畫了一群小朋友在踢毽子,其表情和動作都有一致性,這是引導幼兒觀察最需要注意的。教師先帶領幼兒學習兒歌,讓幼兒學會歌唱,然后發動幼兒觀察插圖。為讓幼兒對這個場景有更直觀認知,教師組織幼兒展開踢毽子活動,并引導幼兒觀察小朋友在踢毽子中的表現。幼兒踢毽子活動順利展開,教師與幼兒一起活動,師幼互動和諧,也便于教師進行實踐性引導。當幼兒進入插圖繪畫創作時,教師再次深入到幼兒之中,對插圖繪畫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幼兒插圖創作完成后,教師挑選幾幅插圖,讓幼兒自己講解插圖內容。有的幼兒說:“我畫的是好朋友小青,他剛才踢毽子就是這個樣子的,大大的眼睛非常明亮,嘴巴笑著,兩只手臂張開,一條腿抬很高。”……教師對幼兒的精彩表現給出積極評價,同時指出幼兒插圖繪畫存在的一些問題,并給出糾正的建議,課堂學習進入良性軌道之中。
教師讓幼兒接軌生活實際進行插圖繪畫創作,為插圖繪畫學習提供更多契機。教師讓幼兒展示自己的插圖繪畫作品,并介紹其中的內容,給幼兒帶來全新認知機會。雖然幼兒的插圖繪畫都比較簡單,但幼兒卻能夠講出那么多內容,這說明幼兒的文學思維已經啟動,能夠用藝術的眼界來審視自己的插圖繪畫作品。
四、借助媒體手段豐富幼兒插圖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幼兒使用媒體技術已經成為一種自覺意識。中班幼兒大多有操控多功能畫板、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經歷,繪畫手段不斷豐富,教師要關注幼兒插圖操作特點,發動幼兒進行多種形式的插圖創作。如果有可能,不妨讓幼兒家長幫助幼兒利用網絡交互平臺展示插圖作品,并組織幼兒開展觀摩學習活動,以拓寬幼兒插圖創作學習視野。
幼兒大多喜歡玩畫板,因為畫板便于涂改操作,給幼兒帶來更多便利。如學習“狼外婆”這個故事時,教師先引導幼兒觀察幾幅插圖,并給幼兒講解故事情節:“咕嘟騎馬來到外婆門前,看見外婆出來要拉馬,咕嘟有些猶豫了。這個外婆很奇怪,穿著很多衣服。外婆問咕嘟為什么不下馬,咕嘟說:‘這里不是外婆家。因為你的屁股后面有一條狼尾巴?!睘樽層變簩适掠懈庇^認知,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動畫《狼外婆》,幼兒看得非常投入,對其中的人物有了更清晰觀察。在插圖繪畫創作時,教師還專門給幼兒展示了教師的作品,幼兒啟發很大,并快速進行插圖繪畫創作,課堂學習氣氛濃烈。經過一番研究,幼兒大多選擇了“狼外婆”形象進行插圖創作。因為“狼外婆”穿了很多衣服遮蓋,重點突出狼頭和尾巴等部位。教師對幼兒表現進行個性點評。
教師給幼兒播放動畫片,給幼兒帶來豐富文學性感知。因為經典的動畫視頻具有文學色彩,幼兒自身有一定認知積累,當再次觀看這樣的文學作品時,會產生更多情感共鳴。幼兒對插圖有特殊情結,教師給出更多激發認知機會,給幼兒帶來心靈的觸動。教師對幼兒插圖創作進行個性點評,肯定了幼兒的創新表現,給幼兒帶來更多鼓勵力量。中班幼兒處于幼教中間階段,幼兒學習剛剛步入正軌,其學習主動性高漲,為插圖創作提供難得的契機,教師適時發動,精巧設計,都為課堂教學帶來重要成長動力。
中班幼兒有一定學習經歷,對繪本插圖也有一定觀察經驗,參與插圖創作的熱情也比較高。教師在繪本選擇時,需要充分關注幼兒文學認知基礎。文學滲透無處不在,對幼兒產生的影響也是全方位的,教師要抓住幼兒繪畫關注點,引導幼兒進行插圖創作,并在插圖創作中形成嶄新學習認知。
參考文獻
[1]劉可心.幼兒創意繪畫教學的常見問題與實施要領[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7,(11).
[2]李彩紅.巧手涂鴉,樂在其中[J].大眾文藝,2017,(01).
[3]趙匯鑫.幼兒繪畫和兒童繪本的插圖設計[J].中國出版,2010,(12).
責任編輯 滿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