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在分析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可能性的基礎上,提出依靠通過分階段開展思政教育、打造紅色品牌校園文化、提升高校黨課質量、改革思政教學、傳承區域文化等五個路徑強化醫學類高職院校社會核心價值觀教育。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政教育;黨課質量
引言
黨的十九報告提出了實施健康中國的戰略目標,特別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國特色社會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醫療保障制度和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同時,黨的十九報告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因此,對于醫學類高職院校而言,認真貫徹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就應當準確定位立足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培養面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醫學類高職人才,以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為主要途徑,強化醫學類高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從而主動承擔起助推健康中國戰略實施的使命和責任。
一、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路徑可能性分析
筆者從2016年開始主持研究貴州省人文科學自籌經費項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高職學生素質的途徑研究》。本項目團隊成員陸續發表了《醫學類高職院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現狀分析》、《醫學類高職院校職業素養教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視野下的醫學類高職院校德育實踐研究》、《貴州區域文化特色下的高職院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新時期高校基層黨支部黨課教育質量提升路徑研究》、《紅色品牌校園文化建設與社會核心價值觀教育》、《分階段開展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理論探索》等文章,為開展醫學類高職院校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路徑研究提供了強大支撐。
二、強化社會主義核心觀教育的具體路徑
筆者經過認真分析思考,醫學類高職院校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以下簡稱核心價值觀教育)主要應當通過分階段開展思政教育、打造紅色品牌校園文化、提升高校黨課質量、改革思政教學、傳承區域文化等五個路徑。具體分析如下:
1.分階段開展思政教育以強化核心價值觀教育。
醫學類高職院校學生的學制一般只有三年時間,因此大多數人才培養方案設計都將學生在校時間規定為兩年,外出實習時間規定為一年,加之醫學類專業課程系統性強、專業性強,學生專業教育的時間緊、任務重,導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容易缺乏系統性、規范性、科學性。分階段開展思政教育的理念核心在于將核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分為培育、內化、運用等三個階段從而充分地與學生的人才培養方案相契合,避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簡單的形式化、課程化、活動化等尷尬境地。
培育、內化、運用的三階段模式是充分尊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認知心理規律,尊重醫學類高職學生培養的規律下的探索。培育階段主要通過新生入學教育、思政課堂教學、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管理教育、學生干部隊伍建設、開展特色校園文化活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國學經典晨讀計劃等途徑來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化階段主要通過抓好黨校和團校建設、注重品牌校園文化建設、將職業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相融合等途徑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運用階段主要通過將實習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相融合、利用評先選優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成果、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長期追蹤和反饋機制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2.打造紅色品牌校園文化支撐核心價值觀教育。
高職高專院校校園文化品牌文化模式主要分為社團型校園文化、官方型校園文化、商業支撐性型文化文化等三種類型。紅色品牌校園文化雖然天然地與社會主義核心主義價值觀結盟,但是仍然需要以顯性與隱性相結合方式布局校園文化建設,發揮紅色品牌校園文化建設的引領和核心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通過紅色品牌校園文化,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模式讓學生“真聽、真看、真懂、真信”,實現“入腦入心”。”[1]主要途徑:一是通過理念轉變、提升紅色品牌核心競爭力、注重考核分析等途徑將學生至上的理念融入核心價值觀教育;二是通過設計環節、監督機制、評價機制等三個方面用科學制度支撐核心價值觀教育;三是注重通過基地載體、精神載體、課程載體、制度載體、媒體載體、活動載體等實現以精致的載體支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3.提升高校黨課質量促進核心價值觀教育。
高校黨課是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載體,在實踐中容易被忽視,這主要是因為黨課自身的意識形態的嚴謹性和黨課教育質量的不高。特別要注意到,“現階段,我國高校基層黨支部的“三會一課”制度建設明顯與黨中央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別是黨課教育是我黨對于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開展黨的知識教育的重要載體,是提高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理論修養水平、強化理想信念、引導其學習黨的知識、政策、方針的重要途徑。”[2]在實踐中,黨課教育的說教學化讓廣大學生容易對黨課“心存敬畏,敬而遠之”;黨課教育資源的趨同化,容易讓“天下黨課是一家”而缺乏創新和吸引力,黨課教育評價形式化讓黨課教育難以“入耳、入腦、入心”。
正是因為黨課教育的質量不高,我們才需要通過搭建開放、平等、包容的黨課教學平臺,以創新黨課教育理念;才需要打造立體、互動、體驗式的黨課教學模式以整合黨課教育資源;才需要探索真懂、真信、真用的黨課評價機制,以完善黨課教育的評價機制。只有抓好黨課教育的質量提升工程,才能確保黨課承擔起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重任,實現高校黨課的與時俱進。
4.改革思政教學推進核心價值觀教育陣地建設。
思政教學從理論來說,應當是推進社會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在實踐中,思政教學的知識化、空洞教條化、學生主體地位的缺失等現狀都容易讓思政教學成為缺乏吸引力、感召力、影響力的課程,更談不上承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任。
改革思政教學,一是要避免思政教學的知識化,防止簡單把思政教學當成傳播思政知識的載體,而是要把理想信念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巧妙地融入思政課堂,從而實現對學生靈魂的塑造,使學生在春風化雨之中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體現思政教學的高度,實現對醫學類高職學生的感召力;二是要避免思政教學的空洞教條化,以“看一看、議一議、講一講”為主要模式,剖析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直面學生身邊的社會現象,解決學生的思想困惑,使學生理直氣壯地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體現思政教學的溫度,實現對醫學類高職學生的吸引力;三是要避免思政教學的主體缺失,以翻轉課堂建設為載體,從課前任務式自學、課堂討論式教學、課后分析式教學等途徑發揮學生在思政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從被動接受變成主動消化運用,體現思政教學的力度,實現對醫學類高職學生影響力。
5.傳承區域文化推進核心價值觀教育接地氣。
要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力,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醫學類高職學生的靈魂塑造、行為指引、價值引領的三大核心作用,就不能僅僅停留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知識化層面,要注重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區域文化相結合,挖掘區域特色,釋放區域文化對醫學類高職學生的吸引力,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接地氣。
例如,對貴州省醫學類高職院校的學生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主要應當充分挖掘以陽明心學文化、紅色文化、沙灘文化、少數民族文化等區域文化,讓學生感受身邊文化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實現社會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針對性和創新性。以經世致用為目的、知行合一為特點的陽明心學文化有助于引導學生注重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踐性;以注重淡泊名利、家傳身教為特色的沙灘文化,有助于我們引導學生注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內涵和傳承方式;以崇高愛國主義、樂觀的革命精神、堅定的革命意志、艱苦奮斗的為革命精神為主要內容的紅色文化,有助于我們對學生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從而引導學生從心理上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以尊重敬畏自然、注重兼容開放、樂觀面對生活為主要內容的少數民族文化,有助于引導學生對社會主義價值觀核心內容學習,從而引導學生從知識層面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同時,注重對于學生所在學校文化的挖掘,也將有助于學生感受學校文化的魅力,感受到身邊的人的感召,從而堅定對社會主義核心家價值觀的認同。
綜上,醫學類高職院校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路徑研究具有一般性的引導作用,需要我們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利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教育資源,不斷探索,不斷總結,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時俱進,從而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李海龍. 紅色品牌校園文化建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J]魅力中國. 2018年1月,(1).
[2]李海龍. 新時期高校基層黨支部黨課教育質量提升路徑研究[J]魅力中國. 2018年1月,(63).
作者簡介:李海龍(1985—),男,陜西鳳翔人,畢節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講師,學生管理科副科長,主要研究方向:思政教育、高校黨建、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