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傳發
摘要:合作探究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既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又可以增強學生的合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本文作者立足于自身的教學實踐感悟,從自身的“專業素質”“教案設計”“問題設置”“評價機制”這四個方面入手,圍繞道德與法治課堂如何落實合作探究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 課堂教學 合作探究
道德與法治是學生步入初中階段最先接觸的政治類課程,對學生的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學生進入初中就是進入了一個別樣的天地。合作探究是可以幫助學生快速熟悉環境,加強同學之間交流,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方式。以下,筆者將結合具體實例,以教師專業素質、教案設計、問題梯度、評價機制四個方面為切入點,就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如何落實合作探究展開詳細的分析與論述。
一、教師的專業素質過硬
教師在學生合作探究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有著絕對領導地位,同時教師必須對課本內容有著高度的理解,能夠很好的掌握教學內容,從而保證教學質量。合作探究教學還要求教師必須擁有強大的組織能力和引導力,合作探究的分組過程,探究討論過程都需要教師的安排和指導,在很大程度上教師組織能力的強弱會十分影響課堂的教學氛圍與學生的學習情緒,教師如果組織能力強,那么就會打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效果,使教學活動順利進行;教師如果組織能力弱,那么學生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合作探究時也不會十分配合。另外,學生剛剛步入初中階段,在合作探究時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這時教師就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指導作用,引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合作探究繼續向前進行,促進學生的交流與合作。
例如,在教學《做更好的自己》時,筆者要學生探討:分別選取自己在學校中的三個鏡頭,用不同的詞語來描述自己;其他學生眼中的你是什么樣的?怎樣認識自己、接受自己?認識自己是一個很難得課題,學生在討論時,很難選取鏡頭來展現自己,這時筆者就提供例子給學生參考,另外在他人評價時筆者一直觀察學生的言行,引導學生客觀評價他人,對過激的言論進行指導和禁止,以促進合作探究的順利進行。控制活動的進程,提供指導方法,這都是與教師的專業素質分不開的。教師要能夠順利的轉換自己的角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適時的幫助。
二、教案設計的主題明確
教師再設計教案時,一定要結合課本內容,設定一個明確的主題。根據《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特點,每一課都有許多不同的主題,每個主題都設置很多的合作探究活動,這樣在講課時學生會經常開展討論活動,然而根據課時要求,教師必須在一定的時間內講完所有的課程,兩者是相互沖突的。在有限的時間內,每個活動都開展,那么學生的討論一定是泛泛而談,對學習內容也不會有深刻理解,并且頻繁的討論還會使學生感到疲憊,對合作的重視程度也會下降,這就失去了合作探究的意義。面對這種情況,就要求教師要合理把握教材,再設計教案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挑選最適合的一個或兩個主題,引導學生合作探究。明確活動主題既可以使學進行充分的討論,對內容有深刻的理解,還可以提高課堂效率,幫助學生分清學習的重點。
例如,在教學《少年有夢》時,教材中有多個探究主題,筆者結合學生實際,合作探究主題為“怎樣實現自己的夢想?”筆者先給學生講解了萊特兄弟的故事?讓學生總結他們是怎樣實現自己的夢想的?接著讓學生討論怎樣實現自己的夢想?學生總結了三點:需要立下志向、需要正確的方法以及堅持。通過這樣的設計,學生可以十分明確探討的主題,分清學習的重點,同時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注意問題的設置梯度
合作探究是學生在學習中突破學習難點的良好方式,在合作探究過程中,學生一般會經歷提出問題、調查資料、分析總結、討論交流這四個步驟,通過這種探究方式,學生對知識會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需要合作探究的問題都是比較復雜,比較困難的問題,因此,合作探究對于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學生很容易產生抵觸情緒。教師如果直接拋出一個問題難度比較大的題目,學生往往會無從下手、十分迷茫,這很容易使學生感到煩躁,既不利于課堂活動的進行,降低了課堂效率,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培養合作探究的精神。由此,教師在設置問題時一定要注意梯度,逐層深入,設計問題時既可以給學生劃分難易程度,從簡單的問題再到復雜的問題,一步一步打好基礎,讓學生逐步收獲解決問題的喜悅;還可以設計一些具有引導性的問題,讓學生自主的去探究、提出問題,合作分享自己的想法,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合作探究精神。
例如,在教學《做更好的自己》這一課時,學生很迷茫,不知道怎樣才能做更好的自己。首先,筆者給學生講了林肯總統曾經因為長相問題被他人譏笑的故事,詢問學生有什么啟示?其次,引導學生討論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再次,組織學生活動探究,你能接受自己的什么和你不能接受自己的什么?接納自己的全部是不是會很難,有什么好辦法嗎?在探究過程中,引導學生接納自己的缺點,不論是身高、長相還是身材。從最初的故事啟發、發現自己的缺點到怎樣接納自己,問題逐步深入,降低了學生合作探討的難度。
四、建立教學的評價機制
建立教學評價機制既可以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學習進步,同時還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加強不同學生之間的互動,是激勵學生學習的良好方式。但由于評價方式多種多樣,教師要引導學生選擇適當的評價,不要出現過于偏激的評價。另外,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評價時不要只注重結果,而是要分析過程,這樣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都可以獲得不同程度的學習快樂,激勵所有學生共同進步。在道德與法治合作探究課程教學中,建立教學評價機制對學生來說是利大于弊的,合作探究是一個過程,最終的結果是要拿出來所有人共同分享的,但分享的結果并不只是一個總結式發言,學生可以在分享時適時的說出小組成員在組中的貢獻與作用,激發不同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習的熱情,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分析學生分享的成果,最后學生和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客觀的評價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的表現,讓學生對自己討論的問題有一個多方面的認識。
例如,在教學《生活需要法律》時,筆者設計的合作探討問題是:什么是法治?法治的要求和意義是什么?學生總結回答:法治是依法治理國家;個人要服從法律,依法辦事;法治是人們的生活方式,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這個總結結果是學生合作探討出來的,學生在各自的小組中有組織者、資料收集者、總結整理者等等,每個人發揮了自己的作用。筆者和學生都對有所進步的學生進行了表揚。就像某一個同學之前在合作探究很少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次他積極參與,多次幫助同組學生收集整理等,大家都看到了他的進步,紛紛給他鼓勵。積極的教學評價機制,可以激勵學生更好的發展,同時也可以促進合作探究的順利進行。
綜上所述,教師可以通過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明確教案的設計主題、注意問題的設置梯度、建立教學的評價機制這四個方面落實合作探究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的應用,另外,合作探究作為一種教學方法,教師應該立足實際,結合教材內容與學生狀態,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為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建設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馮海溪.探究小組合作法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學),2017,(03).
[2]王向榮.人教版<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探究與分享”活動教學策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7.
[3]張方.群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運用[J].寧夏教育,2017,(07).
[4]金紅梅,陳明英.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合作學習問題及對策探究[J].新課程(中),2017,(10).
(作者單位:湖北省咸寧市咸安區大幕鄉常收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