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妍捷
【摘要】參與式學習主張教師和學生協同建立和諧的教學氛圍,學生在主體地位得到尊重前提下,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這種學習模式利用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和學習積極性體提升。基于體驗式學習的重要作用,本文將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分析體驗學習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途徑,旨在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參與式學習;教學策略
引言: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上,教師過分重視理論知識教學,將繁重的考試任務壓在學生身上,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教師的教學任務也比較繁重,教師對學生缺乏情感上的關注,學生對教師沒有交流欲望,這直接或者間接導致課堂教學實效性不高。因此需要深化教育改革,為學生提供更高質量的教育服務。
新課導入的主要目的就是激發學生對本節課堂知識的學習興趣,是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依據學生的興趣特點,設置合理的教學情境。例如在《空間與圖形》的章節知識教學中,針對六年級的小學生,教師可以結合他們喜歡追星的特點,利用小學生喜歡的明星人物進行教學情境創設,如在“四邊形面積”計算的知識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設置這樣的教學情境:“易烊千璽想要在一塊平行四邊形的草地上種花,但是他需要首先知道草地的面積(使用多媒體呈現數據),才能夠選擇購買花苗的數量,那么你能不能幫幫易烊千璽,求出平行四邊形草地的面積呢?”,通過這樣的教學情境內容,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調動起來,主動參與到教學知識學習中。
小學生的年齡層次較低,因此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因此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提升數學教學的趣味性,這就要求教師在設置教學內容的過程中,選擇學生理解能力之內的內容,教師也應該注意多元化教學方式的應用,如情境教學法、游戲教學法等,為學生帶來愉悅的學習體驗。例如,在講解雞兔同籠等問題時,由于該累題型變化較大,知識復雜,因此對于很多小學生來說具有學理解難度,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的時候,需要為學生提供參與教學活動的契機,如教師選擇學生從座位都到講臺,進行雞兔同籠問題的實際演示,提升數學知識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在實際演示中逐漸體會問題核心和解決思路,從而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為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設置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有效發揮自身的教學引導作用。此外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教學設計不能過于片面,要為學生提供創造參與空間。在進行知識講解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保留部分思考空間養成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并在實踐學習中逐步掌握數學學習方法,提升自身的實踐應用能力。例如,在進行整數87和65的大小比較時,教師可以進行層次深淺不一的問題設置。首先,對于基礎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找學生敘述問題內容,使其在反復的分析和朗讀中獲得思考契機,并且教師適當的強調重點,對于該部分學生的也能起到啟發作用;對于知識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這樣的問題:“比較整數的大小,位數多的那個數就怎么樣?”,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解題思路復數的過程中,應該保證寬容的心態,盡管學生的思路出現錯誤,教師也不要急于責備,應該在引導的基礎上進行糾正,切忌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1]。
為突破傳統小學數學教學中互動不足的問題,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可以將對話互動方式應用在教學活動中,提升合作交流質量。這就需要教師主動建立和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消除學生內心對教師的懼怕心理,使學生愿意和教師交流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在對話式教學模式下,教師也有了了解學生的渠道和方式,在互動中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有利于學生的提升教學針對性,是構建高效數學課堂的基礎和前提。例如在“軸對稱”的相關內容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在了解學生興趣特點的基礎上,應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學生生活中熟悉的“軸對稱”實例,如蝴蝶、盤子等,并要求學生以此為思路進行舉例說明,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為合作學習活動的高效開展奠定基礎[2]。
總之,通過將參與式學習模式應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教學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這說明該教學模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為教師挖掘學生潛力、獲得教學反饋提供了契機,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前提和基礎。但是教師在組織參與式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對明確的教學目標的確立,在活躍教學氛圍同時要注意既定教學目標的實現,達到優化教學課堂的效果。
[1] 劉學彩.小學數學參與式課堂教學的實踐與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5,21(29);213-214.
[2]冉紅明.論參與式教學在小學數學中的運用策略[J].新課程,2016,12(03):25-26.