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麗娟
摘要:在初中歷史課程教學中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幫助他們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本文主要從初中歷史教學中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入手,具體從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傳統文化拓展延伸、與學生共同進行傳統文化作品的鑒賞、采用多種途徑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等幾個方面探究了實施的策略,希望能夠以此為今后的歷史教學提供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歷史課程 傳統文化 教學策略
我國是一個擁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家,當前生活中的點滴都會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幫助他們提升民族自信心,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在新課程改革中也明確提出,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弘揚中觀傳統文化,培養初中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力和適應力,并以此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達到育人目標。
一、初中歷史課程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當前,初中歷史學習的主要目的除了要讓學生了解歷史任務和歷史事件之外,更要在歷史的學習過程中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并通過歷史來指引自己未來的生活和學習。具體來說,初中歷史課程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意義主要包含了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是當前新課程改革中的要求。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社會各界都已經逐漸意識到了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性。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容易受到身邊環境和事物的影響。而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可以正確的引導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行為,包括個人選擇、態度和價值觀等多個方面,實現人文教育的目標,保證他們能夠在健康的心理狀態下不斷成長。
其次,與其他學科的內容相比,歷史教學具有其獨特性。在我國一直流傳著這樣的幾句話:“讀史使人明智”、“前車之鑒,后事之師”。因此,對于我們來說,歷史就像生活中的教科書一般,而其中所包含的優秀傳統文化就是現代生活中的精神食糧,我們可以從中獲得重要啟示,指引著未來的生活,這也是其他學科都不能比擬的。
二、初中歷史課程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策略
(一)從歷史教材中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產生在我國悠久的歷史中,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可以被看作是前人為我們留下來的一筆豐厚寶藏。在我們初中的歷史學習的內容中,特別是對我國歷史文化的學習內容中,無一不體現了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內容。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從教材內容中深入的挖掘這些優秀傳統文化,并盡可能的去組織學生了解、掌握這些文化內容,也可以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接觸這些文化內容。
例如,在學習我國文字的演變時,教師就可以像學生去展示某一個字的演變過程,并以此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和探究每個階段字體的演變規律以及其特點,感受我國文字的悠久歷史。在比如說,在涉及到關于儒家思想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去搜集、整理經典的儒家思想言論,并對這些內容進行深入的探討和分析,從中感受到中國古代文化對當今生活和教育的影響,并以此意識到目前生活中了解和掌握中國傳統文化的必要性。
(二)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傳統文化拓展延伸
當前初中歷史教材中并沒有設計單獨的課堂去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講解,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能夠有意識有目的的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延伸,以此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掌握更多的傳統文化內容。具體來說,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傳統文化拓展延伸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兩個方式:
第一,可以直接對所學內容進行知識的拓展。例如在學習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去了解我國的中醫文化,感受到中醫與西方醫學的不同之處。也可以像學生講述隨著西醫的引進中醫逐漸被國人所拋棄的現狀,以此提升學生保護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
第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對教學內容進行總結和概括,以此實現教學中傳統文化拓展的要求。以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這一部分的學習為例,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先讓學生了解這一階段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然后再讓學生利用網絡或圖書資料等形式對當時各家的主要思想,也可以對各家今后的發展情況進行補充和完善,達到對傳統文化進行拓展延伸的目的。
(三)與學生共同進行傳統文化作品的鑒賞
在歷史中,我國古人有著將自己感受和觀點通過藝術作品展現出來的習慣,因此文字和圖畫就自然成為了我國古人進行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在現代社會中,也流傳著大量的文學作品和圖畫,像我們展現著中國古代的真實生活以及其中滲透的個性和思想。
當然,除了文學和繪畫之外,還有許多藝術作品都像我們展示了我國古代繁華而燦爛的藝術史,如雕塑、書法等等。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與學生一起去對這些藝術作品進行品評與鑒賞,從中感受到我國古人的文化理念,感受中國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并將它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繼續發揚光大。同時,這樣的教學措施也能夠起到充實和活躍課堂教學氛圍的重要方式。
例如,在學習唐宋時期的相關歷史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將李白、杜甫、蘇軾等唐宋八大家的經典詩句融入到課堂教學中,與同學一起來進行鑒賞學習,一方面從中感受到歷史環境對文學作品的影響,另一方面則可以讓學生從中感受到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在講解魏晉時代的文化時,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王羲之的《蘭亭序》,讓他們能夠在真切感受到王羲之高超的書法水平之外,理解王羲之書法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內容。
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與學生一起欣賞這些藝術作品時,應該首先讓學生了解這些藝術品的主要表達方式和表達內容,然后再去與學生一起進行深入的思考,感受到作者在創作過程中想要展示的思想內涵。也只有如此,才能夠讓學生真正熟悉并了解其中所包含的優秀傳統文化內容。
(四)采用多種途徑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除了課堂教學之外,我們還要通過其他的教學途徑達到在歷史教學中對學生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目的。
首先,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文化活動來進行傳統文化教學活動。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當地具有悠久歷史和豐富傳統文化的名勝古跡進行參觀,在讓學生欣賞美麗的山水景色同時提升他們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對于缺乏實地游覽條件的學校來說,也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形式通過視頻資源來將這些景色和文化展現給學生,以此加深他們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其次,在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過程中,我們還要重視家庭的作用,讓家庭與學校歷史課堂教學融合在一起,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共同感染學生。例如,每到我國傳統節日時,學校在歷史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去了解這些節日的起源背景,而家長則可以帶著自己的孩子去切實感受到節日的氛圍,如享受節日美食,感受家庭團圓等等。
再次,要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資源庫。學校可以通過現有的資源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編制到校本教材中,如國學類教材等等,彌補當前歷史教學中所缺少的傳統文化教育課程的不足。也可以去整理一些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影視作品,再現某段歷史,幫助學生更加生動的去理解和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五)提升傳統文化教育的師資隊伍水平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融入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教師的教學水平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除了要具備專業的歷史知識素養和教學水平之外,也要了解更多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對于學校來說,提升傳統文化教育的師資隊伍水平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定期邀請校外的民俗藝術家進入到學校里開展相關傳統文化的專題講座,以此拓展學生的視野。二是要定期對校內現任歷史教師進行專業培訓,以增強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升其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滿足教學需求。
總之,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僅僅依靠當前的歷史教學內容是根本不能將其完全展現在學生面前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整理和拓展完成優秀傳統文化教學的目標,以此達到提升初中學生綜合素養的目標。
參考文獻:
[1]侯秀平.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加強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幾點思考[J].教書育人,2014,(18).
[2]王穎.素質教育中實施傳統文化教育的目的與策略[J].學周刊,2011,(33).
[3]李國娟.高校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理論思考與實踐邏輯[J].思想理論教育,2015,(04).
[4]陸全貴.以“文”化人繼傳統 與時俱進續輝煌——優秀傳統文化課堂滲透途徑探究[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5,(28).
[5]邵紅美.基于新課程標準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3.
[6]楊興玉.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實踐的探索[J].現代閱讀,2013,(22).
[7]熊揚偉.新教學方式在高中歷史的研究[J].現代閱讀,2013,(22).
[8]李惠軍.芻議文化史教學中的幾個認識問題[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7,(05).
(作者單位:長春市第十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